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與重
有兩頭駱駝,一頭馱著木頭,一頭馱著棉花。
馱棉花的駱駝總是嘲笑馱木頭的:“你看你馱著那麼重的東西,簡直是自討苦吃,哪像我,到什麼樣的路上都能健步如飛!”
馱木頭的駱駝什麼也不說。
這時,一條河流出現在它們面前。
馱棉花的駱駝一個箭步就沖下水去。
它剛想自誇幾句,就感到身子在往下沉,原來他身上的棉花吸飽了水分,變得越來越重。
它越掙扎,身上的棉花越重,沒掙扎幾分鐘它就沉入了河底。
而那個馱木頭的駱駝情況則好多了,原本沉重的木頭進入水裡產生了浮力,它沒費多大力氣就渡到了對岸。
有時候,最輕的恰()恰是最重的,最重的恰恰是最輕的,譬如我們對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這個世界所承擔的責任。
那麼,勇敢地馱起我們生命的木頭吧,雖然它讓我們沉重,但是假如沒有了責任的沉重,我們的人生將變得更加沉重!
兩把寶劍
鐵匠打了兩把寶劍。
剛剛出爐時它們一模一樣,又笨又鈍。
鐵匠想把它們磨快一些。
其中一把寶劍想,這些鋼鐵都來之不易,還是不磨為妙。
它把這一想法告訴了鐵匠。
鐵匠答應了它。
鐵匠去磨另一把劍,另一把沒有拒絕。
經過長時間的磨礪,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磨成了。
鐵匠把那兩把劍掛在店鋪裡。
不一會兒就有顧客上門,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為它鋒利、輕巧、合用。
而鈍的那一把,雖然鋼鐵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無法把它當寶劍用,它充其量只是一塊劍形的鐵而已。
同樣出自一個鐵匠之手,同樣的功夫打造,兩把寶劍的命運卻是這樣天壤之別! 鋒利的那把又薄又輕,而另一把則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鐵如泥的利器,後者則只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擺設、一個包袱。
人生的道理,不也與此類似嗎?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掌握的東西得心應手地去運用,它跟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
多餘的東西,無論()多餘的財富、多餘的知識還是多餘的美德,都像劍刃上多餘的鋼鐵,應該毫不吝惜地磨掉!
吃飯的哲學
我去向一位智者請教一些關於人生的問題。
智者告訴我:“人生其實很簡單,就跟吃飯一樣,把吃飯的問題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搞明白了。”
我聽得一頭霧水:“人生像吃飯這麼簡單?”
智者不緊不慢地說:“就這麼簡單,只不過用嘴吃飯人人都無師自通,用心吃飯則有一定難度,即使名師指點也未必有幾個能學得會。
“聰明者為自己吃飯,愚昧者為別人吃飯;聰明者把吃飯當吃飯,愚昧者把吃飯當表演;聰明者在外面吃飯時喜歡AA制,愚昧者卻喜歡呼朋喚友搶著付帳;聰明者吃飯既不點得太多,也不點得太少,他知道適可而止,能吃多少,就點多少,他能估計來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則貪多求全、拼命點菜,什麼菜貴點什麼,什麼菜怪點什麼,等菜端上來時又忙著給人夾菜,
“他們要麼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麼就是為了給別人做個‘吃相文雅’的姿態;聰明者付帳時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結帳時心驚肉跳,明明帳單上的數字讓他心裡割肉般疼痛,卻還裝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氣慨,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似的;聰明者只為吃飯而來,沒有別的動機,他既不想討好誰,也不會得罪誰;愚昧者卻思慮重重,又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又想拉業務,他本來想獲得眾人的豔羨,最後卻南轅北轍、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別人的恥笑,就是引來別人的利用。吃飯本是一種享受,但是到了他這裡,卻成為一種酷刑。
“吃飯跟人生何其相似!人生在世,
“人生本來是一系()列美好無比的享受,可是真正享受到這些樂趣者又能有幾人呢?由於無視了以上三個原則,那麼多人的生命都白白浪費了。
我聽得醍醐灌頂。
那頓飯我們是在一個小飯館裡吃的,AA制,一人十元錢,所有的盤子都吃得乾乾淨淨,然而那頓飯,卻比我以前吃過的哪一頓飯都讓我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