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殘酷的愛》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殘酷的愛》。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愛的含義。
故事講述了一個鷹的家庭發生的故事:寒冬,又一場暴風雪侵襲了整個世界,鷹的一家已經沒有食物了。可是,在茫茫雪原已經沒有一絲生機,雌鷹懷裡的兩隻小鷹已經慢慢變得冰冷,它們快要餓死了,就在這時,雄鷹在雪地上發現了一隻老灰兔,它向灰兔撲去,可灰兔並不逃走,而是緊緊地匍匐在雪地上,雄鷹的利爪扼死了老灰兔,可是,眼前的情景讓它怔住了,在剛剛死去的老灰兔的身體下,躺著四隻已經僵硬的小灰兔……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愛是博大的,也是殘酷的。
學習《望月》有感
聽《望月》一堂課,就像進入了詩情畫意之中,散文原來也可以這樣教。
上課起始,學生齊讀課題,老師就提出了讀的要求,“柔柔地讀,再柔一點”,老師的語言,同樣柔柔的、充滿深情的,學生立刻進入了詩的情境中,即使是我們聽課的人,也不禁深受感染。這是我聽這堂課先入為主的感受。
講授課文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就像一個先登上高山的人,為下面的孩子準備好了爬山的階梯,孩子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攀上知識的頂峰。既不是很費力,又需要自己的努力。王老師事先設計好的題目就是那一步步階梯,孩子每爬上一級,老師都不忘適時表揚鼓勵:“多敏感的孩子!”“你將自己的感受交給了文化”等。
老師又用簡練文字把本文的主要內容加以提煉—— 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然後讓學生去課文中尋找各有哪些自然段寫了這些內容。學習目標明瞭,學生們的閱讀有了目標,就有了明顯的收穫—— 很快就清楚了文章的脈絡,為細讀課文做好了鋪墊。
接著,抓重點段細細品讀“ 江中月” 片段,反復品味,要求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或默讀思考,或大聲朗讀,或暢談體會。這還不夠,再抓住關鍵字語,指名再讀,師生接讀,相機穿插著老師的示範朗讀,讀中理解,讀中思考,讀後談體會。隨著朗讀的推進,學生們對文本的理解逐步往縱深方向發展,逐步感悟“ 千江有水千江月” 這一妙不可言的意境。
然後是對“ 詩中月” 的欣賞和對“ 心中月” 的理解。抓住關鍵字來理解各位詩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心情。隨著教師的巧妙點撥,學生們朗讀詩句的韻味越來越有個性,並能通過朗讀時語氣、速度等來表達出自己對各位詩人心情的體會,表達出對機靈的小外甥的欣賞,最終抽取出“ 千江有水千江月” 這一引申含義—— 每一位詩人賞月時的心情各不相同,寫出的詩句也不盡相同。
第二堂課,以“望月只是月、望月不是月、望月還是月”為線索貫穿全文,滲透了寫作的方法,列舉了一些名人的寫月語段,讓學生的想像思維有了很好的拓展,同時也打開了自己的思路。老師適時的給出來描寫“月”的優美詞語,
老師的語言充滿魅力,充滿詩意。加上恰()到好處的音樂,將學生帶入了詩意的散文中。
聽完課後,感覺意猶未盡,仍在陶醉著……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欣賞中收穫著……
劄記《春》有感
《春》這篇課文是朱自清寫的,讀了這篇課文,我仿佛真正看到了春的美。
課文中有許多優美詞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一句連續用了兩個“盼望著”,寫出了人們盼望春天早日到來的心情。後面把春天比作人,把時間臨近寫成“腳步近了”,把感受實質化,寫出了人們在期待中的焦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望。還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這篇課文使我想到: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我愛春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