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人生感悟

你就毀於凡事想太多

你就毀於凡事想太多

文/程千尋

1

前段時間和大三的表妹聊天,得知她近期整夜整夜地睡不著,大把掉頭發。

原來她的很多同學,現在要麼已經在大公司實習,要麼就早早地准備考研和出國留學了,只有她沒目標、沒計畫,暑假閑在家。刷朋友圈看著大家的生活都充實而忙碌,焦慮得連飯都吃不下。

我問她以後想要做什麼工作,她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想要去大公司,但是聽說面試非常嚴格,自己肯定過不了;如果能面試成功的話,當然還是想要做跟本專業相關的工作……”

嗯,想法很美好。

我問她,簡歷投了嗎?

她回答:“沒有,我還不知道簡歷的格式。”

典型的想得多,做得少。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想法總是比實際行動多。因為想像既不花費力氣,又能獲得滿足感,光是想想就已經很開心了。

而行動往往代表著要耗費更多精力、投入更多資源、做出更大犧牲,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

2

前幾天看論壇,發帖人今年剛滿30歲,從大學畢業起就在一家小企業工作。多年來一直沒有上升的機會,公司員工之間勾心鬥角嚴重,也看不到什麼前途。

為了逃離這種黯淡的日子,她下決心改變,想要考註冊會計師,然後跳槽去大公司,於是便開了一個帖子,記錄自己每天生活和學習的日常,讓各路網友來監督。

剛開始的時候,帖子還很活躍,發帖人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生活,

底下的網友也紛紛留言鼓勵。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帖數量越來越少,後面甚至連續幾個星期都不再更新。

後來,發帖人留了一段話:註冊會計師不考了,太難了,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去到想去的公司,活得未必會比現在舒服;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忍一忍就過去了……

之後,便刪除了帖子。

想起一位知名企業家在演講中說過的一句話:“太多年輕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想法很多,但是執行力太弱,有改變的決心,卻沒有執行的勇氣。

3

近兩年來,我漸漸發現,糾結情緒、猶豫不決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

身邊有個想要考研重回校園的同學,一直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去考,每天都花很長的時間思考,

經常愁眉苦臉地向朋友們傾訴:我這都工作幾年的人再去考研,肯定考不上的吧;考研很難啊,感覺我堅持不下去啊;離考試時間就剩八個月了,我肯定來不及準備了……

她等待、糾結的時間越長,越沒有信心,在痛苦的糾結中,最終放棄了考研。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思維反芻”,它是指某個人過分沉溺於消極的思想中,反過來又會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自我聚焦的反芻會增加悲傷、焦慮和沮喪的感覺。

與其在糾結中浪費時間,不如立刻行動起來,趕緊做決定,做了決定就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那些經常受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但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換一種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

不盲目地糾結未來,而是把更多精力集中於“現在”這一刻,專注地處理好眼前的問題。假使你已經預測到未來可能會發生“那樣不好的情況”,在事情實際發生前,只要能積極行動,也來得及在行動的過程中一步步地規避,調整方向。

4

很多人覺得等我完全想好了、準備好了,才能去做一件事。其實,只是空想卻沒有行動,往往就會變成拖延和焦慮。

當你覺得某件事到了要往前走一步的時候,就堅定地走出第一步,然後是第二步。有時候,也不妨一邊行動一邊想。

只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後面的事可能就會變得順利起來,這就是正向回饋。

在行動中做好準備,準備好了,機會才會如約而至。

一位作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決定旅行的時候,

最難的一步已經邁出來了;如果你沒邁出這一步,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多麼容易實現。

選擇對的事情做,並堅持下去,人生不需要那麼多猶豫和糾結。

來源:精讀( ID:Jingdu999)

27歲,我的存款只有三位元數

文/小椰子

1

前兩天,許久沒有聯繫的麗麗在微信上找我借錢。

她帶著哭腔給我發了一大段語音,說自己實在是撐不下去了,想要辭職回老家。

27歲,出來工作了7年的她,將所有銀行卡裡的錢東拼西湊,竟只有三位數,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

她說,因為窮,她已經連續吃了一個月的掛麵。

就是那種,除了一小撮青菜和鹽,什麼都沒放的清湯掛麵,她吃了整整一個月。

她曾經做過餐館服務員、瓷廠流水線包裝員、服裝店店員,

輾轉換了很多職業,可是如今,她依然沒錢。

現在的她,做的是門檻最低的那種銷售,一個月的工資只夠付房租和勉強吃飯,偶爾還要自掏腰包請客戶喝飲料。

她一個人在城市裡苦苦支撐,只是想要讓家裡人對她高看一眼。

然而,結果卻是花費越來越多、積蓄越來越少、身體越來越差、壓力也越來越大。

就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寫的那樣:“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人間實苦,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2

曾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地鐵上,一位年輕的媽媽大聲打罵自己的孩子,僅僅因為孩子把五塊錢的地鐵車票玩丟了。

出了車站,這位媽媽火氣還沒消,仍然不停地打罵小孩。

路人看不過去,勸這位媽媽:“就5塊錢而已,你再補辦一下,不要打小孩。”

這位媽媽卻反駁:“我沒那麼多錢啊。5塊錢很多了,錢好難賺。”

原來,她和自己的老公長期分居,自己帶著孩子在娘家住。

她一個月才賺不到900元,每天要起早貪黑地去做鐘點工,還得照顧生病住院的母親。

而孩子每個月的撫養費就要1000多,實在是沒錢了,只能四處去找親戚借錢。

5塊錢,對她而言,真的很多。為了生存,只能忍受生活的磨難,無處訴苦,無法掙脫。

我們只看到了她打罵孩子時的狠心,卻沒看到她生活背後的千瘡百孔。

就像網路上曾經流傳的那段話:“現代人的崩潰常常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內心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

你可能會在路邊遇見眼圈紅紅的外賣小哥,也許是因為前一秒剛剛被取消了訂單,而家裡生病的小孩還等著他早點買藥回家;

你可能會在淩晨三點的菜市場看到疲憊的菜農,他們起早貪黑忙著卸菜擺攤,單薄的背影在夜色下顯得格外孤單;

你可能會在深夜的麥當勞裡碰見無家可歸的留宿者,他們自帶毛毯和食物,在混合著炸雞和腳臭的空氣裡休息,度過又一個沒有收入的夜晚;

你可能會在醫院走廊發現跌坐在地上一動不動的病人家屬,他們手裡拿著病危通知單,而卡裡實在沒有錢來支付醫藥費了。

底層沒有生活,只有生存。

作家劉亮程在《寒風吹徹》中寫到:“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多少人活得像筋疲力盡的溺水者,在黑暗冰冷的水中掙扎,卻只能任貧窮的絕望將其包圍。

3

你能說他們的貧窮,都是因為懶惰、不上進、不努力嗎?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寫過一部紀實作品《我在底層的生活》。

她隱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潛入美國的底層社會,去體驗底薪階層是如何掙扎求生的。

她去過六個不同的城市打工,每到一處她都斷絕和過去朋友的來往,全靠著1000美元的積蓄開始。

她換了幾次工作,做過超市店員、女傭、女侍、老人服務,但結局都一樣:

她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閉環。

因為沒錢,所以不得不住在房租相對便宜的偏遠地方;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每天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在通勤路上;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她根本沒有時間用來看書學習、提升自己,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因為現在的工作時薪低、生活成本又高,她只能去找更多的兼職;

因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活得像台機器,她漸漸無力做其他任何事情,直到情緒爆發,換一個城市,進入下一個迴圈。

你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短視、目光狹窄、不懂得做計畫,不懂得花時間提升自己。

但正如《256:稀缺》中說:

為了滿足生活所需,窮人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頻寬”來考慮發展事宜,於是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中。

有些人,光是為了生存,就已經花光了他們全部的力氣。

他們活得那麼用力,卻仍然只是生活劇場灰色的佈景,是沒有機會購票入場的主角。

子非魚焉知魚之苦,是誰給你的優越感去批判他們呢?

4

《怦然心動》裡有這樣一句臺詞: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

你會看到,同樣是住在22樓的《歡樂頌》姐妹,標準富二代曲筱綃有家底、有資源、有人脈、有本錢,活得瀟灑肆意、敢愛敢恨。

而另一邊,隻身奮鬥了好幾年的樊勝美,人美情商高,卻被自己吸血鬼似的父母和哥哥逼得走投無路。

你會感歎這就是差距。

你會看到,朋友圈裡又有人轉,誰家拆遷分得了2000萬、誰一個月的理財收益比普通人一年的工資都多。

而想想自己,蝸居在城市邊緣不到20平米的小房間,喝優酪乳必舔蓋,逛超市永遠只買打折品,吃得最多的美食便是黃燜雞米飯。

你會委屈得想哭。

但請你,仍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

即使生活艱難,即使站在最黑暗的角落,但心中依舊渴望光明。

村上春樹說:“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拼了命賺錢,再咬著牙度過年輕時這段艱難沒錢的日子。

塞涅爾說:“好的運氣令人羡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歎。”

生活不易,但仍有人能在重壓之下觸底反彈,在苦難的盡頭看見光明。

願所有努力的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願那些你所吃過的苦,受過的累,能在不久的將來閃閃發光,成為最美的勳章。

共勉。

來源:精讀(ID:jingdu999)

你再補辦一下,不要打小孩。”

這位媽媽卻反駁:“我沒那麼多錢啊。5塊錢很多了,錢好難賺。”

原來,她和自己的老公長期分居,自己帶著孩子在娘家住。

她一個月才賺不到900元,每天要起早貪黑地去做鐘點工,還得照顧生病住院的母親。

而孩子每個月的撫養費就要1000多,實在是沒錢了,只能四處去找親戚借錢。

5塊錢,對她而言,真的很多。為了生存,只能忍受生活的磨難,無處訴苦,無法掙脫。

我們只看到了她打罵孩子時的狠心,卻沒看到她生活背後的千瘡百孔。

就像網路上曾經流傳的那段話:“現代人的崩潰常常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內心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

你可能會在路邊遇見眼圈紅紅的外賣小哥,也許是因為前一秒剛剛被取消了訂單,而家裡生病的小孩還等著他早點買藥回家;

你可能會在淩晨三點的菜市場看到疲憊的菜農,他們起早貪黑忙著卸菜擺攤,單薄的背影在夜色下顯得格外孤單;

你可能會在深夜的麥當勞裡碰見無家可歸的留宿者,他們自帶毛毯和食物,在混合著炸雞和腳臭的空氣裡休息,度過又一個沒有收入的夜晚;

你可能會在醫院走廊發現跌坐在地上一動不動的病人家屬,他們手裡拿著病危通知單,而卡裡實在沒有錢來支付醫藥費了。

底層沒有生活,只有生存。

作家劉亮程在《寒風吹徹》中寫到:“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多少人活得像筋疲力盡的溺水者,在黑暗冰冷的水中掙扎,卻只能任貧窮的絕望將其包圍。

3

你能說他們的貧窮,都是因為懶惰、不上進、不努力嗎?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寫過一部紀實作品《我在底層的生活》。

她隱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潛入美國的底層社會,去體驗底薪階層是如何掙扎求生的。

她去過六個不同的城市打工,每到一處她都斷絕和過去朋友的來往,全靠著1000美元的積蓄開始。

她換了幾次工作,做過超市店員、女傭、女侍、老人服務,但結局都一樣:

她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閉環。

因為沒錢,所以不得不住在房租相對便宜的偏遠地方;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每天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在通勤路上;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她根本沒有時間用來看書學習、提升自己,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因為現在的工作時薪低、生活成本又高,她只能去找更多的兼職;

因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活得像台機器,她漸漸無力做其他任何事情,直到情緒爆發,換一個城市,進入下一個迴圈。

你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短視、目光狹窄、不懂得做計畫,不懂得花時間提升自己。

但正如《256:稀缺》中說:

為了滿足生活所需,窮人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頻寬”來考慮發展事宜,於是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中。

有些人,光是為了生存,就已經花光了他們全部的力氣。

他們活得那麼用力,卻仍然只是生活劇場灰色的佈景,是沒有機會購票入場的主角。

子非魚焉知魚之苦,是誰給你的優越感去批判他們呢?

4

《怦然心動》裡有這樣一句臺詞: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

你會看到,同樣是住在22樓的《歡樂頌》姐妹,標準富二代曲筱綃有家底、有資源、有人脈、有本錢,活得瀟灑肆意、敢愛敢恨。

而另一邊,隻身奮鬥了好幾年的樊勝美,人美情商高,卻被自己吸血鬼似的父母和哥哥逼得走投無路。

你會感歎這就是差距。

你會看到,朋友圈裡又有人轉,誰家拆遷分得了2000萬、誰一個月的理財收益比普通人一年的工資都多。

而想想自己,蝸居在城市邊緣不到20平米的小房間,喝優酪乳必舔蓋,逛超市永遠只買打折品,吃得最多的美食便是黃燜雞米飯。

你會委屈得想哭。

但請你,仍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

即使生活艱難,即使站在最黑暗的角落,但心中依舊渴望光明。

村上春樹說:“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拼了命賺錢,再咬著牙度過年輕時這段艱難沒錢的日子。

塞涅爾說:“好的運氣令人羡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歎。”

生活不易,但仍有人能在重壓之下觸底反彈,在苦難的盡頭看見光明。

願所有努力的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願那些你所吃過的苦,受過的累,能在不久的將來閃閃發光,成為最美的勳章。

共勉。

來源:精讀(ID:jingdu999)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