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媽媽的銀行帳戶讀後感

媽媽的銀行帳戶讀後感(一)

在這個寒假裡,我讀完了《媽媽的銀行帳戶》這本書,對我感觸很大。

這本書講述了上世紀初一個挪威家庭移居美國三藩市的生活歷程。維持家計、照顧家人、融入異鄉生活……所有這一切都令人無比沮喪,但一家人在媽媽的影響下,始終以智慧和堅毅面對著每天的挫折和挑戰。

只要有媽媽在,家人就充滿了戰勝困難、共渡難關的勇氣。爸爸需要動手術時,只有媽媽知道怎樣跟貪婪的醫生太太打交道;房客欠下租金落跑時,只有媽媽能夠找到補償的方法;性格孤僻的姨婆陷入困境時,

只有媽媽知道如何幫助她安度晚年;家裡的“小淑女們”在學校惹了麻煩,只有媽媽才能化解尷尬……也只有媽媽知道用一個秘密的銀行帳戶、一個美麗的謊言,來確保孩子們生活無憂,快樂地長大成人。

媽媽的行動很讓我感動,讀這本書時,有時感到十分溫馨,有時感到十分哀愁,特別是“我”跟媽媽要聖誕禮物時,家裡的錢已經不多了,所以媽媽要給“我”一枚銀胸針,可是“我”沒有接受,反而跟媽媽發起了脾氣,並說只要商店裡的粉妝盒,第二天,“我”發現我們家的桌子上有了一個我夢寐以求的粉妝盒,“我”把粉妝盒拿了起來,突然,爸爸用極低沉的聲音對“我”說:“你知道這個粉妝盒是怎麼來的嗎?”“我”搖搖頭,爸爸接著說:“這個粉妝盒是你的媽媽用你奶奶給她的那枚銀胸針跟商店老闆換來的。

”聽完之後,“我”立馬向商店跑去,又跟商店老闆把那枚胸針換了回來,到家後,“我把胸針還給了媽媽,媽媽對我說:”你做這個決定很難吧。“”我“點了點頭,又和媽媽抱成了一團。

這本書對我有許多的教育意義,它教會我怎麼在困難的情況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怎麼樣在這個社會中建議而勇敢的活下去。


媽媽的銀行帳戶讀後感(二)

媽媽的銀行帳戶》是一本樸素的小書,裡面寫了與媽媽有關的17個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只要有媽媽在,家裡就充滿了戰勝困難,攻共度難關的勇氣。“這本書記錄了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一位偉大的媽媽運用自己的智慧,

讓孩子們生活在無憂無慮有安全感的家庭裡。

想一想我們的童年裡也同樣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媽媽陪伴我們成長。到現在還在陪伴我們度過每一天,我們幸福她高興,我們有困難時她陪著我們一起走過。現在我也是一位母親,我也在孩子教育問題中困惑過,彷徨過。慶倖的是在和大家探討中學到了很多。我以前讀過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我感受很深。讀了《媽媽的銀行帳戶》再次感受媽媽的偉大。

作為媽媽,我瞭解什麼能讓孩子關注,什麼能讓孩子難忘。這是一本讓人”難忘“的書,難忘的重點在於:母親之所以為母親,是因為她是重要的心靈導師。

目前心靈導師的小說很多,這些書無時無刻不提醒我們,作為母親來說,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都是見縫插針通過生活細節來慢慢滲透的,說教是教條,起不到最好的作用。

書中直至絕境的媽媽總有能夠彈起的勇氣,有一些我們看起來從來沒有作用的東西,比如說信念,是最能給人以堅定的力量的。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她給予我們的每一份愛,都包含著人生的點點滴滴。


媽媽的銀行帳戶讀後感(三)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媽媽的銀行帳戶》。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媽媽和她的銀行帳戶。平時,媽媽會把家裡打掃乾淨,擺放一些實用的傢俱,招攬一些顧客,做一點兒買賣生意,掙的錢除了照顧家用,其他的錢就存放在她的銀行帳戶裡。

媽媽整日忙忙碌碌的,閒暇的功夫很少,

但對我們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每當”我“和內爾斯需要筆記本、鉛筆、書的時候,媽媽就會打開她的小金庫,取出一些錢給”我們“,”我們“的願望滿足了,都高興極了。

有一次,小達格瑪耳痛的受不了,媽媽把她送到了醫院,手術過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醫院不讓接觸病人。但是媽媽不放心,想方設法地去看望小達格瑪,體現了一個媽媽的偉大的愛心。

後來,家裡的三個孩子都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把”我“(凱薩琳)、克莉絲蒂娜、達格瑪送去了溫福德女子學校學習,孩子們在學校組織的每次集體活動,媽媽都會動用她的”銀行帳戶“,千方百計地保證我們快快樂樂的參加。

我很敬重這位媽媽。媽媽聰明、勇敢,吃苦耐勞,有”媽媽“在,

全家人就充滿了戰勝困難、共度難關的勇氣。”爸爸“做手術時,只有”媽媽“知道怎樣跟貪婪的醫生過招;房客欠下房租,只有”媽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家裡的”小淑女“們在學校惹了麻煩,只有”媽媽“才能化解尷尬。在孩子們的眼裡,媽媽無所不能,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帶領大家快樂生活。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世界上每一個母親都是相同的,都有那對孩子無私的愛,這就是母愛。

媽媽的心有多高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趙定軍的長篇《媽媽的心有多高》,講述了她——一個殘疾母親自強不息的奮鬥經歷,以及她培養女兒的千辛萬苦。我以一顆母親的心來讀一個母親的心,我深深地被這樣一個母親所感動,她以自身的堅強給女兒撐起了一個天空,一個任女兒飛翔的天空,是的,女兒是媽媽放飛的小鳥,媽媽的心有多高,女兒就可以飛多高。如何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下,盡可能讓女兒身心愉快地完成學業,我作為一個正在實踐中的母親,深感談何容易!但是趙定軍做到了,這是一個母親的成功。好多章節我是流著淚讀完的,好多地方我都深有同感,作為母親心是相通的。她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在我讀來是那麼親切真實,而且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觀點,以及為孩子確定的目標,都是我認同並接受的。

我認為一個孩子的成功不一定是老師或家長的成功,但一個學生的失敗一定是與老師或家長的失敗連在一起的。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偏差,走過的彎路,必定與某一時刻家長或老師的疏忽與失誤相關。所以,一味責怪孩子的家長是錯誤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首先應該自責、反省,要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幫助她提高。趙定軍在她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支持者,理解者,在學習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女兒不是在孤軍奮戰,母親始終是她的後盾,是她的夥伴,是她的啦啦隊。幫助她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在前進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成績不穩定;當家長都感到身心疲憊,手無良策的時候,父母必須堅持,任何時候都不能說放棄。只要不言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的目的是培養一個身體健康、心智健康的孩子,並非是一定要成龍成鳳的神童,所以比起那些什麼《哈佛男孩》、《哈佛女孩》等書來趙定軍的故事不知要好多少,從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題外話:今天我下班回來,女兒就興沖沖地跑過來說:“媽媽,老師說讓爸爸媽媽都要積極參與我們的博客,你晚上把你寫的《放飛小鳥》放上去。”看著女兒充滿期待的眼神,我第一次鼓起勇氣上傳……


媽媽的心有多高讀後感(二)

近兩天,我又把2001年買的那本書《媽媽的心有多高》找出來讀,這是殘疾母親講述她獨特的奮鬥經歷,講述她養育兒女的千辛萬苦,講述她面對苦難的堅強,講述他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成功地將女兒培養成醫科大學學生、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出版社記者的長篇。走進書中,我再次深深地被這樣一位母親感動,她以自身的堅強給女兒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一個任女兒飛翔的天空,女兒是媽媽放飛的希望,媽媽的心有多高,女兒就可以飛多高。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觀點,以及自己的奮鬥歷程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書中第78-79章寫了媽媽如何對待孩子參加中考的一段。“人生只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八寶山。除此之外,哪一步都不是終點。媽媽不是到了三四十歲還在奮鬥嗎?”這是母親說給兩次模擬考試都沒考好的女兒的話,媽媽又給女兒講述在一次世界體操比賽時,日本選手佐藤壽治,一連好幾次從單杠上掉下來,按照競賽規則,他已經失去得分的機會了。換了別的運動員,一定焦躁不安、垂頭喪氣地退場了。可是佐藤壽治面帶微笑,一次次躍上單杠,完成動作。得到了最令人尊敬的掌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孩子一定要幫助他有戰勝困難的勇氣,要有值得學習的榜樣,要學會跌倒了及時爬起來。同時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重視補習的方法更加重要,這位母親為給孩子補習功課,找到非常好的學科老師,也在一旁專心致志地聽,不懂的內容機械地記下來,回到家裡,幫助孩子重複一下。這和我們身邊補習英語課的孩子家長的做法多麼相似呀!回到家再考一考,鞏固一遍,相當於學習兩遍。沒有辛苦的付出,怎能得到幸福的回報?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這句話應該是對的。那個改正卷子中的錯題的方法,我看也不錯,可以在臨近考試的時間用用,有針對性,不必大海撈針,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但願我們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不愧對辛苦養育他們的普天下的父母親。

幾年前讀這本書,激勵我有了學習自考的行動,通過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外國文學、古代文學作品選等13門功課的學習,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科考試,再一次體驗了學習的酸甜苦辣。感謝作者多彩的人生貝殼,讓我學會了怎樣積極地去面對工作,面對生活,面對家人,面對朋友。


媽媽的心有多高讀後感(三)

雙休日,我讀了《媽媽的心有多高》這本書,看完後感觸很深,這是一位殘疾母親的自述,講述了她獨特的奮鬥經歷,也講述了她養育女兒的千辛萬苦,還講述了她如何帶領女兒順利地通過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過程,展現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世界。

一個“連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殘疾媽媽,成了一名女記者,成了一個讓女兒自豪的母親。這是多麼光榮、多麼偉大的事啊!這位殘疾母親選擇了平淡而不平凡的一生。當人處於困難時,要想和他人取得同樣的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和汗水。她人生的行囊裡裝著不屈,聰慧,追求,熱愛,這不僅使她獲得了尊嚴,獲得了成功,也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這個實實在在的、十分不容易的殘疾母親,在教育孩子及生活中,有苦惱、有歡樂、有失敗、有成功……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以她為榜樣,爭取做一個像她這樣母親。

馬提與祖父讀後感(一)

文/丁悅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對於我來說很有意義的書——《馬提與祖父》。

這個故事講了一位小男孩和他即將病逝的祖父發生的事:在病床上的爺爺馬上就要離開人世,所有的人都悲痛欲絕,淚流滿面。只有小孫子馬提沒有哭,他時而看看爺爺,時而看看周圍的人,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天花板。他知道爺爺是不會離開他的,因為他的祖父承諾過要帶他到家附近的河對岸去。這時候他似乎聽到爺爺在叫他。馬提看了一眼爺爺,爺爺已經從病床上下來了。馬提問:“幹什麼?”爺爺說:“我們到河對岸去好嗎?”馬提自然很高興,但他不明白周圍的人怎麼還在抱頭痛哭。但他只問了祖父一句:“要告訴他們一聲嗎?”爺爺說:“不用了,我們一會兒就回來。”

他們走著走著,馬提似乎感覺到有什麼不太一樣。但他並沒有發現什麼。又過了一會兒他突然發現爺爺變得矮小了,似乎是越變越低,馬提忍不住了問爺爺:“祖父,我發現你比以前要矮了,似乎是越來越矮。”爺爺說:“沒關係,說不定我到一定的高度又會變高,變成一位巨人。”

他們到過城堡、找到寶藏、被海盜抓,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祖父小得幾乎看不見。這時祖父對馬提說:“我坐在你的手上能聞到有股刺鼻的辣椒味兒。不信你聞聞。”馬提把手靠近鼻子;突然感覺到有個什麼東西進入了體內。“馬提。”“爺爺,你在哪兒?”馬提問。“我在你的體內,你能感覺到的。這樣我們就能永遠在一起啦。”

馬提回到病房,爺爺依舊是面無表情得躺在床上,這時他才明白:原來,爺爺一直活在他的心中。

故事結束了,它告訴我們:人死去並不可怕,只要他活在我們的心中。


馬提與祖父讀後感(二)

今天,和女兒一起讀了《馬提與祖父》這本書,在邊看邊讀的過程中,我和女兒發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女兒是越讀越興奮,而我是越讀越沉悶。因為書中講的是:爺爺生命垂危,全家人都傷心地哭了起來,只有八歲的馬提沒掉一地眼淚,他在觀察著棚頂的蒼蠅飛。這時爺爺卻提出一個要和他散步的消息。馬提和爺爺一起開始了一段驚險,刺激,快樂,有意思的旅途。在路途中他們遇見了小馬“小搗蛋”,一群海盜……在這次路途中,爺爺不斷的縮小,一次縮小一掌,一次縮小一掌,最後小到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馬提幾乎看不見爺爺了,爺爺騙馬提手心裡有一種怪味,馬提用鼻子一吸,把爺爺吸進身體裡,爺爺在馬提的身體裡不斷走呀走,最後走到了馬提的心裡。馬提回到家發現爺爺還躺在床上,()馬提很納悶,問爺爺:爺爺你在哪?爺爺回答說:我在你的心裡!這新鮮離奇的情節把女兒吸引住了,但也讓她感受到了:我們愛的人永遠不會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裡,永遠不會消失!讀完孩子能有這些收穫,真是讓人高興!

這本書是講了生與死的問題——新生與死亡。而作者卻用充滿一種別樣的溫暖、陽光,毫無“死亡”的陰暗、恐怖之色,以另類的“死亡”作為開頭。告訴小讀者面對死亡,並不需要畏懼。死亡,不是絕對的終結和虛無,不是一種生命的結束,而是一次新的生命輪回的開始。這是告知我們對待什麼事都要一分為二,看事物的角度若是片面的,若是沒有用心去體味的,就看不到本質——事物的本質用眼睛是看不見,是需要用心體味的。而生活中,我為什麼做不到呢?


馬提與祖父讀後感(三)

讀完了義大利作家普米斯的“國際大獎”小說《馬提與祖父》,小小的心裡盛滿了溫暖,不時又蕩起幾縷酸楚。

小說開篇便呈現“爺爺雙目緊閉,面色慘白,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全家人沉浸在難過、悲傷之中。“爺爺”死了!七歲的孫子馬提,卻一聲不吭……忽然,爺爺叫了他一聲,讓馬提去陪他散散步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說就這樣在虛幻與現實的生死交界處,祖孫倆開始了奇妙而有趣的旅程。

他們漫步在金色的田野裡,到靜靜的小河裡捉魚,碰到了半黑半白的“小搗蛋”,穿越了那高高的向日葵林,一起尋找海盜留下的寶藏,後來被海盜抓住了。在獄中,爺孫倆把玉米剝下來,放在窗臺上,利用太陽光的熱量把玉米炸成了爆米花,又軟又可口;利用和衛士拔河把鐵欄杆扯了下來,憑藉聰明才智,逃走並找到了寶藏——竟然是一枚金幣!……在這次奇異的旅程中,爺爺不斷地變小,從以前正常的高度,到跟馬提一樣高,後來僅達到馬提的腰際,之後變成了一個像洋娃娃一樣高的老人……最後,爺爺讓馬提把自己吸到鼻孔中,從而進入馬提的身體中。小說在淡淡的溫馨中結局。

讓我們回到冷酷的現實中,“爺爺”死了,連讀者都為之傷痛,但是馬提依然蹦蹦跳跳、充滿活力,即使這件事來得那麼突然。是啊,即使我們最愛的人已經不在世,我們也要像馬提一樣堅強、勇敢地活下去。

“爺爺”果真死了嗎?從某種意義上說,“爺爺”並沒有死去。雖然他的軀體不存在了,但是他的靈魂、善良的靈魂還在!正如小說中所說的:“我們所愛的人並不會真正死去,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親情,人世間最偉大、最樸實的情感!衷心地祝福我們的爸爸媽媽以及身邊所有的親人每天快樂健康地生活,活出精彩!

她以自身的堅強給女兒撐起了一個天空,一個任女兒飛翔的天空,是的,女兒是媽媽放飛的小鳥,媽媽的心有多高,女兒就可以飛多高。如何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下,盡可能讓女兒身心愉快地完成學業,我作為一個正在實踐中的母親,深感談何容易!但是趙定軍做到了,這是一個母親的成功。好多章節我是流著淚讀完的,好多地方我都深有同感,作為母親心是相通的。她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在我讀來是那麼親切真實,而且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觀點,以及為孩子確定的目標,都是我認同並接受的。

我認為一個孩子的成功不一定是老師或家長的成功,但一個學生的失敗一定是與老師或家長的失敗連在一起的。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偏差,走過的彎路,必定與某一時刻家長或老師的疏忽與失誤相關。所以,一味責怪孩子的家長是錯誤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首先應該自責、反省,要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幫助她提高。趙定軍在她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支持者,理解者,在學習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女兒不是在孤軍奮戰,母親始終是她的後盾,是她的夥伴,是她的啦啦隊。幫助她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在前進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成績不穩定;當家長都感到身心疲憊,手無良策的時候,父母必須堅持,任何時候都不能說放棄。只要不言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的目的是培養一個身體健康、心智健康的孩子,並非是一定要成龍成鳳的神童,所以比起那些什麼《哈佛男孩》、《哈佛女孩》等書來趙定軍的故事不知要好多少,從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題外話:今天我下班回來,女兒就興沖沖地跑過來說:“媽媽,老師說讓爸爸媽媽都要積極參與我們的博客,你晚上把你寫的《放飛小鳥》放上去。”看著女兒充滿期待的眼神,我第一次鼓起勇氣上傳……


媽媽的心有多高讀後感(二)

近兩天,我又把2001年買的那本書《媽媽的心有多高》找出來讀,這是殘疾母親講述她獨特的奮鬥經歷,講述她養育兒女的千辛萬苦,講述她面對苦難的堅強,講述他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成功地將女兒培養成醫科大學學生、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出版社記者的長篇。走進書中,我再次深深地被這樣一位母親感動,她以自身的堅強給女兒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一個任女兒飛翔的天空,女兒是媽媽放飛的希望,媽媽的心有多高,女兒就可以飛多高。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觀點,以及自己的奮鬥歷程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書中第78-79章寫了媽媽如何對待孩子參加中考的一段。“人生只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八寶山。除此之外,哪一步都不是終點。媽媽不是到了三四十歲還在奮鬥嗎?”這是母親說給兩次模擬考試都沒考好的女兒的話,媽媽又給女兒講述在一次世界體操比賽時,日本選手佐藤壽治,一連好幾次從單杠上掉下來,按照競賽規則,他已經失去得分的機會了。換了別的運動員,一定焦躁不安、垂頭喪氣地退場了。可是佐藤壽治面帶微笑,一次次躍上單杠,完成動作。得到了最令人尊敬的掌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孩子一定要幫助他有戰勝困難的勇氣,要有值得學習的榜樣,要學會跌倒了及時爬起來。同時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重視補習的方法更加重要,這位母親為給孩子補習功課,找到非常好的學科老師,也在一旁專心致志地聽,不懂的內容機械地記下來,回到家裡,幫助孩子重複一下。這和我們身邊補習英語課的孩子家長的做法多麼相似呀!回到家再考一考,鞏固一遍,相當於學習兩遍。沒有辛苦的付出,怎能得到幸福的回報?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這句話應該是對的。那個改正卷子中的錯題的方法,我看也不錯,可以在臨近考試的時間用用,有針對性,不必大海撈針,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但願我們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不愧對辛苦養育他們的普天下的父母親。

幾年前讀這本書,激勵我有了學習自考的行動,通過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外國文學、古代文學作品選等13門功課的學習,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科考試,再一次體驗了學習的酸甜苦辣。感謝作者多彩的人生貝殼,讓我學會了怎樣積極地去面對工作,面對生活,面對家人,面對朋友。


媽媽的心有多高讀後感(三)

雙休日,我讀了《媽媽的心有多高》這本書,看完後感觸很深,這是一位殘疾母親的自述,講述了她獨特的奮鬥經歷,也講述了她養育女兒的千辛萬苦,還講述了她如何帶領女兒順利地通過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過程,展現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世界。

一個“連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殘疾媽媽,成了一名女記者,成了一個讓女兒自豪的母親。這是多麼光榮、多麼偉大的事啊!這位殘疾母親選擇了平淡而不平凡的一生。當人處於困難時,要想和他人取得同樣的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和汗水。她人生的行囊裡裝著不屈,聰慧,追求,熱愛,這不僅使她獲得了尊嚴,獲得了成功,也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這個實實在在的、十分不容易的殘疾母親,在教育孩子及生活中,有苦惱、有歡樂、有失敗、有成功……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以她為榜樣,爭取做一個像她這樣母親。

馬提與祖父讀後感(一)

文/丁悅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對於我來說很有意義的書——《馬提與祖父》。

這個故事講了一位小男孩和他即將病逝的祖父發生的事:在病床上的爺爺馬上就要離開人世,所有的人都悲痛欲絕,淚流滿面。只有小孫子馬提沒有哭,他時而看看爺爺,時而看看周圍的人,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天花板。他知道爺爺是不會離開他的,因為他的祖父承諾過要帶他到家附近的河對岸去。這時候他似乎聽到爺爺在叫他。馬提看了一眼爺爺,爺爺已經從病床上下來了。馬提問:“幹什麼?”爺爺說:“我們到河對岸去好嗎?”馬提自然很高興,但他不明白周圍的人怎麼還在抱頭痛哭。但他只問了祖父一句:“要告訴他們一聲嗎?”爺爺說:“不用了,我們一會兒就回來。”

他們走著走著,馬提似乎感覺到有什麼不太一樣。但他並沒有發現什麼。又過了一會兒他突然發現爺爺變得矮小了,似乎是越變越低,馬提忍不住了問爺爺:“祖父,我發現你比以前要矮了,似乎是越來越矮。”爺爺說:“沒關係,說不定我到一定的高度又會變高,變成一位巨人。”

他們到過城堡、找到寶藏、被海盜抓,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祖父小得幾乎看不見。這時祖父對馬提說:“我坐在你的手上能聞到有股刺鼻的辣椒味兒。不信你聞聞。”馬提把手靠近鼻子;突然感覺到有個什麼東西進入了體內。“馬提。”“爺爺,你在哪兒?”馬提問。“我在你的體內,你能感覺到的。這樣我們就能永遠在一起啦。”

馬提回到病房,爺爺依舊是面無表情得躺在床上,這時他才明白:原來,爺爺一直活在他的心中。

故事結束了,它告訴我們:人死去並不可怕,只要他活在我們的心中。


馬提與祖父讀後感(二)

今天,和女兒一起讀了《馬提與祖父》這本書,在邊看邊讀的過程中,我和女兒發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女兒是越讀越興奮,而我是越讀越沉悶。因為書中講的是:爺爺生命垂危,全家人都傷心地哭了起來,只有八歲的馬提沒掉一地眼淚,他在觀察著棚頂的蒼蠅飛。這時爺爺卻提出一個要和他散步的消息。馬提和爺爺一起開始了一段驚險,刺激,快樂,有意思的旅途。在路途中他們遇見了小馬“小搗蛋”,一群海盜……在這次路途中,爺爺不斷的縮小,一次縮小一掌,一次縮小一掌,最後小到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馬提幾乎看不見爺爺了,爺爺騙馬提手心裡有一種怪味,馬提用鼻子一吸,把爺爺吸進身體裡,爺爺在馬提的身體裡不斷走呀走,最後走到了馬提的心裡。馬提回到家發現爺爺還躺在床上,()馬提很納悶,問爺爺:爺爺你在哪?爺爺回答說:我在你的心裡!這新鮮離奇的情節把女兒吸引住了,但也讓她感受到了:我們愛的人永遠不會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裡,永遠不會消失!讀完孩子能有這些收穫,真是讓人高興!

這本書是講了生與死的問題——新生與死亡。而作者卻用充滿一種別樣的溫暖、陽光,毫無“死亡”的陰暗、恐怖之色,以另類的“死亡”作為開頭。告訴小讀者面對死亡,並不需要畏懼。死亡,不是絕對的終結和虛無,不是一種生命的結束,而是一次新的生命輪回的開始。這是告知我們對待什麼事都要一分為二,看事物的角度若是片面的,若是沒有用心去體味的,就看不到本質——事物的本質用眼睛是看不見,是需要用心體味的。而生活中,我為什麼做不到呢?


馬提與祖父讀後感(三)

讀完了義大利作家普米斯的“國際大獎”小說《馬提與祖父》,小小的心裡盛滿了溫暖,不時又蕩起幾縷酸楚。

小說開篇便呈現“爺爺雙目緊閉,面色慘白,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全家人沉浸在難過、悲傷之中。“爺爺”死了!七歲的孫子馬提,卻一聲不吭……忽然,爺爺叫了他一聲,讓馬提去陪他散散步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說就這樣在虛幻與現實的生死交界處,祖孫倆開始了奇妙而有趣的旅程。

他們漫步在金色的田野裡,到靜靜的小河裡捉魚,碰到了半黑半白的“小搗蛋”,穿越了那高高的向日葵林,一起尋找海盜留下的寶藏,後來被海盜抓住了。在獄中,爺孫倆把玉米剝下來,放在窗臺上,利用太陽光的熱量把玉米炸成了爆米花,又軟又可口;利用和衛士拔河把鐵欄杆扯了下來,憑藉聰明才智,逃走並找到了寶藏——竟然是一枚金幣!……在這次奇異的旅程中,爺爺不斷地變小,從以前正常的高度,到跟馬提一樣高,後來僅達到馬提的腰際,之後變成了一個像洋娃娃一樣高的老人……最後,爺爺讓馬提把自己吸到鼻孔中,從而進入馬提的身體中。小說在淡淡的溫馨中結局。

讓我們回到冷酷的現實中,“爺爺”死了,連讀者都為之傷痛,但是馬提依然蹦蹦跳跳、充滿活力,即使這件事來得那麼突然。是啊,即使我們最愛的人已經不在世,我們也要像馬提一樣堅強、勇敢地活下去。

“爺爺”果真死了嗎?從某種意義上說,“爺爺”並沒有死去。雖然他的軀體不存在了,但是他的靈魂、善良的靈魂還在!正如小說中所說的:“我們所愛的人並不會真正死去,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親情,人世間最偉大、最樸實的情感!衷心地祝福我們的爸爸媽媽以及身邊所有的親人每天快樂健康地生活,活出精彩!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