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幽靈讀後感400字(一)
前天,我們讀完了《小幽靈》這本書。裡面講的是,一個夜間幽靈,他想看到白天的世界。但是,作為幽靈,都是在午夜的十二點醒來的,他的活動時間最多只有一小時。所以,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看到。
一天,這個小幽靈無意之間在白天的十二點醒來了。這是因為市政廳那座控制他活動時間的大鐘壞了。當然,小幽靈是不知道的。不過他卻很高興,因為他終於在白天看到了這個世界。他從古堡小閣樓的窗戶飛了出去,有很多孩子來追趕他。小幽靈因為驚慌,來到了太陽底下,結果被太陽曬到,
後來,小幽靈遇到了赫伯特、君特和尤塔三個孩子,他們是藥劑師的孩子。兄妹三個請鐘錶匠齊佛勒調整了不准的大鐘,讓他重新變回了白色的幽靈。
我覺得這個小幽靈很可愛,晚上的日子他覺得厭倦了,就想在白天活動。誰知道他卻在白天生活了兩個星期,又對白天不滿意了。後來,小幽靈終於又回到了夜間。看來,如果覺得現在的生活不滿意,你想要的生活如果真的來了,可能還會更糟!
小幽靈讀後感400字(二)
我讀過《小幽靈》故事後,我覺的我應該向小幽靈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首先小幽靈好奇心強,沒接觸的東西總是想方設法去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總會有想不到的意外出現,出現麻煩能很好的處理,真是一個活潑的小幽靈。
可是小幽靈渴望在白天醒來。有一天,小幽靈終於在白天醒來,看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太陽把它變成了黑色,給人們帶了不少麻煩。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幽靈終於在黑夜醒來。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會出現這樣的麻煩,只要我們正確面對,生活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小幽靈讀後感400字(三)
《小幽靈》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每天午夜12點,一個夜間小幽靈就醒來了,他拎著吊有13把鑰匙的鑰匙串在古堡裡巡視,或者坐在樹杈上和他的老朋友貓頭鷹輪流講故事。
讀了這篇小說,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達到目標,必須付出努力。但新鮮的生活並不一定適合自己,只有過著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輕鬆自在的,
夏天的昆蟲讀後感(一)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淩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夏天的昆蟲讀後感(二)
我酷愛昆蟲,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是我最崇拜的人。假期裡,我看了《昆蟲王國》這本書,它告訴我世界上的昆蟲約150萬種,而被人類認知的只占其中極少一部分。
書中主要介紹了目前已知的昆蟲,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昆蟲,花朵的媒人——蜜蜂,昆蟲界的飛行專家——蜻蜓,殘暴兇狠的殺手——螳螂、會飛的小燈籠——螢火蟲,愛唱歌的蟈蟈兒——螽斯……也有大家比較陌生的昆蟲,外表美麗的害蟲——吉丁蟲,兇猛貪食的潛水能手——龍虱,農田裡的大害蟲——蚜蟲,奔跑最快的昆蟲——虎甲,大自然的清道夫——蜣螂,叩頭求饒的膽小鬼——叩頭蟲……
我最不喜歡的昆蟲是令人討厭的吸血鬼——蚊子。在炎熱的夏天,蚊子無處不在。夏天的傍晚,我外出散步,蚊子總在我身邊飛來飛去,有時還沖向我的臉,讓我無處可逃。更可恨的是每當我晚上睡覺的時候,它“嗡嗡嗡”地叫個不停,害得我怎麼也睡不著,等我抓它的時候,卻又逃得無影無蹤。最讓我頭疼的是它趁我熟睡的時候,竟悄悄地叮咬我,使我滿身是包,又痛又癢。
我最喜歡的昆蟲是穿著鎧甲的大力士——獨角仙。別看它個子小,力氣卻非常大,能夠搬動相當於自己體重804倍的物體。如果按照等比例放大到人一樣,它可以用頭角舉起相當於5噸多的重物,所以它是昆蟲界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最後,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蜘蛛其實不是昆蟲,而是昆蟲的天敵。它是肉食性動物,多以昆蟲、其他蜘蛛或多足的小型動物為食。
大自然是奇妙的,昆蟲世界是奇妙的。《昆蟲王國》為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一扇門,讓我流連忘返……
超越自卑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從心理學層面瞭解了人的自卑情結,優越感和人生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實的地位感到滿意的;而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愛情,正確理解生活。
自卑感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沒有人能長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會迫使它採取行動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即使一個人已經沒有勇氣面對生活,但他仍然要設法擺脫自卑之感,不過這種人採取的方式不是設法克服自卑感,而是用一種優越感來麻醉和欺騙自己,使自卑感越積越多,因而在困難面前表現猶疑,彷徨,甚至退卻的舉動。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實際上它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動因,人類的全部文化都以自卑感為基礎。
每個人都渴望優越感的目標,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性,優越感的目標取決於每個人所賦予生活的意義,是建立在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之中的。
增加對他人,對社會的興趣,使我們真正認識到“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平等的,積極的與人合作的習慣,使我們追求奉獻社會的優越感的目標,這樣慢慢的我們會獲得成功!
超越自卑讀後感(二)
人類存在的意義在於,必須與人類發生關係否則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我們說到木頭的時候,是跟我們有關的木頭,說到石頭的時候是跟我們有關的石頭。存在的意義,其本質是受自然限制的,並且這個限制或者是天生的,或者是前人傳承的,反正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自然的限制,或者說每個人的聯繫限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資源的有限性,我們生活在一定固定的星球上,即地球,它本身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衣食住行,也包括由於我們欲望的不斷升級而希望的金錢與享受,總是有限的。物質的滿足程度無法趕上我們精神的願望。我們必須通過某種職業的方式,去獲得至少是滿足我們生存的資源
2.必須,而且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獲得或彌補資源上的不足,這就是合作,然後專業分工上的必要性,通過實踐我們知道,只有與他人不斷的合作,只有利用前人留下來的知識經驗與成果,我們才有機會擴大我們獲得資源的能力,才能使所獲得的資源超出我們生存的要求,以致於更多的更好的滿足我們的物欲。
3.對個體生命短暫的無奈以及對整個人類生命傳承的需要,我們必須與異性,建立婚姻與性的關係,這是整個人類為了持續生存而給予每個個體當然的歷史責任。這種責任做為一種自然的印記,已經固化或寫入我們的DNA及身體本能,我們的意志甚至無法控制的要去履行。
正是這種資源的有限性,造成了人們從遺傳的角度生下來就沒有安全感,怕失去一切得到的東西,這甚至是別人心理方面的不自覺暗示。但因為人類彼此理解的不透明性,因此容易產生自卑,但人們要最大化的獲得與佔有資源或成果,卻又必須與他人合作,所以必須超越自卑,把曾經對他人的警惕性,變為理解他人的動力,從而成為自己優秀的工具。
超越自卑讀後感(三)
“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自卑感並不是變態的象徵,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因此要正視自卑,承認自卑感的存在,看到它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要消除自卑感對我們信念、生活態度、人生目標等的不良影響,先要找出引起自卑的原因。小到一個眼神、姿態,大到行為、人生目標、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當發現自己的人生態度出現偏差,應該進行徹底的自我反省。自卑感和優越感是相對存在的,之所以一個人會努力追求某方面的優越感,正是他在那方面不夠自信。
“經驗並不是成功或失敗之因。我們不會被經驗過的打擊所困擾,我們只是從中取得決定個人目標之物。我們被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決定了自己,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驗,作為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時,很有可能就犯了某種錯誤。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看到某種情緒很明顯地引起了困難,而且違反了個人利益,只想改變這種情緒是完全沒有用的。它是個人生活方式的正當表現,只有改變其生活方式,才能將之斬草除根。”阿德勒把所有問題的解決歸結於奉獻與合作。首先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要讓自己走正道,並且積極向上,做對他人有意義的事。目標是很重要的,沒有目標的人,像是沒有靈魂。如果把一個人比作機器,沒有目標的人,好比沒有動力的機器,怎麼也運作不起來。但是,目標從何而來?這是個大問題。說到目標,一定與價值觀有關。
那麼一個心灰意冷的人,如何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歸結於對他人的興趣,又要如何去操作?如何讓一個自暴自棄的人,認識到她的墮落不是超凡脫俗,而是由自卑感帶來的過分自尊?又如何去糾正他年深月久的陋習與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如何改變他對這個世界以及他自己的錯誤定位,而使他從毫無意義的自我折磨與荒廢光陰的深淵中解脫出來?當然我相信發展對他人的興趣,提高社會感覺,增強合作能力,會有所助益,但是要如何做到那些確是一門學問。那些不善交際的人,該如何得到勇氣?所有的人,都按照他所認為的生活意義行動。當一個人以錯誤的方式生活是只指責他的行為,或單純的試圖讓他放棄這種生活方式,都不會有什麼效果。問題在於他在經驗的積累中所形成的生活意義。而這個意義,雖然他自己不一定認識到,但卻是他人生經驗的濃縮,是人生的根本,是信念的支柱,要改變它談何容易。
一個人為何會選擇那種生活方式,支持這種生活方式的生活意義從哪裡來?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到引起問題的原因,這是一定的。從一個人一貫的行為表現,思想、感覺、姿態、眼神等之中,瞭解他的人格。阿德勒認為,早期的記憶很重要。早期的記憶“顯示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最簡單的表現方式。阿德勒認為:“罪犯可以兩種主要類型——醜陋而被輕視以及英俊而被寵壞。”這種劃分方法的科學性姑且不論,這兩種人的心理易產生偏差是一定的。由於被輕視或過度寵愛,都容易讓人轉而關注自己,而對他人失去興趣,不利於合作精神的培養。他們因此產生對世界錯誤的看法,自己被隔離在外或所有人都應圍著他們轉,所有事情都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此就陷入了誤區。
追求優越感的方向的錯誤,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都是他們缺乏社會感覺與不合作的態度造成。自我中心的人不易於合作。罪犯的的失敗的源頭在於自身經驗引起他們對世界和自己錯誤的解釋和定位。我們這些正常人也常常因為對世界和自己的解釋和定位的偏差,引起生活意義、生活目標、生活態度的錯誤,而造成困擾。這裡可以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個人生活的重大影響。而造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活事件,我們必須把它揪出來,重新定義。()
當然觀念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只是對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存在腦海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我們現實的表現來認識自己的觀念。在改變生活方式之前,必須改變觀念。而要改變觀念,必須先對此人的觀念認識到位。也許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但是如果他沒有認識到他錯在哪裡,就不可能徹底改掉陋習。錯誤的方式可能會換一個新面目出現。
《超越自卑》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書被西方人視為瞭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書,起到了《聖經》起不到的作用。
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夏天的昆蟲讀後感(二)
我酷愛昆蟲,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是我最崇拜的人。假期裡,我看了《昆蟲王國》這本書,它告訴我世界上的昆蟲約150萬種,而被人類認知的只占其中極少一部分。
書中主要介紹了目前已知的昆蟲,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昆蟲,花朵的媒人——蜜蜂,昆蟲界的飛行專家——蜻蜓,殘暴兇狠的殺手——螳螂、會飛的小燈籠——螢火蟲,愛唱歌的蟈蟈兒——螽斯……也有大家比較陌生的昆蟲,外表美麗的害蟲——吉丁蟲,兇猛貪食的潛水能手——龍虱,農田裡的大害蟲——蚜蟲,奔跑最快的昆蟲——虎甲,大自然的清道夫——蜣螂,叩頭求饒的膽小鬼——叩頭蟲……
我最不喜歡的昆蟲是令人討厭的吸血鬼——蚊子。在炎熱的夏天,蚊子無處不在。夏天的傍晚,我外出散步,蚊子總在我身邊飛來飛去,有時還沖向我的臉,讓我無處可逃。更可恨的是每當我晚上睡覺的時候,它“嗡嗡嗡”地叫個不停,害得我怎麼也睡不著,等我抓它的時候,卻又逃得無影無蹤。最讓我頭疼的是它趁我熟睡的時候,竟悄悄地叮咬我,使我滿身是包,又痛又癢。
我最喜歡的昆蟲是穿著鎧甲的大力士——獨角仙。別看它個子小,力氣卻非常大,能夠搬動相當於自己體重804倍的物體。如果按照等比例放大到人一樣,它可以用頭角舉起相當於5噸多的重物,所以它是昆蟲界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最後,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蜘蛛其實不是昆蟲,而是昆蟲的天敵。它是肉食性動物,多以昆蟲、其他蜘蛛或多足的小型動物為食。
大自然是奇妙的,昆蟲世界是奇妙的。《昆蟲王國》為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一扇門,讓我流連忘返……
超越自卑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從心理學層面瞭解了人的自卑情結,優越感和人生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實的地位感到滿意的;而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愛情,正確理解生活。
自卑感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沒有人能長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會迫使它採取行動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即使一個人已經沒有勇氣面對生活,但他仍然要設法擺脫自卑之感,不過這種人採取的方式不是設法克服自卑感,而是用一種優越感來麻醉和欺騙自己,使自卑感越積越多,因而在困難面前表現猶疑,彷徨,甚至退卻的舉動。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實際上它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動因,人類的全部文化都以自卑感為基礎。
每個人都渴望優越感的目標,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性,優越感的目標取決於每個人所賦予生活的意義,是建立在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之中的。
增加對他人,對社會的興趣,使我們真正認識到“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平等的,積極的與人合作的習慣,使我們追求奉獻社會的優越感的目標,這樣慢慢的我們會獲得成功!
超越自卑讀後感(二)
人類存在的意義在於,必須與人類發生關係否則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我們說到木頭的時候,是跟我們有關的木頭,說到石頭的時候是跟我們有關的石頭。存在的意義,其本質是受自然限制的,並且這個限制或者是天生的,或者是前人傳承的,反正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自然的限制,或者說每個人的聯繫限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資源的有限性,我們生活在一定固定的星球上,即地球,它本身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衣食住行,也包括由於我們欲望的不斷升級而希望的金錢與享受,總是有限的。物質的滿足程度無法趕上我們精神的願望。我們必須通過某種職業的方式,去獲得至少是滿足我們生存的資源
2.必須,而且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獲得或彌補資源上的不足,這就是合作,然後專業分工上的必要性,通過實踐我們知道,只有與他人不斷的合作,只有利用前人留下來的知識經驗與成果,我們才有機會擴大我們獲得資源的能力,才能使所獲得的資源超出我們生存的要求,以致於更多的更好的滿足我們的物欲。
3.對個體生命短暫的無奈以及對整個人類生命傳承的需要,我們必須與異性,建立婚姻與性的關係,這是整個人類為了持續生存而給予每個個體當然的歷史責任。這種責任做為一種自然的印記,已經固化或寫入我們的DNA及身體本能,我們的意志甚至無法控制的要去履行。
正是這種資源的有限性,造成了人們從遺傳的角度生下來就沒有安全感,怕失去一切得到的東西,這甚至是別人心理方面的不自覺暗示。但因為人類彼此理解的不透明性,因此容易產生自卑,但人們要最大化的獲得與佔有資源或成果,卻又必須與他人合作,所以必須超越自卑,把曾經對他人的警惕性,變為理解他人的動力,從而成為自己優秀的工具。
超越自卑讀後感(三)
“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自卑感並不是變態的象徵,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因此要正視自卑,承認自卑感的存在,看到它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要消除自卑感對我們信念、生活態度、人生目標等的不良影響,先要找出引起自卑的原因。小到一個眼神、姿態,大到行為、人生目標、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當發現自己的人生態度出現偏差,應該進行徹底的自我反省。自卑感和優越感是相對存在的,之所以一個人會努力追求某方面的優越感,正是他在那方面不夠自信。
“經驗並不是成功或失敗之因。我們不會被經驗過的打擊所困擾,我們只是從中取得決定個人目標之物。我們被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決定了自己,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驗,作為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時,很有可能就犯了某種錯誤。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看到某種情緒很明顯地引起了困難,而且違反了個人利益,只想改變這種情緒是完全沒有用的。它是個人生活方式的正當表現,只有改變其生活方式,才能將之斬草除根。”阿德勒把所有問題的解決歸結於奉獻與合作。首先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要讓自己走正道,並且積極向上,做對他人有意義的事。目標是很重要的,沒有目標的人,像是沒有靈魂。如果把一個人比作機器,沒有目標的人,好比沒有動力的機器,怎麼也運作不起來。但是,目標從何而來?這是個大問題。說到目標,一定與價值觀有關。
那麼一個心灰意冷的人,如何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歸結於對他人的興趣,又要如何去操作?如何讓一個自暴自棄的人,認識到她的墮落不是超凡脫俗,而是由自卑感帶來的過分自尊?又如何去糾正他年深月久的陋習與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如何改變他對這個世界以及他自己的錯誤定位,而使他從毫無意義的自我折磨與荒廢光陰的深淵中解脫出來?當然我相信發展對他人的興趣,提高社會感覺,增強合作能力,會有所助益,但是要如何做到那些確是一門學問。那些不善交際的人,該如何得到勇氣?所有的人,都按照他所認為的生活意義行動。當一個人以錯誤的方式生活是只指責他的行為,或單純的試圖讓他放棄這種生活方式,都不會有什麼效果。問題在於他在經驗的積累中所形成的生活意義。而這個意義,雖然他自己不一定認識到,但卻是他人生經驗的濃縮,是人生的根本,是信念的支柱,要改變它談何容易。
一個人為何會選擇那種生活方式,支持這種生活方式的生活意義從哪裡來?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到引起問題的原因,這是一定的。從一個人一貫的行為表現,思想、感覺、姿態、眼神等之中,瞭解他的人格。阿德勒認為,早期的記憶很重要。早期的記憶“顯示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最簡單的表現方式。阿德勒認為:“罪犯可以兩種主要類型——醜陋而被輕視以及英俊而被寵壞。”這種劃分方法的科學性姑且不論,這兩種人的心理易產生偏差是一定的。由於被輕視或過度寵愛,都容易讓人轉而關注自己,而對他人失去興趣,不利於合作精神的培養。他們因此產生對世界錯誤的看法,自己被隔離在外或所有人都應圍著他們轉,所有事情都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此就陷入了誤區。
追求優越感的方向的錯誤,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都是他們缺乏社會感覺與不合作的態度造成。自我中心的人不易於合作。罪犯的的失敗的源頭在於自身經驗引起他們對世界和自己錯誤的解釋和定位。我們這些正常人也常常因為對世界和自己的解釋和定位的偏差,引起生活意義、生活目標、生活態度的錯誤,而造成困擾。這裡可以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個人生活的重大影響。而造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活事件,我們必須把它揪出來,重新定義。()
當然觀念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只是對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存在腦海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我們現實的表現來認識自己的觀念。在改變生活方式之前,必須改變觀念。而要改變觀念,必須先對此人的觀念認識到位。也許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但是如果他沒有認識到他錯在哪裡,就不可能徹底改掉陋習。錯誤的方式可能會換一個新面目出現。
《超越自卑》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書被西方人視為瞭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書,起到了《聖經》起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