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尬聊
幾年前,國內有個知名的女主持人,其各種尷尬的採訪段子一度成為大眾的笑料。比如,她曾經採訪一位很大歲數的大爺,節目快結束時,她說:祝您活到120歲!大爺:(非常高興的)謝謝!謝謝!她:我開玩笑的!大爺:……氣氛瞬間僵掉。場面一度有些尷尬。
這種情境,最近被越多越多的人探討,不少人覺得深受其困擾,也有人表示自己就是那個不會聊天的人,而這種聊天模式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尬聊”。
尬聊和被尬聊一樣磨人
相信你一定有過被尬聊的痛苦,在計程車上被司機搭話的時候,
當然,也許你自己也總是難免陷入尬聊的難堪,當你面對不太熟悉的客戶的時候,當你在社交場合面對新認識的小夥伴的時候,或者你可能總是對著自己喜歡的人顯得口拙舌笨,把氣氛搞僵,比如:“假如有一天你醒來了,你發現你在一個紅房子裡面,四面都沒有窗戶,你知道你在哪裡嗎?”“不知道。”“在我心裡啊傻瓜!”“……”。
尬聊似乎無形之中讓我們很容易處於一種被動又無力的局面,
為什麼你聊天時總是有些尷尬
為什麼有的人就能一個接一個話題,只嫌不夠聊,永遠不會有氣氛冷下來的時候,而有的人一聊天就冷場,或者經常說出一些不得體、不合時宜的話?其實,後者在聊天時往往有這幾個特徵:
太想要討好他人
在人際交往裡,討好型人格往往會下意識順從對方的意願,這可能會導致聊天情境裡,她們會習慣于對對方做肯定性的回饋,例如,一味回答:“是的。”“對的。”“沒錯。”這雖然可以營造看似和諧的對話氛圍,
很多時候,這樣的聊天很容易形成一種不平衡的主次關係,讓對方難以真正摸清你的真實意願和態度,無法繼續推進下一個話題,從而讓聊天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
過於敏感,習慣性自我掩飾
你也許也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很擅長在聊天裡用表情包,或者習慣性以一串“哈哈哈”去回復大多對話。看起來,似乎他們表現得樂觀開朗而友善,但是,如果你們談及的話題較為嚴肅或正式,那這種態度就顯得尷尬,也很容易遭人反感。事實上,很多時候,這些人並非真的如表面那般浮躁或不重視你們的關係,
他們可能會害怕得到失望的答案,或者害怕面對對方未知的反應,所以讓自己戴上輕鬆的面具,假裝自己不在乎,無所謂。只是,這也很容易導致他們無法真正深入某個話題,很難和對方有真正走心的溝通與交談。
欠缺必要的社交禮儀
在所有尬聊的情境裡,缺乏分寸的硬聊大概是最令人厭惡的一種表達方式。“你臉那麼白,抹了多少粉底呀?”“……”“你那麼喜歡打遊戲,是不是沒有男朋友啊?”“……”“你在xx單位工作,肯定每天很輕鬆吧,運氣真好。”“……”在人際交往關係裡,除了聊天的“話術”和“技巧”,其實更重要的是彼此尊重的心意。
而一些缺乏必要的社交禮儀的人,可能很容易缺乏足夠的分寸感和界限感,甚至習慣性從自我的角度隨意揣測和評判他人,把聊天氣氛弄僵,讓人根本不知道怎麼接話。所以面對這些欠缺必要社交禮儀的人,我們總是想說:“能不能好好說話?”
真實和敏銳,能讓你避免令人尷尬的話語
尷尬的聊天不僅無益於關係的熟絡或者推進,反而可能損害對方對你的印象。聊不下去、缺乏共同話題讓人頭疼,其實,擺脫尬聊,只需要你坦誠自己、顧及他人。
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主張
在社交關係裡,一味的低姿態恐怕並不能讓你獲得真正的尊重和認可,更難以讓你贏得別人真正的接納和情感。只有當你願意敞開自我,如實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要表達喜歡,就勇敢直接地說,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不然你只能自我感動而對方根本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只有一個真實的你,才有可能遇到真正懂你,理解你,願意和你分享生活的人。
培養自己的同理心和敏銳性
當我們處理一段社交關係的時候,語言可能會出現貧瘠的狀態,但這並不會真正影響我們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體諒對方的感受與需求。當我們試著以同理心去看待對方的遭遇,旁觀對方的生活,體會對方的處境,那麼,也許我們不會僅僅只知道回答一句乾巴巴的“是的”,而是至少可以描述出對方的真實情境,用具體的語言告訴對方:“我懂你的感受。”
同理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切和注視,很多時候可以彌補語言和溝通能力的不足。當你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你就不會再下意識說出那些令人尷尬的話語。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一些尬聊
事實上,聊天的情境各有不同,其實並非所有的聊天都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甚至並不是所有的聊天物件都值得我們認真投入過多精力。當你處於一些推脫不了的社交場合,不願應對那些不感興趣的人,或者疲于應付萍水相逢的過客,那麼,偶爾尬聊一下,也許可以幫你迅速擺脫尷尬的交集。
尬聊,有時候也是一種抗拒態度的表達
所以,由此也許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問題,尬聊確實和一個人的聊天能力有關,但更多時候,決定我們聊天品質的,恐怕更多因素在於聊天的物件是誰。如果對方對你有意,可能並不需要你過多刻意的尋找話題,你們自然會一拍即合;如果你對對方有意,可能你會願意主動找話題拋給對方,積極尋求彼此的聯結感。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和不合適的人尬聊,或者為溝通困難的人耗費精力,也許你更應該多珍惜那些真正懂你,讓你覺得相處自然而輕鬆,聊天沒有那麼累的人。畢竟,聊得來,應該是我們最基本的一項社交與感情標準。
旁觀對方的生活,體會對方的處境,那麼,也許我們不會僅僅只知道回答一句乾巴巴的“是的”,而是至少可以描述出對方的真實情境,用具體的語言告訴對方:“我懂你的感受。”
同理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切和注視,很多時候可以彌補語言和溝通能力的不足。當你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你就不會再下意識說出那些令人尷尬的話語。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一些尬聊
事實上,聊天的情境各有不同,其實並非所有的聊天都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甚至並不是所有的聊天物件都值得我們認真投入過多精力。當你處於一些推脫不了的社交場合,不願應對那些不感興趣的人,或者疲于應付萍水相逢的過客,那麼,偶爾尬聊一下,也許可以幫你迅速擺脫尷尬的交集。
尬聊,有時候也是一種抗拒態度的表達
所以,由此也許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問題,尬聊確實和一個人的聊天能力有關,但更多時候,決定我們聊天品質的,恐怕更多因素在於聊天的物件是誰。如果對方對你有意,可能並不需要你過多刻意的尋找話題,你們自然會一拍即合;如果你對對方有意,可能你會願意主動找話題拋給對方,積極尋求彼此的聯結感。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和不合適的人尬聊,或者為溝通困難的人耗費精力,也許你更應該多珍惜那些真正懂你,讓你覺得相處自然而輕鬆,聊天沒有那麼累的人。畢竟,聊得來,應該是我們最基本的一項社交與感情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