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愛與行動
這些年,我經常外出參加一些聚會、演講,或是一些活動。
但外面的環境實在是障礙重重,不只是交通工具,也包括公共設施,再加上交通混亂,令人寸步難行,特別是對我們這些行動不便的人而言。
有一次,我參加一處聚會,階梯甚多。於是,幾位男士把我連人帶椅子一起抬進了會場。當我們穿越過層層擁擠的人潮時,忽然,我想到那個古老的故事。
耶穌在迦白農()講道,有4個人抬了一個癱子來見他。因為人多,無法近前,他們就拆了屋頂,用褥子把病人縋下去。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就醫好了癱子。
《聖經》上沒有說明這4個人是誰,我們無從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想,這不重要,上帝一定將他們的名字記在那本美麗的大冊子上了。在一名軟弱有病的朋友身上,他們表現了無比的愛心。我幾乎可以想像他們不得其門而入的焦灼,以及4顆腦袋聚在一起商議的可愛樣子,他們竟想出這種“鮮”法子。
最重要的是,當他們愛的時候,同時也附上了行動。
杏林子:家
我們家有5個小孩。
幼時,我常常生病,父親是軍人,家境並不寬裕。但最感謝的是父母的愛,手足之情,雖然貧寒,但家卻充滿了溫馨甜蜜。
對很多人來說,他一生的懷念就是曾經有一個溫暖的家。
沒有人不喜歡家,不喜歡家的寧馨與溫暖!
可是,越來越多的家不再可愛,
這樣的家讓()我們陌生,讓我們害怕,只想遠走高飛。
多少時候,當我們浪跡天涯,倦遊歸來,我們多麼渴望有一個家,一盞為我們而點的燈。
有一個人與我們共執一把傘,同避世上的風雨;共啟一扇門,同拒人間的霜寒;同守一盞燈;同享一鍋飯香……所有的幸福都需要刻意的經營,不斷的付出!
美滿的家庭尤是。
杏林子:橋
很多年前,我曾和朋友到南部遊玩。
我們開著車子山邊水邊四處漫遊,有次經過一條小溪,發現無橋可通,車子只好涉水而過。
秋冬季節,幸好溪水尚淺,萬一夏天颱風來臨,溪水暴漲,如何是好?當時就在想,如果有橋就方便多了。
有溪水的地方,就應該有橋。
溪水阻隔了兩岸的交通,造成來往的不便。於是,便發明了橋。
不論是幾塊簡陋的木板、厚重的石塊,或是鋼骨水泥,也不論它的造型是古典還是現代,它所扮演的無非是連接、交流、溝通的角色。
橋,實在是人()類最偉大的創作之一。
其實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一座橋。
當我們有不同的理念,各持己見,互不相容時,我們就需要借著“橋”來交換彼此的意見,不同的看法,取得協調和認同。
和“牆”的封閉保守不一樣,橋代表了開放、接納的胸襟。
“橋”越多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暢通,越和諧。我們不怕別人不瞭解我們,只怕缺少一座溝通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