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劉墉:一封信

劉墉:一封信

我有一次到高雄出差,晚上沒事就跟當地的朋友坐在"愛河"旁邊欣賞夜景。正在聊天的時候,遠方河面上隱約傳來"咚咚"的音響,那聲調十分規則,有些像鼓,卻又不及鼓聲來得響亮,我就好奇地問:"那是什麼聲音啊?""這個你都不知道?"朋友有點好笑地說,"這是河上拖木船的馬達聲,等下你就會看到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拉著長長幾十根木頭在河面行駛,有時浮木上還坐著人呢!他們抽煙、聊天,比我們更愜意。""真的?那一定很有意思。"於是我就興匆匆、眼巴巴地望著河的遠方,希望看到拖木船和朋友描述的景象。

可是那船似乎行駛得非常慢,只聽到咚咚的音響不斷傳來,卻等了半天也未見船的影子。

"真是走得太慢了,我們一邊聊一邊等吧。"我說,於是又繼續閒話家常,談了一會,我突然想到那拖木船該已駛至眼前,趕緊轉過頭尋找,咚咚聲音依舊,卻仍是一片空蕩蕩的河面。"怎麼還沒到?"我抱怨地問。

"已經過了。"朋友講,"你沒發現這聲音的方向與剛才相反了嗎?"我聞言大驚,側耳細聽,果然那咚咚如鼓的音響,已移到了河的另一端,漸微漸遠,最後只剩下一片蒼茫的夜色,一流潺潺的水聲和我一顆悵然若失的心。

唉!人生機遇(),稍縱即逝,誰說不對呢?

劉墉:長生不老藥

由於科學、醫藥的高度發展,數千年後,人類終於發明了長生不老的仙丹,

但是就在要大量生產之際,卻引起了社會很大的爭論,有人主張吃,有人主張不吃;有人主張長生不老,有人主張自然死亡,於是兩派各推代表舉行辯論。

主張長生的代表說:"如果吃了長生不老藥,我們便不再畏懼死亡,不必去信抑上帝,企盼天堂;便不必急著做事,因為有的是明天;便不必讀歷史,因為我們就是歷史;更不必敬老,因為人人都長生不老。"主張自然死亡的代表說:"如果人類沒有了死亡,我們便沒有生的喜悅,因為上一代永遠不死,下一代的誕生便增加了人口壓力;我們便沒有了精神的寄託,失去了道德的約束;便不去進取而養成苟且拖延的生病;便不再有歷史的英雄偉人,因為無法蓋棺論定;便很難維繫家庭,

因為祖父()母、父母、子女、孫子女大家都長生不老,一樣年輕。"最後全世界的人投票表決,結果是把長生不老藥銷毀,並永不再研究生產,因為大家發現吃了那種藥,只會使人人變成不上進、不敬老、不愛幼、道德墮落的行屍走肉。

劉墉:一失一得

名政治家湯馬斯·潘恩(ThomasPaine),在美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因為他所寫的《常識(CommonSence)》一書,堅定了美國對英作戰,爭取獨立的決心。

潘恩在西元一七三七年出生於一個既不權貴,也不富裕的家庭。他曾經做過裁縫、教員、稅吏等等,似乎任何事碰到他,就變得不順利,三十七歲以前,潘恩都是在困頓當中度守過的。直到一七七四年,他渡海赴美,並於兩年之後出版《常識》,才一炮而紅。

談到潘恩,許多人都認為他如果早一點到美國闖天下,便不會在英國困頓那麼久,而能提前成名。其實我們應當說,就因為潘恩早年在社會各層而中接觸的經驗,深體民間疾苦,洞察社會病態,才能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也才能寫出《常識》那本書。

有一失,必有一()得。困頓給予我們的考驗與磨練,正足以明我們的眼、聰我們的耳、壯我們的四肢,使我們有能力,擔當未來更艱巨的任務。這也就是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共所不能"的道理了。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