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的讀後感(一)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了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了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了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
讓我們以此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二)
當我學了《最後一課》後,就覺得這種想法是多麼愚蠢啊。
做父母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為了賺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做老師的也要關心、教育好學生,因為這些孩子們中說不定就有“救世主”呢!
可惡的德國軍隊,為什麼你們的野心要這麼大?為什麼你們不會安分地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呢?為什麼你們要這麼殘忍的對待別人?為什麼?
你們可否為法國人民想過?國家被人侵略,被人佔領會令法國人生不如死!可是為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不能死,他們要好好地活著!如果他們死了,法國將不復存在!
家長、老師、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你們醒醒吧,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儘管國家被佔領了,但是骨子裡還是法國!
可是回頭想一想,我還真是沒有資格說這些話,我自己都沒有以身作則,貪玩得很啊!因為我實在沒有什麼愁的,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但是仔細想一想又有一點後悔,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三)
《最後一課》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譚老師真是一位偉大的好老師。
譚千秋老師在地震前給學生上課,可是天公不作美,誰也不知道剛上課就地震了。譚千秋老師馬上組織同學們急忙地跑出教室,他也跟在同學們後面。可是,別的班老師告訴他,班上還有幾個同學在裡面。譚老師毫不猶豫地回去救孩子們,就再也沒出來了。()
譚老師本可以躲過這場5·12地震,可是偏偏他跑進了教室。他用自己的肩膀,把四張桌子合在一起,將黃婷婷等三名男同學藏在桌子下面,而且還叫他們抱住頭。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戰勝恐懼,譚老師再三叮囑孩子們不要說話、不要哭泣、保住體力。他呼喊著,可惜外面已經沒有人了,連一絲光亮的地方都沒有。可悲的是,餘震不斷,譚老師又受傷了。三四天后,譚老師帶著遺憾,
這部電影不但象徵著老師對同學們的關愛,還想讓我們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學會自救,學會呼救,讓我們同學知道老師的偉大。讓譚千秋老師的作為進入老師、家長、同學的心裡,讓我們知道老師是愛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第二個父母,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愛老師,愛課堂。
老師您辛苦了!
名著童年的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駡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名著童年的讀後感(二)
我驚異于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於帶著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髒以至於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裡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駡、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髒事情。這裡仿佛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氾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著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髒的臭水裡,讓他在充斥著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於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著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裡,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讚美上帝和聖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著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溫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於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沒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裡真是很感動呢。我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裡。他每日醉心於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著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醜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凱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淨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淨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心對這骯髒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於“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裡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並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後,是深深的震撼。震撼於在如此骯髒的社會中,還有這麼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儘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這是一種靈魂的高尚,他們是上帝的天使,他們是平凡的偉大。
善良,展現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性,一個民族的高度!
名著童年的讀後感(三)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沁·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裡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關於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它主要告訴我們一些關於神奇的地球、各式的武器和變幻的天像等的知識。如地球,它主要講的是地球的形成及歷史,武器主要講了坦克、飛機和軍艦,變幻的天像主要講了天空、太陽和閃電。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知道,閃電分成線形、帶形、火箭形和球形;我知道,織女星的學名叫天琴座,牛郎星的學名叫天鷹座;我還知道,颱風帶來的災難是非常可怕的。
看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識是永遠也學不盡的,所以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我一定要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學習,課後好好複習,遇到困難時更要迎難而上,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世界上的知識有很多很多,我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做一個知識豐富的人。
關於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二)
今年十一假期,我讀了一本暢銷韓國6000000冊的第一本科學漫畫——《亞馬遜叢林歷險記》。這本由韓國崔得悉和薑境孝編寫的書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主要講了毛手毛腳,單純無知的小男孩列奧與具有多種旅行經驗,博學多才的叔叔和慎重的戰略家女孩寶蘿從亞馬遜主道河逆流而上,卻不幸遭遇颮雨被困於綠色地獄——毒蟲猛獸出沒的亞馬遜叢林中。此書通過《取火記》,《設立臨時營地》與《可怕的龍捲風》等二十個詼諧而又不失嚴謹的經典篇章使這本書變得墨香四溢,令人欲罷不能。每當拿起它,我就宛如與列奧一行一起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地獄求生。這本書通過漫畫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科學知識,作者以他逼人的才華將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融入到令我捧腹大笑的漫畫中,同時也好像向我施了奪魂咒一樣把我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了這本書上,使知識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子裡。別具匠心的插圖;幽默風趣的語言和不可不知的科學原理使得這本書成為了一部生存的聖經,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小讀者與科學界和漫畫界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其中最令我百看不厭的是快去找“水樹”這一篇章。主要講的是列奧一行人口渴難忍,又不能及時找到水源,只好在叢林中尋找好壞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水樹。水樹長得酷似葛藤,只要一切開就會有水嘩啦啦地流出來。好壞樹真是太神奇了!這一篇使我充分領略到了樹世界的奇妙。
這本書使我明白的不僅僅是識字的人都看得到的知識,還有列奧一行人面對困難與逆境時,勇往直前的精神與勇氣。知識學了就是要用的,我們所缺乏的不是科學知識,而是勇氣與學以致用的習慣。不做書呆子,像列奧一樣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吧!
總而言之,這本書值得一讀!
關於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三)
最近我看了一本科普讀物,這本書的名稱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和文學家的法布林。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於昆蟲的資料,()比如說:螳螂把自己的丈夫作為每餐,拋棄自己的兒女,任其自由闖蕩;松毛蟲他們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他們形成毛蟲隊,每一隊都有一個領袖,他們還是個小小天氣預報員,能夠預報雨天之後的風暴,而且具有推測天氣的天賦……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昆蟲的資料,而且細緻又深刻地描繪了許多種昆蟲的生活和習性。
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名著童年的讀後感(二)
我驚異于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於帶著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髒以至於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裡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駡、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髒事情。這裡仿佛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氾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著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髒的臭水裡,讓他在充斥著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於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著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裡,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讚美上帝和聖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著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溫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於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沒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裡真是很感動呢。我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裡。他每日醉心於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著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醜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凱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淨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淨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心對這骯髒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於“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裡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並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後,是深深的震撼。震撼於在如此骯髒的社會中,還有這麼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儘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這是一種靈魂的高尚,他們是上帝的天使,他們是平凡的偉大。
善良,展現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性,一個民族的高度!
名著童年的讀後感(三)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沁·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裡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關於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它主要告訴我們一些關於神奇的地球、各式的武器和變幻的天像等的知識。如地球,它主要講的是地球的形成及歷史,武器主要講了坦克、飛機和軍艦,變幻的天像主要講了天空、太陽和閃電。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知道,閃電分成線形、帶形、火箭形和球形;我知道,織女星的學名叫天琴座,牛郎星的學名叫天鷹座;我還知道,颱風帶來的災難是非常可怕的。
看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識是永遠也學不盡的,所以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我一定要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學習,課後好好複習,遇到困難時更要迎難而上,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世界上的知識有很多很多,我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做一個知識豐富的人。
關於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二)
今年十一假期,我讀了一本暢銷韓國6000000冊的第一本科學漫畫——《亞馬遜叢林歷險記》。這本由韓國崔得悉和薑境孝編寫的書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主要講了毛手毛腳,單純無知的小男孩列奧與具有多種旅行經驗,博學多才的叔叔和慎重的戰略家女孩寶蘿從亞馬遜主道河逆流而上,卻不幸遭遇颮雨被困於綠色地獄——毒蟲猛獸出沒的亞馬遜叢林中。此書通過《取火記》,《設立臨時營地》與《可怕的龍捲風》等二十個詼諧而又不失嚴謹的經典篇章使這本書變得墨香四溢,令人欲罷不能。每當拿起它,我就宛如與列奧一行一起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地獄求生。這本書通過漫畫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科學知識,作者以他逼人的才華將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融入到令我捧腹大笑的漫畫中,同時也好像向我施了奪魂咒一樣把我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了這本書上,使知識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子裡。別具匠心的插圖;幽默風趣的語言和不可不知的科學原理使得這本書成為了一部生存的聖經,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小讀者與科學界和漫畫界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其中最令我百看不厭的是快去找“水樹”這一篇章。主要講的是列奧一行人口渴難忍,又不能及時找到水源,只好在叢林中尋找好壞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水樹。水樹長得酷似葛藤,只要一切開就會有水嘩啦啦地流出來。好壞樹真是太神奇了!這一篇使我充分領略到了樹世界的奇妙。
這本書使我明白的不僅僅是識字的人都看得到的知識,還有列奧一行人面對困難與逆境時,勇往直前的精神與勇氣。知識學了就是要用的,我們所缺乏的不是科學知識,而是勇氣與學以致用的習慣。不做書呆子,像列奧一樣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吧!
總而言之,這本書值得一讀!
關於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三)
最近我看了一本科普讀物,這本書的名稱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和文學家的法布林。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於昆蟲的資料,()比如說:螳螂把自己的丈夫作為每餐,拋棄自己的兒女,任其自由闖蕩;松毛蟲他們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他們形成毛蟲隊,每一隊都有一個領袖,他們還是個小小天氣預報員,能夠預報雨天之後的風暴,而且具有推測天氣的天賦……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昆蟲的資料,而且細緻又深刻地描繪了許多種昆蟲的生活和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