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合理的寵孩子
不知道做媽媽的有沒有這種經歷:因為依著孩子天性對待孩子,往往被家人尤其是老公指責,說“他這樣都是你給慣的”。
反正我們家曾經經常上演這種戲碼。好在身為媽媽的狼姐有狼性,護犢子厲害,據理力爭,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了我的教育方式不是錯誤,只是超前一些。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是曾經被愛包裹著慣大,我決心也用愛心來陪伴孩子的成長。頂著壓力,用力給孩子撐起一個可以自由生長的空間,現在小鮮肉陽光帥氣充滿自信的狀態已經給了這種養育方式一個強有力的回應,
孩子從小就是小暖男,不是因為他自帶蜜糖罐兒模式出生,而是因為我天天把“媽媽愛你”掛在嘴邊,表現在行動上。
記得他曾經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做錯了事你卻不罵我?
我回答他:媽媽愛你,愛乖巧的你,也愛調皮搗蛋的你啊。再說了,誰都曾經有過犯錯的時候,媽媽跟你這麼大的時候,離你差太遠,犯的錯誤比你多多了,你已經做得比媽媽好很多了。我為什麼要罵你啊。
作為回報,他也懂得適時表達他的愛,小時候,經常路上走著走著,他會說:媽媽,你蹲下來。
我按照他的要求蹲下,他胖乎乎的小臉湊過來,小胳膊緊緊摟著我的脖子,親我一口,說:我給你個世界上錢買不來的禮物,那就是愛。
小鮮肉現在長大了,知道害羞,很少跟我擁抱了,但每天道晚安或者道別的時候,我們彼此都會說“愛你”。
用愛培養的孩子也懂得傳遞和表達愛,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不必擔心會慣壞。
二、給孩子一個可以示弱的溫暖懷抱我比較敏感,從小愛哭,知道一個人哭泣時最需要的是什麼。小孩子不懂得表達情感和需求時,用哭的方式來發洩情緒很正常,所以,當他哭而家人說“不要哭,否則別人笑話”時,我是反對的。
小的時候,他情緒發作,我會給他一個獨立的空間,讓他冷靜,告訴他:哭吧,哭完咱倆再談。或者問他:用不用給你準備點紙巾和水?讓他哭得舒服一點。
大一點的時候,我會問他:需要我做什麼嗎?他會告訴我:媽媽,我只是心情不好,哭一下就好了。
等他的情緒冷靜下來,我會抱著他,問他當時的想法,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很快他就開心起來了。
他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都會告訴我,因為他知道,媽媽能接受他的軟弱的一面,在媽媽這裡,他不必裝作堅強。
三、尊重意願,讓孩子有能力輕鬆說不有時候說起來,成人世界往往感歎不懂拒絕別人,不敢直接說“不“,跟從小受的隱忍教育有很大關係。
我一般很少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說,他比較宅,喜歡待在家裡讀書,我不會生扯著他跟我去運動,愛他,就是讓他用他舒服的方式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我們的規劃裡。當然,他還是很樂意跟小夥伴一起玩的,所以我也不需要擔心他的體育鍛煉問題。
把說不的權利還給孩子後,他也會負起應負的責任,會做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抱怨孩子沒有責任心的時候,不妨回憶一下,是不是我們不經意間,幫他規劃了一切,奪去了他做選擇的權利,自然責任心也跟著沒了。
四、做好後備,讓他多些嘗試孩子從小好奇心重,對於他的訴求,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試試看。親自嘗試帶來的體驗最深刻,
他嘗試吃虧後,我從來不說:看,讓我說對了吧,以後敢不敢了?
我認為這種句型就是活生生把自己和孩子的距離推遠。抱著他,跟他一起想想下一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怎麼辦更明智一些。
五、做個懂事的媽,給孩子減少一些困擾
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要他捎話給外地的我,讓回電話。
家長第一反應,肯定是在學校惹事了,就是常言說的請家長了。不過我沒急,給老師去了電話,老師說孩子上課叫起來回答問題站著不吭聲,而且上課舉手不積極。
細細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他告訴我:媽媽,下課前,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詞,叫小朋友自己找個詞,起來說說理解。而我看的那個詞,被其他人說了,老師叫我起來,我沒詞說了。
我問:那老師叫你的時候,你舉手了沒有?
孩子:可是,媽媽,我那時沒舉手啊。
經過跟孩子溝通後,我這樣給班主任回復的:經過瞭解,孩子看的那個詞已經被別的小朋友說了,所以他沒有詞好說了。可他害怕老師,所以叫起來後沒敢說其他的不會。我們已經跟他溝通過了,以後如果遇到同樣情況,就直接告訴老師不會就好。另外,因為他反應比較慢,有些問題沒思考好不會舉手,我們已經跟他溝通好,積極思考和主動舉手,但如果他沒有舉手,也請老師不要叫他,因為他那時候真的不會。
自那以後,老師再沒有找過我,孩子也沒有不舉手而被叫起來的尷尬。
遇見困難,跟孩子站成統一戰線,眼睛往一個方向看很重要。
我慣孩子,孩子也慣我,我們就這樣互相慣著成長起來,我們好有福氣,在慣中一步步完善自己,沒有慣壞彼此。
積極思考和主動舉手,但如果他沒有舉手,也請老師不要叫他,因為他那時候真的不會。自那以後,老師再沒有找過我,孩子也沒有不舉手而被叫起來的尷尬。
遇見困難,跟孩子站成統一戰線,眼睛往一個方向看很重要。
我慣孩子,孩子也慣我,我們就這樣互相慣著成長起來,我們好有福氣,在慣中一步步完善自己,沒有慣壞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