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愛情讀後感(一)
朋友發來一篇小說,叫《第三種愛情》,據說是一部很紅的網路小說,後來上網搜了一下,原來早在二月份就已經很紅了,不過確是寫得不錯的一啊。雖然如同事所說,一開始就知道男女主角會發生一段愛情,但是感人在於愛情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女主角是一個律師,因為老公有婚外情而離婚。她妹妹愛上了自己的上司,也就是小說的男主角,家世顯赫,國外留學歸來,外表冷俊。妹妹因為暗戀他而自殺,救過來後,女主角和男主角在醫院的病床前相遇,並不友好的見面,但卻由此展開了愛情的序幕。
儘管我從頭就知道小說是順著某一種俗套而寫的,但是卻忍不住要看看兩個人怎麼相愛,如何相愛,中間出現過哪些插曲。故事裡的男主角,集所有現代女性青睞的特點於一身,帥氣、有錢、素質高、學歷高,對一般人高高在上,可是對自己心愛的人卻可以不顧一切,每個女人都有虛榮心,讓一個對別人冷淡的男人卻對自己熱情如火,著實是一件滿足虛榮心的事情。不過有錢的男人也要講門當戶對,故事就安排了一個生意夥伴的女兒給男主角,
看完後,我給未婚的女性朋友總結了兩點:一是不能做第三者(除非有信心得到名份);二是儘量找有錢的老公。能把酒店的游泳池、影院的放映廳包下來的能有幾個人,當然,這都是故事情節,現實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啊,所以小說能吸引人。
看完了,感動了一把,可能很快就會忘記,不過真的曾經讓我回想好多天……
第三種愛情讀後感(二)
第一種愛情我幾乎每天都在經歷,我發現我是個特別多愁善感的女人,小學的時候看《媽媽再愛我一次》哭的稀裡嘩啦,大學的時候看《星語心願》哭的一塌糊塗,那天看中央六的《夢斷花都》也在流淚的邊緣徘徊了好久。
第二種愛情我曾經歷,
第三種愛情,我不曾經歷過,也沒有親見身邊的人經歷過,只是聽說過,而且他們修成了正果。這個小說看下來,我想,如果有一個多金而且家世顯赫而且權力在握而且又帥又有魅力的男人,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只愛你一個女人,你也真的愛他,他是真心想和你在一起卻因為種種世俗和家族的原因無法給你一個正式的名分,
我就是一個平凡的女人,那天有人問我現在最想要什麼,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個有個愛我,疼我,寵我,能容忍我的壞脾氣,能讓著我的愛人在我身邊,我們不必香車豪宅,只要有個屬於自己的房子,一輛代步工具,過一種平淡幸福的生活就足夠了。
第三種愛情讀後感(三)
孩子離開家到學校住校了,有時間作些其他事情。今天,在新浪翻“戀上一隻鞋”的時候,不經意看到有條評論說“不如第三種愛情”寫的好,
愛情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打動心扉,可是要不要開始,如何結局是每一段感情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書中的主人公鄒雨最終還是做出了難以割捨的決定,真的不容易!我想,每一個人面對愛情和婚姻的不可同時兼得時,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如作者在最後寫的那樣:“愛著的人,和睡在身邊的人,不是同一個,這是常有的事。把愛她的話,說給別的人聽,這是常有的事。想著將來,計畫著將來,但將來永遠都不會出現,這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說,人的一生,有時候,就這樣,漸漸結束了。
選擇一段感情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結局,用坦然的心去迎接,在該停下的時候不要縱容自己,愛情有太多不理智的東西。
第三帝國的興亡讀後感(一)
1945年春,第三帝國迅速崩潰,因此人們不僅繳獲了它的大量秘密檔,而且也繳獲了其他許多非常寶貴的材料,諸如私人日記、極度秘密的發言記錄、會議報告和通信,甚至還有納粹領導人電話中談話的記錄,這是赫爾曼。戈林在航空部設立的一個特別機構所竊聽收錄的。例如,弗朗茲。哈爾德將軍寫日記一直沒有斷過,他用格貝爾斯伯格式速記法不僅記下了逐日的事件,而且也記下了當天每小時的發展。要瞭解1939年8 月14日到1942年9 月24日之間這一段時期的確切情況,這就是一個很難得的材料來源。當時他擔任陸軍參謀總長一職,同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其他領導人每天都有聯繫。他的日記是德國人日記中提供情況最多的一部日記。但是也有其他日記具有極大價值,包括宣傳部長、希特勒在黨內的親密同事約瑟夫。戈培爾博士的日記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OKW )作戰局局長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的日記。還有最高統帥部自己的和海軍總司令部的日記。
阿道夫·希特勒也許是屬於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這一傳統的大冒險家兼征服者中最後的一個,第三帝國也許是走上以前法國、羅馬帝國、馬其頓所走過的道路的帝國中最後的一個。至少由於氫彈的突然發明,由於彈道導彈和能夠擊中月球的火箭的突然發明,那一階段的歷史已經閉幕了。
在我們不斷有新的可怕的殺人玩意兒補充原有的殺人玩意兒的新時代中,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如果竟然爆發的話,那麼第一場這樣的戰爭一定是一個自取滅亡瘋子按一下電鈕所發動的。這樣一場戰爭不會歷時很久,也不會再有後繼的戰爭。這種戰爭的結果不會有征服者也不會有征服,而只有燒成焦炭的屍骨堆在一渺無人跡的星球上。
第三帝國的興亡讀後感(二)
記得有人跟我說過,造勢不如趁勢。希特勒就是將趁勢發揮到極致的一個人。
在讀這本書之前的映射中,希特勒除了是個演說家之外一無是處。應該是因為傳統的媒體宣傳,再加上正統媒體在“正義”的宣傳。但讀的書多了,確實人也會多想:一個隻會大吼大叫、毫無智慧的演說家難道有能力建立一個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的帝國嗎。
運氣也好,狡詐也罷,所謂時勢造英雄,確是這個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對希特勒的映射大為改觀,如果忽略他二戰時期近乎癲狂的狀態(事實上我們已經很難知道當時他的具體情況了),亂世梟雄這個稱號,他絕對是配得上的。一戰結束後德國民不聊生的背景,多黨派自由競爭的體制,老牌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恐懼,美國置身事外的僥倖心理,“正義”國家由於傳統道德觀念而在行動與反應上受到的約束,在他的手中,就成為了使德國雄霸一方,甚至掃蕩全歐洲的資本。這難道不算實力嗎。
不擇手段、背信棄義、說一套做一套,他完全就是個標準的流氓;但自古成大業者除了王侯將相,也就屬流氓偏多了。()他的所作所為極端地體現了實用主義,可以說,他的瘋狂與無所顧忌,造就了第三帝國的興盛,也為第三帝國的迅速毀滅留下了隱患。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世界吧,有人謹慎,有人激進,謹慎的人在某件事上得利,卻在其他的事上敗於激進的人。我的成功註定了我的失敗,而我的失敗也會帶來我的成功,關鍵在於我自己把自己放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棋盤上的較量需要謹慎,戰場上的肉搏需要勇猛,如果真的瞭解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放在合適的地方。希特勒的輝煌,在於他把自己放在了最合適的位置,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位置變了,但他卻沒有隨之改變,故而也就失去了自己輝煌的資本。
說著別人,偶爾就想看看自己,我把自己放在了什麼位置,未來又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這本書基本就是事件的敘述了,不過參考了眾多可靠的歷史資料,其中還有湯姆克魯斯演的一部二戰電影的原型介紹。書中沒有什麼大道理的敘述,也就把思考的空間留給了看書的人,喜歡歷史的可以一讀,喜歡二戰的也可以一讀。
第三帝國的興亡讀後感(三)
歷史書向來是不好讀的。一來是其真實性需要辨明,而來可讀性也是一大問題。這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很好的滿足了以上兩點。因此,這本書雖然長,但是讀起來絲毫不覺得乏,也能讀的極為深入。
威廉?夏伊勒,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駐外記者,他親眼目睹了希特勒的崛起、達于極盛直至滅亡,戰後,又有機會接觸數目驚人的被繳獲的德國秘密檔案——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樣大批的珍貴資料落入當代歷史學家手中的事情,過去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正是這一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誘使作者嘗試寫下這部日後成為經典的著作。
由於作者著述的基礎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著作而是堆積如山的德國原始資料——秘密檔案、檔、私人日記、會議記錄、通信,甚至還包括被竊聽的談話記錄,而這些資料所牽涉的歷史事件又是盡人皆知的,這無疑使對歷史的真實表述得到很大保障,至於客觀,則本身往往是難於把握的,即使人人知道事實勝於雄辯,但是每一個歷史學家都更樂於讓讀者看到他希望他們能看到的歷史,這也使得基於史實的任何評論常常是易受攻擊的,其結果無非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這就對讀者提出了要求,站穩了腳,自己看去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讀歷史,我以為可貴的不在一知,而在一歎。僅僅知道了有這麼一件事,實際上並無意義,倒是因為前人的一言一行,歷史長河間的一點點波瀾,引起後來者興發感慨,這倒有趣的多。比如看看希特勒先生的發跡史,看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憲法的魏瑪共和國是如何一步步地被合法地拖向毀滅,而那些這樣做的人,本應該是共和國的支柱——民主政黨、政府、議會、軍隊、總統——甚至還包括大部分的人民!這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從理論上說,合法的民主政權是被民主而合法地滅亡了的,而絕大多數的人民對這一結果竟還投了贊成票!
再比如那些民主國家對法西斯政權的縱容與綏靖,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眼看著這條狼崽子從軟弱無力的狀態中一步步恢復過來,直至最終幾乎將自己吞下。遮住他們眼睛的陰翳居然會使他們看不到狼的本性就是要吃人的,姑息養奸,幻想著法西斯會有饜足之日,這是何等的荒唐,何況,儘管希特勒先生是個舉世無雙的扯謊大王,但是他日後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在他那本流傳甚廣的《我的奮鬥》裡找到出處與根源。也許一戰的流血漂櫓給英國人和法國人留下了太多慘烈的回憶,但是靠乞求與讓步,靠犧牲弱小民族來賺取得和平終究不能長久,綏靖主義者最終為自己的輕信付出了代價。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當時歐洲以及美國對德國境內行為的漠視和放任,這種愚蠢的行為給了希特勒崛起的機會,讓整個世界再次陷入殺戮與戰爭中。讀歷史,就是要從前人的故事中吸取經驗,珍惜現在與未來,減少我們的錯誤,走的更遠。
第一次擁抱母親讀後感(一)
《第一次擁抱母親》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的母親病了,住在醫院裡,我和我們的兄弟去看望母親。有護士要換床單的時候,我看母親起的很吃力。於是,我就抱她下床,結果差點把母親給摔倒,原來,母親以前能挑擔子100多斤,我還以為母親有那麼大的力氣,體重有多重呢,結果母親一生中最重也只有斤,非常輕。我非常感動,因為以前還不知道母親那麼多重擔,真是了不起,護士都很感動,我說:“這麼多年來,我對不住你呀!”我媽卻說:“每個母親,還不是都是那麼過去的。”我被母親的話感動了,就說:“媽,這麼多年來只有你抱我,可是,沒有我抱你呀!我來抱你吧!”母親顯得有些怕別人笑話,於是護士就說:“大媽,你就抱一下她吧!”母親這才被我抱起,我最後發現母親流了淚。
這個故事讓我為之一顫,我也想起了母親對我的愛:有一次,我發高燒了,母親時不時來看看我,為了我,母親一夜都沒睡好。我決定一定要媽媽學習好報答父母!將來一定要買一套大房子!
故事讀完了,但我還沉浸在故事裡,母愛裡。
第一次擁抱母親讀後感(二)
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第一次抱母親》,這個故事讓我的心一顫一顫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故事講述了一個母親用89斤的身體為兒女挑100多斤重擔。這是多麼的沉重呀,母親的身體怎能承受的住呢?可為了兒女,母親承受下來了,這是偉大的母愛呀!
在印度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名叫塔蜜莎維的母親犧牲了自己,換來盲人兒子的光明,使她的兩個兒子能看見七彩的世界。又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但這是生命的代價。我們的母親雖然沒有付出到這種程度,可點點滴滴的小事也足以讓我們感到溫暖。兒女們能夠理解母親,去孝順母親,也能使母親感到欣慰。
記得那一次,媽媽的第一根白髮被我拔了下來。“女兒長大了,我也已經老了。”望著第一根白髮媽媽感慨地說。“媽媽,您沒老,您還年輕著呢!”我是這樣笑著對媽媽說的。在我心裡,媽媽永遠是最年輕的,最美麗的,可一根白髮卻確定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青春一去不復返了。的確,媽媽的面容早已失去了光彩,神色也大不如從前;家庭沉重的負擔,使媽媽的身體變弱,抵抗力變差,而一大堆繁瑣的事情,也常常攪得媽媽心煩意亂,疲憊不堪。當每天晚上看著媽媽拖著疲憊的身軀勞累地回到家,不住地咳嗽時,我的心裡一陣酸痛,因為媽媽生病了,但為了我,她依然要帶病上班,連看病的時間都沒有。可做為媽媽唯一的女兒,()看著媽媽越來越憔悴,我卻不知能為媽媽做些什麼。
其實能做的事情很多,一杯熱水、一次100分、洗一洗碗、掃一掃地,都能讓媽媽感到開心。或許有人認為,長大掙幾萬元,幾十萬元來給母親養老就是最好的回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母親不求兒女任何回報,只求你對她的一份孝心,一份掛念,母親便能滿足了。
心裡頓時想起小時候經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兒寶……”媽媽的愛永遠陪伴著我,兒我也不會辜負媽媽對我的期望。
第一次擁抱母親讀後感(三)
在四年級時,我學了一篇課文,叫《第一次擁抱母親》,使我受益匪淺。最近,我經常回憶起這篇課文,他給我的感觸那麼大,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第一次擁抱母親》這篇文章記述了一件很小,很平凡的事,作者的母親住院了,護士把床單鋪好了,作者突發奇想,想抱母親,讓母親在自己的壞裡入睡。經護士勸說,母親同意了。母親閉上眼睛,躺在作者懷裡,眼角流出了兩行淚水。
平時,母親對我們多麼體貼,多麼關懷。可我們回報給母親的愛很少很少,根本微不足道,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能回報母愛的萬分之一呢?小時候,我們被母親抱過多少次,可是文中的作者僅抱了一次母親,就使母親如此感動,由此看來,母親是多麼重視子女這渺小的“愛”呀!每個人都有母親,每一位母親都藥鋪博大深沉的愛。古時候蒙郊曾說過:“誰言寸草心,抱的三春揮!”的確我們做子女的,無論怎麼回報,也只能像一滴之水於匯河,一粒土之于泰山,哪能回報的完呢?由此我想,在兒女心中一個微不足道,平平凡凡的舉動,而在母親新中可能是想天空那樣逛闊,像大海那樣浩瀚,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所以,我們現在雖然還不能掙錢養家,不能幫母親大忙,但可以做一些小事來回報母親的愛。
當母親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帶家裡,你向她道上一杯熱茶,他會覺得:“我的孩子懂事另外。”當母親下班回來,你幅她做在沙發上休息,她會覺得:“我的孩字會關心人了。”當母親出差灰暗裡,你給她拿來一雙拖鞋,在他身邊問長問短,她會從心第感到欣慰:“我的孩子長大了。”平時,我們還可以給母親洗衣服,幫母親擇菜,替母親掃地……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售房經理,每天上班都會帶上自己的母親,因為他的母親的了風濕。生活不方便,他就這樣堅實,為了讓母親躺的得舒服一點,他還原來的小轎車換成了麵包車,在他心裡,母親的地位遠遠勝過了妻子和孩子,這件事雖小,卻在我新裡達下了深深的烙印。
雖然我們不能為母親排那麼大的憂,解那麼多的難,但總可以讓她為這個家少操一份心,少費一些力。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吧!
這就是一個很難得的材料來源。當時他擔任陸軍參謀總長一職,同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其他領導人每天都有聯繫。他的日記是德國人日記中提供情況最多的一部日記。但是也有其他日記具有極大價值,包括宣傳部長、希特勒在黨內的親密同事約瑟夫。戈培爾博士的日記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OKW )作戰局局長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的日記。還有最高統帥部自己的和海軍總司令部的日記。阿道夫·希特勒也許是屬於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這一傳統的大冒險家兼征服者中最後的一個,第三帝國也許是走上以前法國、羅馬帝國、馬其頓所走過的道路的帝國中最後的一個。至少由於氫彈的突然發明,由於彈道導彈和能夠擊中月球的火箭的突然發明,那一階段的歷史已經閉幕了。
在我們不斷有新的可怕的殺人玩意兒補充原有的殺人玩意兒的新時代中,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如果竟然爆發的話,那麼第一場這樣的戰爭一定是一個自取滅亡瘋子按一下電鈕所發動的。這樣一場戰爭不會歷時很久,也不會再有後繼的戰爭。這種戰爭的結果不會有征服者也不會有征服,而只有燒成焦炭的屍骨堆在一渺無人跡的星球上。
第三帝國的興亡讀後感(二)
記得有人跟我說過,造勢不如趁勢。希特勒就是將趁勢發揮到極致的一個人。
在讀這本書之前的映射中,希特勒除了是個演說家之外一無是處。應該是因為傳統的媒體宣傳,再加上正統媒體在“正義”的宣傳。但讀的書多了,確實人也會多想:一個隻會大吼大叫、毫無智慧的演說家難道有能力建立一個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的帝國嗎。
運氣也好,狡詐也罷,所謂時勢造英雄,確是這個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對希特勒的映射大為改觀,如果忽略他二戰時期近乎癲狂的狀態(事實上我們已經很難知道當時他的具體情況了),亂世梟雄這個稱號,他絕對是配得上的。一戰結束後德國民不聊生的背景,多黨派自由競爭的體制,老牌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恐懼,美國置身事外的僥倖心理,“正義”國家由於傳統道德觀念而在行動與反應上受到的約束,在他的手中,就成為了使德國雄霸一方,甚至掃蕩全歐洲的資本。這難道不算實力嗎。
不擇手段、背信棄義、說一套做一套,他完全就是個標準的流氓;但自古成大業者除了王侯將相,也就屬流氓偏多了。()他的所作所為極端地體現了實用主義,可以說,他的瘋狂與無所顧忌,造就了第三帝國的興盛,也為第三帝國的迅速毀滅留下了隱患。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世界吧,有人謹慎,有人激進,謹慎的人在某件事上得利,卻在其他的事上敗於激進的人。我的成功註定了我的失敗,而我的失敗也會帶來我的成功,關鍵在於我自己把自己放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棋盤上的較量需要謹慎,戰場上的肉搏需要勇猛,如果真的瞭解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放在合適的地方。希特勒的輝煌,在於他把自己放在了最合適的位置,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位置變了,但他卻沒有隨之改變,故而也就失去了自己輝煌的資本。
說著別人,偶爾就想看看自己,我把自己放在了什麼位置,未來又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這本書基本就是事件的敘述了,不過參考了眾多可靠的歷史資料,其中還有湯姆克魯斯演的一部二戰電影的原型介紹。書中沒有什麼大道理的敘述,也就把思考的空間留給了看書的人,喜歡歷史的可以一讀,喜歡二戰的也可以一讀。
第三帝國的興亡讀後感(三)
歷史書向來是不好讀的。一來是其真實性需要辨明,而來可讀性也是一大問題。這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很好的滿足了以上兩點。因此,這本書雖然長,但是讀起來絲毫不覺得乏,也能讀的極為深入。
威廉?夏伊勒,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駐外記者,他親眼目睹了希特勒的崛起、達于極盛直至滅亡,戰後,又有機會接觸數目驚人的被繳獲的德國秘密檔案——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樣大批的珍貴資料落入當代歷史學家手中的事情,過去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正是這一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誘使作者嘗試寫下這部日後成為經典的著作。
由於作者著述的基礎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著作而是堆積如山的德國原始資料——秘密檔案、檔、私人日記、會議記錄、通信,甚至還包括被竊聽的談話記錄,而這些資料所牽涉的歷史事件又是盡人皆知的,這無疑使對歷史的真實表述得到很大保障,至於客觀,則本身往往是難於把握的,即使人人知道事實勝於雄辯,但是每一個歷史學家都更樂於讓讀者看到他希望他們能看到的歷史,這也使得基於史實的任何評論常常是易受攻擊的,其結果無非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這就對讀者提出了要求,站穩了腳,自己看去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讀歷史,我以為可貴的不在一知,而在一歎。僅僅知道了有這麼一件事,實際上並無意義,倒是因為前人的一言一行,歷史長河間的一點點波瀾,引起後來者興發感慨,這倒有趣的多。比如看看希特勒先生的發跡史,看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憲法的魏瑪共和國是如何一步步地被合法地拖向毀滅,而那些這樣做的人,本應該是共和國的支柱——民主政黨、政府、議會、軍隊、總統——甚至還包括大部分的人民!這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從理論上說,合法的民主政權是被民主而合法地滅亡了的,而絕大多數的人民對這一結果竟還投了贊成票!
再比如那些民主國家對法西斯政權的縱容與綏靖,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眼看著這條狼崽子從軟弱無力的狀態中一步步恢復過來,直至最終幾乎將自己吞下。遮住他們眼睛的陰翳居然會使他們看不到狼的本性就是要吃人的,姑息養奸,幻想著法西斯會有饜足之日,這是何等的荒唐,何況,儘管希特勒先生是個舉世無雙的扯謊大王,但是他日後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在他那本流傳甚廣的《我的奮鬥》裡找到出處與根源。也許一戰的流血漂櫓給英國人和法國人留下了太多慘烈的回憶,但是靠乞求與讓步,靠犧牲弱小民族來賺取得和平終究不能長久,綏靖主義者最終為自己的輕信付出了代價。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當時歐洲以及美國對德國境內行為的漠視和放任,這種愚蠢的行為給了希特勒崛起的機會,讓整個世界再次陷入殺戮與戰爭中。讀歷史,就是要從前人的故事中吸取經驗,珍惜現在與未來,減少我們的錯誤,走的更遠。
第一次擁抱母親讀後感(一)
《第一次擁抱母親》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的母親病了,住在醫院裡,我和我們的兄弟去看望母親。有護士要換床單的時候,我看母親起的很吃力。於是,我就抱她下床,結果差點把母親給摔倒,原來,母親以前能挑擔子100多斤,我還以為母親有那麼大的力氣,體重有多重呢,結果母親一生中最重也只有斤,非常輕。我非常感動,因為以前還不知道母親那麼多重擔,真是了不起,護士都很感動,我說:“這麼多年來,我對不住你呀!”我媽卻說:“每個母親,還不是都是那麼過去的。”我被母親的話感動了,就說:“媽,這麼多年來只有你抱我,可是,沒有我抱你呀!我來抱你吧!”母親顯得有些怕別人笑話,於是護士就說:“大媽,你就抱一下她吧!”母親這才被我抱起,我最後發現母親流了淚。
這個故事讓我為之一顫,我也想起了母親對我的愛:有一次,我發高燒了,母親時不時來看看我,為了我,母親一夜都沒睡好。我決定一定要媽媽學習好報答父母!將來一定要買一套大房子!
故事讀完了,但我還沉浸在故事裡,母愛裡。
第一次擁抱母親讀後感(二)
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第一次抱母親》,這個故事讓我的心一顫一顫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故事講述了一個母親用89斤的身體為兒女挑100多斤重擔。這是多麼的沉重呀,母親的身體怎能承受的住呢?可為了兒女,母親承受下來了,這是偉大的母愛呀!
在印度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名叫塔蜜莎維的母親犧牲了自己,換來盲人兒子的光明,使她的兩個兒子能看見七彩的世界。又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但這是生命的代價。我們的母親雖然沒有付出到這種程度,可點點滴滴的小事也足以讓我們感到溫暖。兒女們能夠理解母親,去孝順母親,也能使母親感到欣慰。
記得那一次,媽媽的第一根白髮被我拔了下來。“女兒長大了,我也已經老了。”望著第一根白髮媽媽感慨地說。“媽媽,您沒老,您還年輕著呢!”我是這樣笑著對媽媽說的。在我心裡,媽媽永遠是最年輕的,最美麗的,可一根白髮卻確定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青春一去不復返了。的確,媽媽的面容早已失去了光彩,神色也大不如從前;家庭沉重的負擔,使媽媽的身體變弱,抵抗力變差,而一大堆繁瑣的事情,也常常攪得媽媽心煩意亂,疲憊不堪。當每天晚上看著媽媽拖著疲憊的身軀勞累地回到家,不住地咳嗽時,我的心裡一陣酸痛,因為媽媽生病了,但為了我,她依然要帶病上班,連看病的時間都沒有。可做為媽媽唯一的女兒,()看著媽媽越來越憔悴,我卻不知能為媽媽做些什麼。
其實能做的事情很多,一杯熱水、一次100分、洗一洗碗、掃一掃地,都能讓媽媽感到開心。或許有人認為,長大掙幾萬元,幾十萬元來給母親養老就是最好的回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母親不求兒女任何回報,只求你對她的一份孝心,一份掛念,母親便能滿足了。
心裡頓時想起小時候經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兒寶……”媽媽的愛永遠陪伴著我,兒我也不會辜負媽媽對我的期望。
第一次擁抱母親讀後感(三)
在四年級時,我學了一篇課文,叫《第一次擁抱母親》,使我受益匪淺。最近,我經常回憶起這篇課文,他給我的感觸那麼大,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第一次擁抱母親》這篇文章記述了一件很小,很平凡的事,作者的母親住院了,護士把床單鋪好了,作者突發奇想,想抱母親,讓母親在自己的壞裡入睡。經護士勸說,母親同意了。母親閉上眼睛,躺在作者懷裡,眼角流出了兩行淚水。
平時,母親對我們多麼體貼,多麼關懷。可我們回報給母親的愛很少很少,根本微不足道,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能回報母愛的萬分之一呢?小時候,我們被母親抱過多少次,可是文中的作者僅抱了一次母親,就使母親如此感動,由此看來,母親是多麼重視子女這渺小的“愛”呀!每個人都有母親,每一位母親都藥鋪博大深沉的愛。古時候蒙郊曾說過:“誰言寸草心,抱的三春揮!”的確我們做子女的,無論怎麼回報,也只能像一滴之水於匯河,一粒土之于泰山,哪能回報的完呢?由此我想,在兒女心中一個微不足道,平平凡凡的舉動,而在母親新中可能是想天空那樣逛闊,像大海那樣浩瀚,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所以,我們現在雖然還不能掙錢養家,不能幫母親大忙,但可以做一些小事來回報母親的愛。
當母親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帶家裡,你向她道上一杯熱茶,他會覺得:“我的孩子懂事另外。”當母親下班回來,你幅她做在沙發上休息,她會覺得:“我的孩字會關心人了。”當母親出差灰暗裡,你給她拿來一雙拖鞋,在他身邊問長問短,她會從心第感到欣慰:“我的孩子長大了。”平時,我們還可以給母親洗衣服,幫母親擇菜,替母親掃地……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售房經理,每天上班都會帶上自己的母親,因為他的母親的了風濕。生活不方便,他就這樣堅實,為了讓母親躺的得舒服一點,他還原來的小轎車換成了麵包車,在他心裡,母親的地位遠遠勝過了妻子和孩子,這件事雖小,卻在我新裡達下了深深的烙印。
雖然我們不能為母親排那麼大的憂,解那麼多的難,但總可以讓她為這個家少操一份心,少費一些力。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