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中的四個神話
1.只要我發願,會有一個人把我從灰姑娘變成公主的
小A,遇到了B先生,B先生就像是伯樂識馬,浪裡淘金一樣,
但最終當情感結束的時候,她發現更痛苦的事情等著她:她甚至無法容忍自己原來灰姑娘的地下室了,一個做過公主的女孩如何忍受這樣的灰暗的世界,可是她只是月亮而已,當太陽不再照耀她的時候,她的世界就陷入了更加難以忍受的黑暗之中。
2.只要我發願,會有一個人永遠都始終如一地為我負責的
小B,遇到了C先生,他一直都是那麼體貼珍愛她,出則開車接送,住則煎炒烹炸為她做盡美食,生則為他們的孩子鞍前馬後,是人見人愛的特號好男人,可是有一天他說我累了,我不想這麼照顧你了,我也想有人照顧,我對你仁至義盡了。
3.只要我做個好孩子,他就永遠會愛著我
小C,遇到了D先生,她極盡聖母之能,甚至他出軌的時候,她還會恐怕他被其他女人騙,還想要保護他。她是人人稱道的好老婆和好媳婦,連老公都說,我想找個理由和你離婚都很牽強,也許唯一能找到的理由就是你太完美了,在你這樣的無懈可擊的人面前,我沒有存在感。
4.只要我足夠努力,愛就會一直在
小D則是另外一個努力成長的女孩,因為婚姻出了問題,她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逼迫對方就範,花了很多時間做心理諮詢,參加各種課程,性情大變,但他還是決絕地要離開她,她很悲催:我都改變了這麼多,為什麼你還要離開我?
因為現實不是你建構的,不是你抱著美好願望,努力做個好人或者努力成長,就一定會給你同等回報的。現實有現實的規律,童話有童話的規律。相對來說,童話的規律主要就是簡單和省力。所以我們當然會情不自禁地會喜歡童話。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童話中夢醒呢?
一般來說,一個人成熟與不成熟就看一個指標:他有沒有內化父母的愛。往往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往往父母所愛的孩子,長大後,未必很黏父母;而那些為父母忽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會常常和父母糾纏不清。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的愛其實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們是外化他人的愛的
此時,我們是一體的,就如同嬰兒和媽媽的關係,
很多人分手後就有這樣的痛苦:我感覺自己的一部分離自己而去,甚至我感覺自己的靈魂已經被他帶走了,我就只剩下一個軀殼了。這樣的愛,自然是激情無限的,我們彼此的邊界都消失了。
第二階段,我們是可以內化他人的愛的
此時,我們將開始發現,我們不再是彼此的一切,媽媽還有爸爸,而作為小嬰兒還發現有其他的小夥伴,世界這麼大,他想四處看看。
此時很多小孩就會嘗試爬著離開自己的父母,然後回頭看看父母是否還存在,然後慢慢地父母可以在另外一個房間,而孩子也可以安然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