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平凡才是真,一生平凡又有什麼可怕?


一生平凡有什麼可怕

作者:劉天亮

“最遲在35歲以前,如果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我就自殺。”這是作家梁曉聲在一所大學演講後,一名大一新生對他說的。儘管幾年過去後,這個年輕人未必這麼想了,但他喊出的許多人對平凡人生不敢說出來的恐懼乃至敵意,仍然令人深思。 

前段時間票房14億元以上的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中,主人公夏洛之所以特煩惱,說到底無非是“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奇妙的是,在一場全靠作弊出人頭地的夢中,當他自己把生活揮霍到反面之後,居然就領悟了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真諦,

既刻意又充滿違和感。夏洛毫無壓力地和偷來的奢華生活說再見,只是以輕浮的態度表達了仇富情緒,卻深刻地反映了對平凡生活的不甘心:哪怕夢裡體驗一把富貴也值。這部電影大受歡迎,除了包袱抖得漂亮,或許也因為碰巧和現實中類似的社會心理機制產生了共鳴。

人不甘於平凡,最普遍的衝動是渴望名聲。而且,越是年輕,對一夜成名的幻想越強烈。有人甚至說,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應該說,不甘於平凡,希望人生保持一個向上的姿態,是生命內在的動力,也是社會進步的階梯。然而,當這名聲被狹隘化為社會地位的優越、經濟方面的成功,卻與勇敢、誠實、良善等內在品質關係不大,

人們就容易陷入功利的泥淖中,把平凡的人生看得醜陋粗鄙。 

其實,不論在什麼樣的起點,努力都是最不壞的選擇。有句格言說得好: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必須承認,成功的道路不是普惠的,能從分母上升為分子的總是少數。我們的世界,從來就是由平凡的大多數構成的。倘若陷入某種文化慣性和思維誤區,在強調努力的同時把平凡人生當成包袱,甚至簡單地以個人成就來判定人生價值,就是天大的誤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平凡的日子將相伴一生。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平凡依然是人生不可分割的精神底色。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甘心平凡,拒絕平庸,

這就是努力的全部意義。通過奮鬥擦亮自己最優秀的那部分潛質,並不意味著可以拒斥平凡。一個崇尚奮鬥的社會,也不能以成功作為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因為它會同時定義出人生失敗者。簡單地把一個人的不成功歸因於努力不夠,既不符合實際,也不公平。它對渴望成功的人有多少激勵,就對處境不好的人有多大傷害。

無論你走得多遠,平凡人生就在那裡。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中有個頗具啟示的說法:無論成功或失敗,人的尊嚴和價值,都不能隨便被其他人以某個標準來定義。從這個邏輯出發,去創造一個更少差別、更多尊嚴的社會,平凡才不至於成為社會焦慮。 


延伸閱讀:
梁曉聲:為什麼我們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rensheng/14058.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