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錯誤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一名外國詩人的作品——《我們的錯誤》,我才明白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錯誤。人人都會犯錯,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完美的。而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該怎樣對待呢?有的人犯了錯,就向受害者誠實地道歉,這樣別人不僅不會怪罪你,還會因為這個誠實的表現而把你牢記在心。有的人犯了錯,卻並不去向別人道歉,而是用謊言去試圖掩蓋這個錯誤。這樣一來,就等於錯上加錯,火上澆油,受到更嚴厲的懲罰。文中就有這麼“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一句。
有的人總是望著別人的成功,自己卻總成不了功。難道是運氣不好嗎?不,不是。他們不知道,成功都是建立在無數錯誤之上的。有的人一生風調雨順,沒有遇到任何困難。許多遲遲成不了功的人可能會羡慕,可我不這麼想。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個困難,那你能怎麼辦?一定是束手無策。人的一生就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只有犯了錯,
我們的錯誤讀後感(二)
讀完《我們的錯誤》這篇文章後,我認為寫得很好,很符合實際。正像文中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都可能犯錯,犯錯後要仔細研讀錯誤,要把它讀懂,用正確恰當的方式面對它,這樣,你才會懂得錯誤。錯誤是曲曲折折的人生道路中必修的一課,上好《錯誤》這一課,你將永遠不會糊塗。
錯誤,是成功之母。錯誤有醜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錯誤造就了光明!錯誤流淌出美麗!錯誤裡藏著智慧!錯誤譜寫出精彩!錯誤裝點人生!
人總是在不斷跌倒和站起來中成長,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讀的每一本書都是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書中最讓我受益的還是我們的語文書,上面有一課,就是《我們的錯誤》,就是它,生身地觸動了我。
它是一首詩,它主要反映的就是:是人都會犯錯誤,正確的對待錯誤,既是犯錯誤,也是有意義的,相反,掩蓋,遮蔽,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我是一個不願意犯錯誤的人,犯了錯誤也不願意承認,所以我在生活中就範下過這樣的錯誤:當天蔡老師在我的記事本上寫了“時惠澤有作業沒交!”我一看,心了便著急了——今天一定得挨駡!這時,有一個“好人”便告訴了我一招——把這一頁給撕了,在抄一遍。把老師的“時惠澤有作業沒交!”改成“閱”……我一想,不錯,這倒是個辦法!這樣今天就不用怕了。可是我竟然愚蠢地沒想以後怎麼辦!於是我的第一次蒙人計畫的第一階段的第一個環節就失敗了。可是媽媽審問我時我還撒了謊,
我越來越恨那個“幫助”我的人,正如課文上說的,正確的對待錯誤,既是犯錯誤,也是有意義的,相反,掩蓋,遮蔽,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錯誤地對待錯誤,會讓你永遠糊塗。
我們的錯誤讀後感(三)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讀的每一本書都是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書中最讓我受益的還是我們的語文書,上面有一課,就是《我們的錯誤》,就是它,生身地觸動了我。
它是一首詩,它主要反映的就是:是人都會犯錯誤,正確的對待錯誤,既是犯錯誤,也是有意義的,相反,掩蓋,遮蔽,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這首詩的詩意就是一個深刻的哲理,正如他所說的:正確的對待錯誤。我可以理解為承認、改正錯誤,而不是說謊掩蓋錯誤。
我是一個不願意犯錯誤的人,犯了錯誤也不願意承認,所以我在生活中就範下過這樣的錯誤:()
當天蔡老師在我的記事本上寫了“時惠澤有作業沒交!”我一看,心了便著急了——今天一定得挨駡!這時,有一個“好人”便告訴了我一招——把這一頁給撕了,在抄一遍。把老師的“時惠澤有作業沒交!”改成“閱”……我一想,不錯,這倒是個辦法!這樣今天就不用怕了。可是我竟然愚蠢地沒想以後怎麼辦!於是我的第一次蒙人計畫的第一階段的第一個環節就失敗了。可是媽媽審問我時我還撒了謊,我這樣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最後還是被罵了。而且罵得非常難聽,要為我,罵的是什麼?罵的就是我不該說謊,對作業的問題一筆帶過!
我越來越恨那個“幫助”我的人,正如課文上說的,正確的對待錯誤,既是犯錯誤,也是有意義的,相反,掩蓋,遮蔽,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錯誤地對待錯誤,會讓你永遠糊塗
楊絳老王讀後感(一)
《老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主人公老王生活困苦,難以維持生計,但他善良淳樸,臨死前一天還親自為作者送香油和雞蛋,表示感謝。而作者也曾接受過老王很多幫助,所以她寫下這篇散文來紀念老王以及對他表示讚揚和同情。
老王雖然窮困潦倒,但他盡力去為作者一家人提供幫助,從送冰和送錢先生看病這兩件事中就能夠體現老王心地善良,老實厚道。在那個動亂的時期,老王誠心幫助作者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他的雪中送炭令作者感動,也讓我們感受到質樸的溫暖,他並沒有考慮到自己可能會被批鬥,更沒有打算謀取任何利益,正是他的這種可貴的品質,讓每一個人都能記住他——一個默默無聞又淳樸憨厚的老人,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就是這樣一位窮苦的老人,臨死之前仍然對作者心懷感激,親自艱難地帶病給作者送來香油和雞蛋。雖然這些都微不足道,但我們能感受到了老王的知恩圖報和極其純樸的心靈,寫出了作者心中的心酸和感動。老王只是一個小人物,但他的精神品質卻是許多人不具備的,他寡言少語,卻總是盡力地給予別人幫助;他生活貧苦,但從不欺詐別人,缺斤少兩;他擁有不幸,可他卻想自力更生,不接受別人同情的施捨。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給予像老王這樣的人更多的關懷,維護他們的尊嚴,學習他們的品質,而不是去輕蔑他們,或者用金錢侮辱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也同樣要從老王的身上學習這種舍已為人的精神,盡力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來自於身邊人的真誠關愛。
楊絳老王讀後感(二)
楊絳所詮釋的人道主義,無一星半點的矯揉造作,她只是用自然凝煉的文字記錄下現實譜寫的哀轉音符。那看似無風無浪的平靜水面下,實則波濤暗湧,那是因為她將深沉的呼喚彙聚在淚珠與血水灌注的深海中了——尊重和平等——這上天賦予人類,卻時常難以被理解並實踐的美德!
幸運與不幸都非人們所能左右。僥倖擁有前者的人,也可以是不近人情,甚至窮凶極惡的;而當後者接踵而至時,仍能保有淳樸善良的品質和吃苦耐勞精神的人,難道不更令人肅然起敬嗎?當天賦和環境等不可抗因素改變了一個人的某段人生軌跡時,又何需多言呢?
幸運與不幸全都是人們左右的。既生長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同樣用四肢——行走和做工,就有義務相互扶持。當偶然得幸者將鄙夷的視線劃開可憐人枯槁乾裂的皮膚時,他就是打破命運中和諧平衡的愚者。
世上連絡人們的大概是幸與不幸,愛與同情,在真正的理想社會中,至少每人擁有它們的總和應該均等。
楊絳老王讀後感(三)
相信讀過這篇文章的人無不被悲苦不幸卻善良真誠的老王深深打動。老王的感恩之心是平凡的,卻是最真摯的。時刻敲擊著我。
老王,底層的人力車夫,常常有“失群落伍”之感,沒有親人,“沒出息”,有一隻田螺眼,住在破敗的小屋裡。但就是這樣“卑微”的人,卻有著自己高尚的靈魂。“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價相等,車費減半”,特別在默存去醫院時他堅決不肯拿錢,啞著嗓子悄悄問我還有錢嗎?一個“悄悄”,一個“啞”寫出了老王的善良,他怕丟了楊絳面子。可楊絳對老王的情感,對老王這種心態,有點像現在的人對那些在建築工地上勞動的建築工人一樣。他們感激建築工人給城市帶來的變化,同情他們的辛勞,但他們從來只把他們當作民工,當作下層人民,甚至時時刻刻提防他們,怕他們給自己帶來麻煩,給城市帶來不安。
楊絳對老王付出的情感頂多是同情,同情他的苦,同情他的殘疾,同情他的貧困。老王對楊絳是親人般的愛,而楊絳付出的頂多是憐憫。
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香油和雞蛋是奢侈品,老王花了多少時間積攢下一桶油,他不給同院的窮哥們,不給他的侄子,只是因為在那荒涼的年代,在那勢利的年代,他沒有知音,沒有親情,他在這人世間唯一覺得給他溫暖記憶的是楊絳一家人。他覺得楊絳尊重他,理解他,以至他要在生命的迴光返照的時候,去感謝她。去和他這一輩子最親的人告別,或許他希望得到心裡安慰,或許他希望得到臨終關懷。
當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的,楊絳解釋說:“我知道,我知道。”其實她並不知道,在那一瞬間她只知道用物質交換精神,她把人世間的東西看得太狹隘,太複雜。老王需要的只是一點臨終關懷就那麼簡單,她卻本能地拒絕了,幾年過後,她才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托爾斯泰說過:“理解是愛的別名。”楊絳不理解這種大愛,她本能地拒絕了和他不是同一階層的底層人。知識份子的清高讓她看不到老王人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輝。
因為字裡行間讓人看不到楊絳溫暖的心腸,“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面如死灰,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裡的僵屍,骷髏上棚著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面對如此虛弱的老王,他沒有一句問候,沒有請他進屋,沒有送他下樓,她不知什麼疾病,也不瞭解用什麼藥,老王去世十多天后竟然才從老李那裡順便知道,竟也不問葬在哪裡。
楊絳對自己的冷漠僅僅用“我不懂,沒多問”來為自己開脫。字裡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冷冰冰的俯視,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紀伯倫說過:“別人請求,我們給予,這是美好的;別人沒有請求,我們給予,這是更美好的事。”但楊絳在此時做的,沒有讓我們感受到美好,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同階層之間的不平等,不同階層之間的隔膜。她不主動示好,她僅僅站在心靈的高處,偶爾以一種憐憫之心去伸出援助之手,她沒有做到以心換心,用平等心、真誠心、關愛心去交換一顆老實心、善良心、厚道心。
現代生活中是否還存在老王?但願他像老王卻又不是老王!
神筆馬良讀後感400字(一)
今天我讀了《神筆馬良》的故事,故事實說,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從小就喜歡畫畫,見什麼畫什麼。他到山上打柴時,就這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學著描飛鳥。一年一年過去了,馬良畫的東西栩栩如生。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筆多麼好呀!
有一天,馬良在夢裡遇見一個白鬍子老頭送他一支筆,夢醒後,老頭不見了,筆卻留在自己手裡,他十分高興,就奔了出來,他用筆劃一條魚,魚彎彎尾巴,遊進水裡。後來誰家缺什麼他就花什麼。消息很快傳進了皇宮,皇帝下了聖旨,派人來招他進京。馬良知道皇帝欺辱窮人的事,心裡有恨不肯畫。皇帝就搶下馬良的神筆,還把他打入了天牢。可是,皇帝拿了筆不會用只好又把馬良放了出來,馬良拿了神筆花了一個無邊的大海,海中央有個小島,島上有一顆又高又大的搖錢樹。皇帝心急便讓馬良畫了只船,帶上娘娘、公主和許多大臣,都上船去了。皇帝又讓馬良畫風,馬良就把風畫的越來越大,最後,船翻了,皇帝他們都沉到海裡了。
讀了《神筆馬良》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做人不要太驕傲,太貪,這樣會害了自己,又連累了別人。凡事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神筆馬良讀後感400字(二)
讀完《神筆馬良》這篇帶有傳奇色彩的民間神話故事,我深深地被問中馬良那種刻苦學習,幫助窮苦人和不怕壞人的精神所感動了。
馬良從小家裡窮,買不起筆,有一天,馬良看見畫師拿著筆在給大官們畫畫,就不知不覺地走了進去。說:“能不能給我一支筆,我想學畫畫。”大官和畫師笑得合不攏嘴說:“窮娃子也想學畫畫?”說完,大官和畫師把馬良轟出去。馬良氣呼呼地說:“我就不信窮娃子不能學畫畫。”從此馬良每天都拿著樹枝在沙地上畫。每天全神貫注,廢寢忘食的,終於成了名。馬良刻苦鑽研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學習。我在學習上不夠專心,缺乏刻苦,從馬良的身上,我明白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們不但要學習馬良刻苦,而且還要學習他助人為樂的精神。記得有一次,班裡的一個同學叫我幫他拿衣服,我覺得很煩,就說:“你為什麼不叫別的同學幫你拿,別來吵我!”那位同學只好傷心地走了,唉,同學叫我幫他拿衣服我都不肯,而馬良心甘情願地幫助人們,與馬良相比我可差遠了,至今我還感到萬分的慚愧啊!
《神筆馬良》這本書還令我明白了另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應當迎著困難上!“困難想彈簧,看你強不強。”我會以馬良為榜樣,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學好本領,將來也像馬良那樣專門為人們做好事。
神筆馬良讀後感400字(三)
今天,我讀了一個童話故事叫《神筆馬良》。
從前,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叫馬良,他非常喜歡畫畫,但是他太窮了,連一隻筆也買不起。於是,馬良就在空閒的時候用小樹枝在地上或石頭上畫畫。春、夏、秋、冬,一年過去了,馬良利用身邊的每一點時間練習畫畫,如癡如醉,他畫的畫栩栩如生,大家都十分喜歡。()
一天晚上,馬良想:要是我能有一支筆那該多好呀!忽然,他看見一位老人手裡拿著一支筆對他說:“馬良,看你那麼刻苦,我送給你一支筆,記住:要幫助窮人畫畫呀!”說完,老人就不見了。於是,馬良馬上拿起筆劃了起來,他發現這支筆劃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真是太神奇了!以後,馬良就用手裡的筆幫助了許多人。
不久,貪婪的縣令知道了這件事,就把馬良抓了起來,讓他給畫一座金山,馬良在金山中間畫了一片汪洋大海,縣令在去金山的船上被馬良用筆劃出的狂風巨浪中船翻人亡了。從此,馬良和善良的百姓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我覺得馬良是一個善良、勤勞、刻苦的孩子,所以才會得到這支神筆,並用它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而縣令是一個貪婪、自私,只懂得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的大壞蛋,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我要學習馬良誠實、刻苦的精神,不管做任何事情應該堅持努力,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事做好,不能中間害怕辛苦、半途而廢,還要去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和我身邊的人都生活的快樂幸福!
我這樣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最後還是被罵了。而且罵得非常難聽,要為我,罵的是什麼?罵的就是我不該說謊,對作業的問題一筆帶過!我越來越恨那個“幫助”我的人,正如課文上說的,正確的對待錯誤,既是犯錯誤,也是有意義的,相反,掩蓋,遮蔽,就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錯誤地對待錯誤,會讓你永遠糊塗
楊絳老王讀後感(一)
《老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主人公老王生活困苦,難以維持生計,但他善良淳樸,臨死前一天還親自為作者送香油和雞蛋,表示感謝。而作者也曾接受過老王很多幫助,所以她寫下這篇散文來紀念老王以及對他表示讚揚和同情。
老王雖然窮困潦倒,但他盡力去為作者一家人提供幫助,從送冰和送錢先生看病這兩件事中就能夠體現老王心地善良,老實厚道。在那個動亂的時期,老王誠心幫助作者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他的雪中送炭令作者感動,也讓我們感受到質樸的溫暖,他並沒有考慮到自己可能會被批鬥,更沒有打算謀取任何利益,正是他的這種可貴的品質,讓每一個人都能記住他——一個默默無聞又淳樸憨厚的老人,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就是這樣一位窮苦的老人,臨死之前仍然對作者心懷感激,親自艱難地帶病給作者送來香油和雞蛋。雖然這些都微不足道,但我們能感受到了老王的知恩圖報和極其純樸的心靈,寫出了作者心中的心酸和感動。老王只是一個小人物,但他的精神品質卻是許多人不具備的,他寡言少語,卻總是盡力地給予別人幫助;他生活貧苦,但從不欺詐別人,缺斤少兩;他擁有不幸,可他卻想自力更生,不接受別人同情的施捨。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給予像老王這樣的人更多的關懷,維護他們的尊嚴,學習他們的品質,而不是去輕蔑他們,或者用金錢侮辱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也同樣要從老王的身上學習這種舍已為人的精神,盡力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來自於身邊人的真誠關愛。
楊絳老王讀後感(二)
楊絳所詮釋的人道主義,無一星半點的矯揉造作,她只是用自然凝煉的文字記錄下現實譜寫的哀轉音符。那看似無風無浪的平靜水面下,實則波濤暗湧,那是因為她將深沉的呼喚彙聚在淚珠與血水灌注的深海中了——尊重和平等——這上天賦予人類,卻時常難以被理解並實踐的美德!
幸運與不幸都非人們所能左右。僥倖擁有前者的人,也可以是不近人情,甚至窮凶極惡的;而當後者接踵而至時,仍能保有淳樸善良的品質和吃苦耐勞精神的人,難道不更令人肅然起敬嗎?當天賦和環境等不可抗因素改變了一個人的某段人生軌跡時,又何需多言呢?
幸運與不幸全都是人們左右的。既生長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同樣用四肢——行走和做工,就有義務相互扶持。當偶然得幸者將鄙夷的視線劃開可憐人枯槁乾裂的皮膚時,他就是打破命運中和諧平衡的愚者。
世上連絡人們的大概是幸與不幸,愛與同情,在真正的理想社會中,至少每人擁有它們的總和應該均等。
楊絳老王讀後感(三)
相信讀過這篇文章的人無不被悲苦不幸卻善良真誠的老王深深打動。老王的感恩之心是平凡的,卻是最真摯的。時刻敲擊著我。
老王,底層的人力車夫,常常有“失群落伍”之感,沒有親人,“沒出息”,有一隻田螺眼,住在破敗的小屋裡。但就是這樣“卑微”的人,卻有著自己高尚的靈魂。“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價相等,車費減半”,特別在默存去醫院時他堅決不肯拿錢,啞著嗓子悄悄問我還有錢嗎?一個“悄悄”,一個“啞”寫出了老王的善良,他怕丟了楊絳面子。可楊絳對老王的情感,對老王這種心態,有點像現在的人對那些在建築工地上勞動的建築工人一樣。他們感激建築工人給城市帶來的變化,同情他們的辛勞,但他們從來只把他們當作民工,當作下層人民,甚至時時刻刻提防他們,怕他們給自己帶來麻煩,給城市帶來不安。
楊絳對老王付出的情感頂多是同情,同情他的苦,同情他的殘疾,同情他的貧困。老王對楊絳是親人般的愛,而楊絳付出的頂多是憐憫。
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香油和雞蛋是奢侈品,老王花了多少時間積攢下一桶油,他不給同院的窮哥們,不給他的侄子,只是因為在那荒涼的年代,在那勢利的年代,他沒有知音,沒有親情,他在這人世間唯一覺得給他溫暖記憶的是楊絳一家人。他覺得楊絳尊重他,理解他,以至他要在生命的迴光返照的時候,去感謝她。去和他這一輩子最親的人告別,或許他希望得到心裡安慰,或許他希望得到臨終關懷。
當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的,楊絳解釋說:“我知道,我知道。”其實她並不知道,在那一瞬間她只知道用物質交換精神,她把人世間的東西看得太狹隘,太複雜。老王需要的只是一點臨終關懷就那麼簡單,她卻本能地拒絕了,幾年過後,她才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托爾斯泰說過:“理解是愛的別名。”楊絳不理解這種大愛,她本能地拒絕了和他不是同一階層的底層人。知識份子的清高讓她看不到老王人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輝。
因為字裡行間讓人看不到楊絳溫暖的心腸,“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面如死灰,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裡的僵屍,骷髏上棚著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面對如此虛弱的老王,他沒有一句問候,沒有請他進屋,沒有送他下樓,她不知什麼疾病,也不瞭解用什麼藥,老王去世十多天后竟然才從老李那裡順便知道,竟也不問葬在哪裡。
楊絳對自己的冷漠僅僅用“我不懂,沒多問”來為自己開脫。字裡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冷冰冰的俯視,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紀伯倫說過:“別人請求,我們給予,這是美好的;別人沒有請求,我們給予,這是更美好的事。”但楊絳在此時做的,沒有讓我們感受到美好,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同階層之間的不平等,不同階層之間的隔膜。她不主動示好,她僅僅站在心靈的高處,偶爾以一種憐憫之心去伸出援助之手,她沒有做到以心換心,用平等心、真誠心、關愛心去交換一顆老實心、善良心、厚道心。
現代生活中是否還存在老王?但願他像老王卻又不是老王!
神筆馬良讀後感400字(一)
今天我讀了《神筆馬良》的故事,故事實說,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從小就喜歡畫畫,見什麼畫什麼。他到山上打柴時,就這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學著描飛鳥。一年一年過去了,馬良畫的東西栩栩如生。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筆多麼好呀!
有一天,馬良在夢裡遇見一個白鬍子老頭送他一支筆,夢醒後,老頭不見了,筆卻留在自己手裡,他十分高興,就奔了出來,他用筆劃一條魚,魚彎彎尾巴,遊進水裡。後來誰家缺什麼他就花什麼。消息很快傳進了皇宮,皇帝下了聖旨,派人來招他進京。馬良知道皇帝欺辱窮人的事,心裡有恨不肯畫。皇帝就搶下馬良的神筆,還把他打入了天牢。可是,皇帝拿了筆不會用只好又把馬良放了出來,馬良拿了神筆花了一個無邊的大海,海中央有個小島,島上有一顆又高又大的搖錢樹。皇帝心急便讓馬良畫了只船,帶上娘娘、公主和許多大臣,都上船去了。皇帝又讓馬良畫風,馬良就把風畫的越來越大,最後,船翻了,皇帝他們都沉到海裡了。
讀了《神筆馬良》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做人不要太驕傲,太貪,這樣會害了自己,又連累了別人。凡事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神筆馬良讀後感400字(二)
讀完《神筆馬良》這篇帶有傳奇色彩的民間神話故事,我深深地被問中馬良那種刻苦學習,幫助窮苦人和不怕壞人的精神所感動了。
馬良從小家裡窮,買不起筆,有一天,馬良看見畫師拿著筆在給大官們畫畫,就不知不覺地走了進去。說:“能不能給我一支筆,我想學畫畫。”大官和畫師笑得合不攏嘴說:“窮娃子也想學畫畫?”說完,大官和畫師把馬良轟出去。馬良氣呼呼地說:“我就不信窮娃子不能學畫畫。”從此馬良每天都拿著樹枝在沙地上畫。每天全神貫注,廢寢忘食的,終於成了名。馬良刻苦鑽研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學習。我在學習上不夠專心,缺乏刻苦,從馬良的身上,我明白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們不但要學習馬良刻苦,而且還要學習他助人為樂的精神。記得有一次,班裡的一個同學叫我幫他拿衣服,我覺得很煩,就說:“你為什麼不叫別的同學幫你拿,別來吵我!”那位同學只好傷心地走了,唉,同學叫我幫他拿衣服我都不肯,而馬良心甘情願地幫助人們,與馬良相比我可差遠了,至今我還感到萬分的慚愧啊!
《神筆馬良》這本書還令我明白了另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應當迎著困難上!“困難想彈簧,看你強不強。”我會以馬良為榜樣,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學好本領,將來也像馬良那樣專門為人們做好事。
神筆馬良讀後感400字(三)
今天,我讀了一個童話故事叫《神筆馬良》。
從前,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叫馬良,他非常喜歡畫畫,但是他太窮了,連一隻筆也買不起。於是,馬良就在空閒的時候用小樹枝在地上或石頭上畫畫。春、夏、秋、冬,一年過去了,馬良利用身邊的每一點時間練習畫畫,如癡如醉,他畫的畫栩栩如生,大家都十分喜歡。()
一天晚上,馬良想:要是我能有一支筆那該多好呀!忽然,他看見一位老人手裡拿著一支筆對他說:“馬良,看你那麼刻苦,我送給你一支筆,記住:要幫助窮人畫畫呀!”說完,老人就不見了。於是,馬良馬上拿起筆劃了起來,他發現這支筆劃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真是太神奇了!以後,馬良就用手裡的筆幫助了許多人。
不久,貪婪的縣令知道了這件事,就把馬良抓了起來,讓他給畫一座金山,馬良在金山中間畫了一片汪洋大海,縣令在去金山的船上被馬良用筆劃出的狂風巨浪中船翻人亡了。從此,馬良和善良的百姓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我覺得馬良是一個善良、勤勞、刻苦的孩子,所以才會得到這支神筆,並用它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而縣令是一個貪婪、自私,只懂得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的大壞蛋,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我要學習馬良誠實、刻苦的精神,不管做任何事情應該堅持努力,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事做好,不能中間害怕辛苦、半途而廢,還要去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和我身邊的人都生活的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