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和幸福
演講時間:2015-12-5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在《開講啦》第161期的勵志演講稿
我們說起經濟學,就是研究經濟增長,研究GDP(國內生產總值),
那麼錢究竟是什麼東西?一個票子本身,不是一張紙、也不是一個硬幣,它是衡量其他產品價值的仲介物,可以用它來換各種東西。不管你追求多大幸福,起碼的一點,你必須生存,你必須活著,你必須有飯吃,你必須有房子住,你必須有衣服穿,這就回到了人的基本需求。
不要小看賺錢這件事情,我們GDP(國內生產總值)從三十多年前的150美元,到現在的8000美元,這是一個歷史過程,這就是我們大家努力賺錢的結果。沒有這麼多企業家,
但是反過來講,賺了錢不一定就很幸福。我就講一個經濟學比較矛盾的事情,人類的進步、幸福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勞動時間不斷減少,閒暇不斷增加。而人類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在於閒暇的增長,在於它生產力提高,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賺那些基本的錢,就可以享受同樣的幸福。閒暇是不包含在GDP(國內生產總值)裡邊的,是沒法用錢來衡量的。你賺的錢是同樣的,但是你花了更少的時間去賺的錢,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幸福的。那麼我們現在的努力奮鬥,
幸福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幸福是一件社會的事情。基本的道理就是關於差距的問題、關於攀比的問題。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事情,還不在於你貧窮;最讓人不幸福的,是你貧窮,而你看著別人很富有,你這種差距使你更不幸福。這一點在經濟學上有一個特殊的術語,或者叫一個特殊的分析方法,叫做別人的幸福和你的幸福負相關。這時候就是衡量差距,差距越大,幸福感越小。
貧富差距使得我們感到了失落,這種失落使人們更不幸福。好多年前,一個計程車司機一邊走一邊看著邊上那些社區、豪宅,
我們現在講中等收入,很大程度是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的貧富差距可能是最大的,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特殊的不幸福的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所感到的不幸福,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s://www.201980.com/yanjiang/kaijiang/13529.html
怎麼賺錢?怎麼能夠發展自己?那麼這是我們經濟學研究的真正的問題,選擇問題。經濟學最終被理解為一種叫做選擇的科學,擺在面前的很多選擇,我們怎麼去選擇?這時候你就會考慮哪個更幸福?我最幸福的時候是恢復大學以後我上了大學,而且那時候我知道,這是唯一通向幸福的道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年輕人,也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你必須上好學,一條道走到黑,你也不要東張西望,你不要去這個比那個比,你就把這個學上好。真正的問題是上學完之後,當職業選擇的時候,面臨的選擇是你的愛好,還是你的能力的時候,經濟學強調的是選你有能力的事情去做。很多人都說,我很幸福,我做的是我最喜歡的東西。是,如果是你最喜歡的東西,又是你最能幹的東西,那當然最好。但是很多情況下,你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你能幹的。這時候你要考慮的是你能幹什麼,你能力在什麼地方,而不在於你興趣在什麼地方。
上大學的時候讓我填志願,當時我在做縣裡面文化館的文學創作,而且自己非常感興趣,做文學青年,寫小說。但是我仔細分析自己,大概做不了,我這方面能力比較差,因為我不會講故事。剛才編導們給我遞了好幾次牌子,讓我講故事,我就是不會講故事。一件事別人觀察了,做文學創作的那些,觀察回來之後,他把一件小事可以講成一個大故事,我把一個大事,整理幾個結論,完了。然後我自己對理論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一想起理論的那些,我很激動。到最後我想想,根據我的能力來講,我大概邏輯思維比較好一點,理性思維比較差一點。今天就充分說明我不會講故事。
從經濟學的道理來講,人人都想給市場提供東西,誰能提供最好的東西?在職業面前、在工作面前,你是供給者,你能為社會提供什麼?這時候不要想你要什麼,想你能給什麼。你要有一種專業化的精神,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也是專業化競爭。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裡面深挖下去、千錘百煉,磨練出一些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出來。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已經很不錯了,當然它要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你能夠一輩子做得很深,能夠引領潮流,已經很不容易了。
現在我最羡慕的就是現在年輕人,可以有一段時間,因為年輕還可以換、試錯,但是要儘快地、儘早地能夠開始專業化的發展,你才能比你同齡人才能走得更深、有更大的發展。
所以,今天非常期待跟大家共同來探討探討生活的壓力,社會的貧富差距。謝謝大家。
我們怎麼去選擇?這時候你就會考慮哪個更幸福?我最幸福的時候是恢復大學以後我上了大學,而且那時候我知道,這是唯一通向幸福的道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年輕人,也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你必須上好學,一條道走到黑,你也不要東張西望,你不要去這個比那個比,你就把這個學上好。真正的問題是上學完之後,當職業選擇的時候,面臨的選擇是你的愛好,還是你的能力的時候,經濟學強調的是選你有能力的事情去做。很多人都說,我很幸福,我做的是我最喜歡的東西。是,如果是你最喜歡的東西,又是你最能幹的東西,那當然最好。但是很多情況下,你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你能幹的。這時候你要考慮的是你能幹什麼,你能力在什麼地方,而不在於你興趣在什麼地方。
上大學的時候讓我填志願,當時我在做縣裡面文化館的文學創作,而且自己非常感興趣,做文學青年,寫小說。但是我仔細分析自己,大概做不了,我這方面能力比較差,因為我不會講故事。剛才編導們給我遞了好幾次牌子,讓我講故事,我就是不會講故事。一件事別人觀察了,做文學創作的那些,觀察回來之後,他把一件小事可以講成一個大故事,我把一個大事,整理幾個結論,完了。然後我自己對理論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一想起理論的那些,我很激動。到最後我想想,根據我的能力來講,我大概邏輯思維比較好一點,理性思維比較差一點。今天就充分說明我不會講故事。
從經濟學的道理來講,人人都想給市場提供東西,誰能提供最好的東西?在職業面前、在工作面前,你是供給者,你能為社會提供什麼?這時候不要想你要什麼,想你能給什麼。你要有一種專業化的精神,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也是專業化競爭。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裡面深挖下去、千錘百煉,磨練出一些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出來。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已經很不錯了,當然它要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你能夠一輩子做得很深,能夠引領潮流,已經很不容易了。
現在我最羡慕的就是現在年輕人,可以有一段時間,因為年輕還可以換、試錯,但是要儘快地、儘早地能夠開始專業化的發展,你才能比你同齡人才能走得更深、有更大的發展。
所以,今天非常期待跟大家共同來探討探討生活的壓力,社會的貧富差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