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你是我的寶貝讀後感

你是我的寶貝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你是我的寶貝》,是由黃蓓佳寫的。書中的主人公貝貝是一個唐氏綜合症患兒,有輕度智力障礙而且終生無法治癒。

貝貝兩歲時,父親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難,母親難以承受這鐘生活打擊離家出走,貝貝與奶奶生活在一起。慈愛寬容的奶奶以頑強的毅力訓練貝貝,力圖讓貝貝成為一個自愛自立有尊嚴的人。在奶奶的努力下,貝貝長成了一個心地淳樸,乖順善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貝貝十歲那年,奶奶因病去世,貝貝成了孤兒,他的命運牽動許多人的心。尤其是社區維修工李大勇,

喜歡貝貝的單純透明並一直關注他的成長。後來貝貝的舅舅、舅媽帶著小胖來到城裡與貝貝生活在一起。兩個大人和兩個小孩子加一條名叫“妹妹”的狗,彼此之間發生了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事

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旨在告訴我們:智障兒童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的孩子。我們總喜歡悲天憫人地認為他們的世界是地獄,以為他們的生活一團漆黑,深重,艱難,壓抑,無望。但是,作者告訴我們的世界很純粹、很單純、很美好。

世界如此美好,我們應共同、平等地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寶貝!


你是我的寶貝讀後感(二)

近段時間,我班統一看了一本故事書,叫《你是我的寶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貝貝,

他有一個奶奶,還有一隻狗叫妹妹。

這本書主要講了:貝貝、奶奶和妹妹是怎麼相依為命。貝貝是個先天性唐氏綜合症患兒,可是他最擅長的卻是捉蝴蝶,奶奶幫他做蝴蝶標本。可是,後來奶奶死了,貝貝被送到了福利院,妹妹地被送到了洪主任的家。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個操著南方口音的人,說自己是貝貝的舅舅,把貝貝從福利院帶回了貝貝的家。洪主任也把妹妹歸還給了貝貝。()“舅舅”帶著他的老婆孩子也來貝貝家住,可地方不夠,就把貝貝趕到沙發上去睡,多虧社區裡的水暖工小夥子,不然,貝貝真的要受一身的氣了。後來,貝貝在紫金山上捉到了中華虎鳳蝶,又做成了標本,有許多記者問貝貝從哪捉來的,

但貝貝只說:“蝴蝶躲貓貓。”最後,貝貝的啟智學校組織大家“虎鳳蝶行動”,每個孩子必須由一位家長帶領參加,貝貝卻希望他的家長是舅舅的兒子—小胖。最後,終於他倆登上了通往紫金山的大巴。

雖然貝貝是個唐氏綜合症小孩子,但是我覺得,他只是還沒有長大,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孩子。可他的捉蝴蝶智商比普通人高,高出許多。他會分辨善惡、真假,可以給人一次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不會抓住一件小事不放,他就是小貝貝,小貝貝就是他。


你是我的寶貝讀後感(三)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殘障兒童,他的名字叫貝貝。貝貝兩歲時,父親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難,母親難以承受生活的打擊離家出走,從此,

貝貝就與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慈愛寬容的奶奶沒有以貝貝是智障兒而拋棄貝貝,她以頑強的毅力訓練著貝貝,把他訓練成了一個乾淨、乖順、淳樸善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貝貝十歲那年,奶奶因心臟病突然發作而去世了,貝貝應沒有人管而被送近了福利院。

貝貝那悲慘的命運牽動了許多人的心,尤其是社區的水電維修工李大勇。李大勇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80後的帥氣小夥子,平時做事有些不靠譜,然而他卻被貝貝的單純和善良深深吸引、深深打動了。因此他一直非常關注著貝貝的成長。貝貝在福利院住了一段時間後,住在農村的親人:貝貝的舅舅、舅媽和瘦瘦兒子小胖從來到城裡,成為貝貝的“監護人”。

貝貝與兩個大人、一個哥哥和一條外表勇猛,極其溫順大狗的“妹妹”生活在了一起,他們彼此之間發生了許多令人感動也令人難忘的故事。在貝貝無暇心靈的映照下,舅舅、舅媽偏愛小胖的小私心也被貝貝的善良打動了,而大勇也在關照貝貝的同時懂得了生活中的真愛和責任,逐漸成熟起來……

小說中的主人公貝貝,他的心靈單純無暇,猶如一個透明的天使,把生活中種種的骯髒和醜陋照得原形畢露。就連這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男孩都如此善良、大度,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他一樣呢!在純潔如水晶的靈魂面前,人不能虛偽,不能自私,不能狹隘,更不能起任何惡念。這是我們要做的,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一)

看後《你不知道的我》我知道了自己也是一個膽小鬼,可是我還小。但是我要像李院姐姐一樣有不屈不饒你的勁頭,不管別人怎麼看自己,自己都不要氣餒。

其實,我覺得雖然我的年紀小,但是我要有自信心,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從小到大從不懂到懂,然後再教會別人啟發大家。我的爸爸媽媽都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們一直都在教育我要做個有文化,懂事的孩子。還教育我懂得感恩,做個大家喜歡的好孩子。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不會受困境的百般阻撓,去尋早正確的目標,勇敢的人他們有有過膽小的時候但是他們都克服了,所以才會有今天的而成就。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吧。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二)

在暑假中我讀了一本名叫《你不知道的我》的書。

書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孩子:李碩、李院、李博。李碩和李博可以堪稱是兩個天才男孩。而李院不僅笨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還覺得自己是一個“全職女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因為一次家中爸爸媽媽的學生來家裡聚會。李院躲在廁所中寫文章,無意中聽到媽媽和同學的談話媽媽說:李院要是我生的話,我就選在十二月,女孩子當牙醫最好了。李院一聽這句話馬上傻眼了,什麼叫要是我生的話。所以李院從那時起果斷地確定了自己的身世。

直到班裡轉來了一個男生,一個和她長得非常像的男生。後來,他悄悄喜歡上了這個男生——雲天一,幻想他是自己的哥哥。()以至於時常偷偷把兩人的側臉照拼湊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們像不像?不料卻被李碩發現併發到了她們班上的微博上。從此,同學們就用詫異的眼光看李院,就連和她最要好的雲天一也對她避而不見。她坎坷的人生再次碰上了絆腳石。

後來有一次他們全家去游泳,自己先回了家,卻無意翻到了弟弟和哥哥的資料也翻到了自己的資料,她大吃一驚。原來哥哥才是收養的,而自己是一個試管嬰兒,只有李博是親生的。但李院沒有告訴李碩,從此他們依然快樂的生活!

我在書中看到了非常稀有的親情,李院覺得自己是被撿來的,但是其實哥哥才是試管嬰兒。但是李院並沒有告訴哥哥,他們一家依舊幸福的生活。有的人會問幸福是什麼,我覺得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你、幸福就是每天快快樂樂沒有煩惱、幸福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幸福是一種能化所有怨恨為快樂的神奇力量,因為有這種力量世界才會和平!我覺得幸福來之不易,有的人擁有可他卻不會珍惜。我想如果全天下的人都會擁有幸福,去珍惜幸福,那麼世界會變得美好!

我在書中知道了李院是一個膽小鬼,我覺得膽小鬼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是你成長的一道阻礙,只要你勇敢去挑戰他,那麼你一定會成功。

只有記住要珍惜幸福,戰勝膽小。天下才會更美好!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三)

近幾天,我讀了鬱雨君的的一本書叫《你不知道的我》。這本書特別好看,接下來就看看我的描述吧!

故事是這樣的:李院是個博士後的女兒,也就是博士後爸爸媽媽的後代;她還有個哥哥叫李碩,也有個弟弟叫李博。碩士、博士、院士,是這個家庭的希望。李院和哥哥相比,稱得上是“天壤之別”,而與弟弟相比,卻也是“一落千丈”。李院從一個小姐姐升到了一個小女僕。洗衣刷碗做菜掃地之類的她全包,她有點兒懷疑自己是不是這家的人,可李院和我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所以她為了在這家裡呆下去,也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退縮。

到後來,媽媽一句“李院要是我生的就好了”,讓李院更加確定自己的身世了。

直到班中轉來的一名男生——雲天一讓李院覺得自己和他是一家人。以至於時常偷偷把兩人的側臉照拼湊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們像不像?但是不知道李碩是怎麼那麼想破解李院的密碼,結果李碩就真的破解了。不料卻被李碩發現了那張照片,併發到了她們班上的微博上。

從此,同學們就用詫異的眼光看李院,就連最要好的雲天一也對她避而不見。以後,李院上完課就飛快的回家,誰都不多看一眼。

她躲在被窩裡,想起自己撲朔迷離的身世,想起同學們對自己的冷嘲熱諷,她哭的一塌糊塗,昏天黑地。

直到有一天,媽媽哭著告訴了李院真像——十幾年前,由於媽媽長期冶金,被放射性金屬輻射,很難有寶寶。所以爸媽就領養了一個孩子——李碩。聽到這裡,李院有點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媽媽和爸爸想有更美滿的家庭,所以就有了試管嬰兒——李院。

幾年後,因為媽媽的奇跡般懷孕,所以才有了一個小孩子——李博。這個多元家庭,父母愛都愛不過來呢,怎麼會有問題?

我是個膽小鬼,遇事縮頭的膽小鬼,可看了這本書,我忽然發現——一個人遇見難事壞事糟糕事不順心事,都愛用最最安全的方法——退縮。更不會去探究其實了。

大家說膽小鬼是膽小的,懦弱的人。但他們只看到了表面,不會看深層。

我覺得,膽小鬼只是缺乏勇氣和自信心,只要有人有心進入他內心的世界正確地為他開闢道路,做“勇敢指向標”,那膽小鬼就不再膽小了。讓膽小鬼回首自己的往事,他會發現,再勇敢的人也是從弱小開始的,只不過勇敢的人總能找到正確的路,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人生的坎坷波折,跌宕起伏,那麼膽小又從哪裡來?

悲觀的人才會膽小;畏首畏尾的人才會膽小;退縮的人才會膽小!

“膽小鬼”三個字好像專門為膽小的人扣上了頂大帽子,可以讓這些人見不到陽光;而這些人卻在繼續畏懼著,沒有勇氣摘下這頂讓自己止步不前的帽子。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會不受困境的百般阻撓,去尋找正確的目標,去真正地成長!

勇敢的人,他們也曾膽小過;真正成長的人,他們才不會害怕!

每個勇敢拼搏的人,都是從弱小開始的,這就是成長吧!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一)

——《細節》讀後感

如今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溫室下成長,而同齡的玩伴很少。這就使孩子們進入學校以後不懂得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造成這樣那樣的矛盾。作為老師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再者,低年級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學習,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幾乎為零。因此,老師的職責是既要從小就培養學生怎樣為人處事,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老師年長於學生,知識?處事都勝過學生,而且自古以來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我認為:老師=老媽+師長。作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履行老師的職責。可是我畢竟年輕,工作時間也不長,因此在教育學生某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有幸的是,假期裡讀:《卡爾·威特教育全書》,《1-2年級,決定孩子一生的100個關鍵細節》(以下簡稱《細節》)這兩本書給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多靈感。

卡爾·威特先生的書中說:“決定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賦。”這句話我深表贊同,即使是資質平庸的學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樣能成為傑出的人。

書中還談到:“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法則”。作為老師我深有感觸,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只有七,八歲或者他們有些幼稚的舉動而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我從事低年級學生的教育工作,小學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學生不小心犯錯誤了,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可以當著許多學生或者家長的面批評,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可以採取單獨和他談話的方法,給他講一些簡單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讓他認識並改正錯誤。當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時,學生也會給你回報。也許,一個人的一生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改變。

書中講述了一些當代的傑出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生”、“笨蛋”、“問題學生”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我是有親身經歷的,我們班有個小女孩,家裡父母關係不是很好,對她的心理產生了影響,所以我就格外關心她、疼她。後來她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與同學關係也越來越好,學習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績也漸漸好了起來。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對我們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一節課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低年級的學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鐘裡精神集中。如果老師只管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跟不上節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種方式萬不可取。這就給我們老師帶來很大挑戰,老師必須要在比較短的時間裡把最重要的東西講透徹,要力求簡潔生動。然後讓學生通過舉例子,做練習來鞏固,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節有效率的課。貪玩,上課開小差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天性。上課時必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如果學生上課總是心不在焉,是很難教授課程的,也就根本談不上效率。為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書中提出要把課程設計的豐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以後教學生課文或古詩詞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在大腦裡想像課文中的情景,通過學與想結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認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是教育的重點。我聽到次數最多的一個例子是問學生雪融化了是什麼?標準答案是水,然而有個學生回答是春天,被老師以不符合答案為由判錯。事實上,我們老師不應該拘泥於標準答案,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限制,而是應該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和想像力,我們能做的只有引導學生,而不是簡單的對學生說“不”、“不能”。

《細節》一書中講到要重視對學生品德的培養。作為老師,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將自己的學生培養成正直、善良的人。()試想,一個學生如果沒有美好的品德,即使他學習成績很好,將來他也不會取得成就,甚至誤入歧途。我提倡每人每週做一兩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比如校園裡的廢紙學生能主動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裡這些小事。我會立即給予表揚,甚至碰到學生家長也會稱讚他們的孩子。這就會讓學生意識到做好事可以得到表揚,學生們就會樂意去做,從小養成助人為樂,正直善良的品格。

《細節》中還針對學生上課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提出了應對建議。記得我讀書那會,上課時老師要我們回答問題就沒有幾個人舉手。這種現象在我們國家的課堂(從小學到大學)上比比皆是。書中給出的建議使我產生了共鳴:對膽小的學生,要教他們簡單的放鬆練習,當學生在課堂上為舉手而感到緊張時,就可以讓學生做深呼吸,同時在心裡對自己說放鬆,我可以的。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回答必須是正確的,害怕答錯了被老師或同學嘲笑,因而不舉手同樣保持沉默。可愛的孩子,如果你答錯了,老師不會因為你積極回答問題而批評你,反而會欣賞你大膽的勇氣。老師還可以提前佈置給學生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猜老師可能會提的問題,幫學生做好準備,這樣學生會感覺有備而來,自然會舉手回答問題。如此,學生既有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能預習新知識。

《細節》中講到語文學習的方法時,提出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明白一些道理。我認為讓學生聽故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新的詞彙,如果我講故事時再把一些成語、名言名句加入到故事裡,學生聽多了說不定有一天他不自覺地也會使用了。以後授課時我會考慮每節課用五分鐘講個小故事。這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出學生聽故事有什麼用,但是語文學習靠的是積累,半年、一年後,和聽不到故事的學生比起來,絕對是不同的。

這兩本書,對於班主任的我來說是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準的重要讀物,有了它們就等於請來了一位幫助自己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每個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採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我們老師還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細緻的觀察,並以平等,坦誠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形成學生熱愛老師。老師關愛學生的和諧師生關係。同時,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年輕是筆財富,我們應該珍惜,不應該因為工作繁忙而忘記學習,充實自己。對於平時的教學工作,除了認真上好每堂課,課後備課,作好筆記,還要多閱讀專業期刊和一些教育書籍並作讀書筆記等等。這些都是精神財富的積累和幫助自己成長的有效方法。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二)

——《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讀後感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裡,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三)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暑假中我讀了一本名叫《你不知道的我》的書。

書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孩子:李碩、李院、李博。李碩和李博可以堪稱是兩個天才男孩。而李院不僅笨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還覺得自己是一個“全職女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因為一次家中爸爸媽媽的學生來家裡聚會。李院躲在廁所中寫文章,無意中聽到媽媽和同學的談話媽媽說:李院要是我生的話,我就選在十二月,女孩子當牙醫最好了。李院一聽這句話馬上傻眼了,什麼叫要是我生的話。所以李院從那時起果斷地確定了自己的身世。

直到班裡轉來了一個男生,一個和她長得非常像的男生。後來,他悄悄喜歡上了這個男生——雲天一,幻想他是自己的哥哥。()以至於時常偷偷把兩人的側臉照拼湊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們像不像?不料卻被李碩發現併發到了她們班上的微博上。從此,同學們就用詫異的眼光看李院,就連和她最要好的雲天一也對她避而不見。她坎坷的人生再次碰上了絆腳石。

後來有一次他們全家去游泳,自己先回了家,卻無意翻到了弟弟和哥哥的資料也翻到了自己的資料,她大吃一驚。原來哥哥才是收養的,而自己是一個試管嬰兒,只有李博是親生的。但李院沒有告訴李碩,從此他們依然快樂的生活!

我在書中看到了非常稀有的親情,李院覺得自己是被撿來的,但是其實哥哥才是試管嬰兒。但是李院並沒有告訴哥哥,他們一家依舊幸福的生活。有的人會問幸福是什麼,我覺得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你、幸福就是每天快快樂樂沒有煩惱、幸福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幸福是一種能化所有怨恨為快樂的神奇力量,因為有這種力量世界才會和平!我覺得幸福來之不易,有的人擁有可他卻不會珍惜。我想如果全天下的人都會擁有幸福,去珍惜幸福,那麼世界會變得美好!

我在書中知道了李院是一個膽小鬼,我覺得膽小鬼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是你成長的一道阻礙,只要你勇敢去挑戰他,那麼你一定會成功。

只有記住要珍惜幸福,戰勝膽小。天下才會更美好!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三)

近幾天,我讀了鬱雨君的的一本書叫《你不知道的我》。這本書特別好看,接下來就看看我的描述吧!

故事是這樣的:李院是個博士後的女兒,也就是博士後爸爸媽媽的後代;她還有個哥哥叫李碩,也有個弟弟叫李博。碩士、博士、院士,是這個家庭的希望。李院和哥哥相比,稱得上是“天壤之別”,而與弟弟相比,卻也是“一落千丈”。李院從一個小姐姐升到了一個小女僕。洗衣刷碗做菜掃地之類的她全包,她有點兒懷疑自己是不是這家的人,可李院和我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所以她為了在這家裡呆下去,也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退縮。

到後來,媽媽一句“李院要是我生的就好了”,讓李院更加確定自己的身世了。

直到班中轉來的一名男生——雲天一讓李院覺得自己和他是一家人。以至於時常偷偷把兩人的側臉照拼湊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們像不像?但是不知道李碩是怎麼那麼想破解李院的密碼,結果李碩就真的破解了。不料卻被李碩發現了那張照片,併發到了她們班上的微博上。

從此,同學們就用詫異的眼光看李院,就連最要好的雲天一也對她避而不見。以後,李院上完課就飛快的回家,誰都不多看一眼。

她躲在被窩裡,想起自己撲朔迷離的身世,想起同學們對自己的冷嘲熱諷,她哭的一塌糊塗,昏天黑地。

直到有一天,媽媽哭著告訴了李院真像——十幾年前,由於媽媽長期冶金,被放射性金屬輻射,很難有寶寶。所以爸媽就領養了一個孩子——李碩。聽到這裡,李院有點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媽媽和爸爸想有更美滿的家庭,所以就有了試管嬰兒——李院。

幾年後,因為媽媽的奇跡般懷孕,所以才有了一個小孩子——李博。這個多元家庭,父母愛都愛不過來呢,怎麼會有問題?

我是個膽小鬼,遇事縮頭的膽小鬼,可看了這本書,我忽然發現——一個人遇見難事壞事糟糕事不順心事,都愛用最最安全的方法——退縮。更不會去探究其實了。

大家說膽小鬼是膽小的,懦弱的人。但他們只看到了表面,不會看深層。

我覺得,膽小鬼只是缺乏勇氣和自信心,只要有人有心進入他內心的世界正確地為他開闢道路,做“勇敢指向標”,那膽小鬼就不再膽小了。讓膽小鬼回首自己的往事,他會發現,再勇敢的人也是從弱小開始的,只不過勇敢的人總能找到正確的路,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人生的坎坷波折,跌宕起伏,那麼膽小又從哪裡來?

悲觀的人才會膽小;畏首畏尾的人才會膽小;退縮的人才會膽小!

“膽小鬼”三個字好像專門為膽小的人扣上了頂大帽子,可以讓這些人見不到陽光;而這些人卻在繼續畏懼著,沒有勇氣摘下這頂讓自己止步不前的帽子。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會不受困境的百般阻撓,去尋找正確的目標,去真正地成長!

勇敢的人,他們也曾膽小過;真正成長的人,他們才不會害怕!

每個勇敢拼搏的人,都是從弱小開始的,這就是成長吧!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一)

——《細節》讀後感

如今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溫室下成長,而同齡的玩伴很少。這就使孩子們進入學校以後不懂得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造成這樣那樣的矛盾。作為老師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再者,低年級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學習,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幾乎為零。因此,老師的職責是既要從小就培養學生怎樣為人處事,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老師年長於學生,知識?處事都勝過學生,而且自古以來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我認為:老師=老媽+師長。作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履行老師的職責。可是我畢竟年輕,工作時間也不長,因此在教育學生某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有幸的是,假期裡讀:《卡爾·威特教育全書》,《1-2年級,決定孩子一生的100個關鍵細節》(以下簡稱《細節》)這兩本書給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多靈感。

卡爾·威特先生的書中說:“決定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賦。”這句話我深表贊同,即使是資質平庸的學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樣能成為傑出的人。

書中還談到:“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法則”。作為老師我深有感觸,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只有七,八歲或者他們有些幼稚的舉動而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我從事低年級學生的教育工作,小學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學生不小心犯錯誤了,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可以當著許多學生或者家長的面批評,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可以採取單獨和他談話的方法,給他講一些簡單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讓他認識並改正錯誤。當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時,學生也會給你回報。也許,一個人的一生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改變。

書中講述了一些當代的傑出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生”、“笨蛋”、“問題學生”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我是有親身經歷的,我們班有個小女孩,家裡父母關係不是很好,對她的心理產生了影響,所以我就格外關心她、疼她。後來她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與同學關係也越來越好,學習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績也漸漸好了起來。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對我們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一節課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低年級的學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鐘裡精神集中。如果老師只管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跟不上節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種方式萬不可取。這就給我們老師帶來很大挑戰,老師必須要在比較短的時間裡把最重要的東西講透徹,要力求簡潔生動。然後讓學生通過舉例子,做練習來鞏固,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節有效率的課。貪玩,上課開小差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天性。上課時必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如果學生上課總是心不在焉,是很難教授課程的,也就根本談不上效率。為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書中提出要把課程設計的豐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以後教學生課文或古詩詞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在大腦裡想像課文中的情景,通過學與想結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認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是教育的重點。我聽到次數最多的一個例子是問學生雪融化了是什麼?標準答案是水,然而有個學生回答是春天,被老師以不符合答案為由判錯。事實上,我們老師不應該拘泥於標準答案,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限制,而是應該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和想像力,我們能做的只有引導學生,而不是簡單的對學生說“不”、“不能”。

《細節》一書中講到要重視對學生品德的培養。作為老師,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將自己的學生培養成正直、善良的人。()試想,一個學生如果沒有美好的品德,即使他學習成績很好,將來他也不會取得成就,甚至誤入歧途。我提倡每人每週做一兩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比如校園裡的廢紙學生能主動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裡這些小事。我會立即給予表揚,甚至碰到學生家長也會稱讚他們的孩子。這就會讓學生意識到做好事可以得到表揚,學生們就會樂意去做,從小養成助人為樂,正直善良的品格。

《細節》中還針對學生上課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提出了應對建議。記得我讀書那會,上課時老師要我們回答問題就沒有幾個人舉手。這種現象在我們國家的課堂(從小學到大學)上比比皆是。書中給出的建議使我產生了共鳴:對膽小的學生,要教他們簡單的放鬆練習,當學生在課堂上為舉手而感到緊張時,就可以讓學生做深呼吸,同時在心裡對自己說放鬆,我可以的。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回答必須是正確的,害怕答錯了被老師或同學嘲笑,因而不舉手同樣保持沉默。可愛的孩子,如果你答錯了,老師不會因為你積極回答問題而批評你,反而會欣賞你大膽的勇氣。老師還可以提前佈置給學生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猜老師可能會提的問題,幫學生做好準備,這樣學生會感覺有備而來,自然會舉手回答問題。如此,學生既有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能預習新知識。

《細節》中講到語文學習的方法時,提出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明白一些道理。我認為讓學生聽故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新的詞彙,如果我講故事時再把一些成語、名言名句加入到故事裡,學生聽多了說不定有一天他不自覺地也會使用了。以後授課時我會考慮每節課用五分鐘講個小故事。這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出學生聽故事有什麼用,但是語文學習靠的是積累,半年、一年後,和聽不到故事的學生比起來,絕對是不同的。

這兩本書,對於班主任的我來說是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準的重要讀物,有了它們就等於請來了一位幫助自己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每個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採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我們老師還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細緻的觀察,並以平等,坦誠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形成學生熱愛老師。老師關愛學生的和諧師生關係。同時,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年輕是筆財富,我們應該珍惜,不應該因為工作繁忙而忘記學習,充實自己。對於平時的教學工作,除了認真上好每堂課,課後備課,作好筆記,還要多閱讀專業期刊和一些教育書籍並作讀書筆記等等。這些都是精神財富的積累和幫助自己成長的有效方法。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二)

——《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讀後感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裡,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三)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