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把寶劍
鐵匠打了兩把寶劍。
剛剛出爐時它們一模一樣,又笨又鈍。
鐵匠想把它們磨快一些。
其中一把寶劍想,這些鋼鐵都來之不易,還是不磨為妙。
它把這一想法告訴了鐵匠。
鐵匠答應了它。
鐵匠去磨另一把劍,另一把沒有拒絕。
經過長時間的磨礪,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磨成了。
鐵匠把那兩把劍掛在店鋪裡。
不一會兒就有顧客上門,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為它鋒利、輕巧、合用。
而鈍的那一把,雖然鋼鐵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無法把它當寶劍用,它充其量只是一塊劍形的鐵而已。
同樣出自一個鐵匠之手,
人生的道理,不也與此類似嗎?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掌握的東西得心應手地去運用,它跟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
多餘的東西,無論()多餘的財富、多餘的知識還是多餘的美德,都像劍刃上多餘的鋼鐵,應該毫不吝惜地磨掉!
性格裡面加點鹽
假如以一個人的知識、道德、修養為原料,也可以做出許多道菜。
按理說,知識越多、修養越高的人,做出的菜也就越是能讓人大快朵頤。
然而事實卻往往相反。
上好的材料、上好的做工,做出來的菜卻並不是那樣受人歡迎,有的甚至讓人苦不堪言。
真是匪夷所思! 其實仔細想想,又覺得一切順理成章。
他們可敬之處太多,可愛之處太少。
他們的知識,樹起了一道溝通的屏障;他們的修養,樹起了一道交往的籬笆。
他們高高在上,卻孤家寡人。
他們一絲不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點都不會變通。
他們一本正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點都不懂灰色。
就像一盤沒鹽味的菜,聞起來香,咽起來難。
幹嘛不在性格裡面加點鹽呢?給大家添些滋味,幫大家長些精神。
而幽默就是人性格中必不可少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