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少年愛因斯坦讀後感

少年愛因斯坦讀後感(一)

少年愛因斯坦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小阿爾伯特”。

少年愛因斯坦是一個非常沉靜的孩子,還是一個非常孤避的孩子。他一出生後後腦勺就大大的,而且長得十分不均稱,母親常常覺的自己生了一個醜八怪小孩,祖母也認為自己的孫子長的太胖了。

不過,愛因斯坦還有一種令父母非常擔心的壞毛病,就是學說話時特別晚,到四五歲時還不會和別人說話。

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怪孩子。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知道了,愛因斯坦的表達能力雖然十分的差,但是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思考,

我覺的這個習慣很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故事使我懂的得了;只要遇到自己不會的難題,就一定要自己去認真思考,不要重是動不動就問被人、依靠被人或者順口就說;這題我不會做。

我喜歡這個故事的第三十段,三十段的內容是;這一年,阿爾伯特(就是愛因斯坦)看到一本歐幾裡得品面幾何學。他捧著人這本“聖神”的小書,讀的如癡如醉。那一個個嚴密的幾何定理,竟使人不能產生半點懷疑。他對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嚴整規律和寬廣的世界肅然起敬。

我喜歡這段落是因為我喜歡愛因斯坦那如癡如醉的樣子,因為,一想起如初如醉這個詞語,我就會想起我小的時候那讓人忍不住想大笑的樣子。


少年愛因斯坦讀後感(二)

一天,我看到一本書《少年愛因斯坦》。

晚上我做完功課就捧起這本書讀起來。咦,多麼希奇,在高速運動的世界裡,一把尺的長度竟會變短了,簡直不可思議!這時,相對論仿佛籠上了一層面紗,充滿了神秘感。好奇心驅使我往下讀,作者用最通俗、使人容接受的語言,把我引入了新奇的世界。我的心在興奮地跳著,我津津有味地咀嚼著每一個字,神秘的面紗漸漸地掀開了,不可議的結論變成顯而易見的了。這本書就象一個小視窗,讓我窺見了現代物理學的一角。狹義相對論一章讀完了,我感到異常愉快,就好似大熱天吃了一塊大冰磚一般的舒服。已經很晚了,我又繼續讀著,同時我仿佛看到愛因斯坦在深夜勤奮地寫這本書的情景。

“是啊!愛因斯坦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的。”我這樣想著。我翻開了新的一章:“廣義相對論”,越讀越感到困難,感到迷惑,有些文字,連連讀了幾遍還不能理解,眼前的字跡也有些模糊了。我接連打了幾個呵欠,夜已深了,家裡人都已入睡,可是空間和時間在我腦中縈繞,再也甩不開啦。我泡了杯濃茶,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又坐下讀了起來。可能是我的數學基礎不扎實,想像力不豐富的緣故吧,我並沒有完全讀懂這一部分內容,但我還是讀了一遍。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眼前突然展現出一個寬廣的領域。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看到了新世界,我也發現了自己知識的不足,促使我加倍努力來彌補這個缺陷。
也許,將來我會應用相對論這個銳利的武器,去開墾微觀世界的領地。那時候,我一定不會忘記曾給我引過路的一本書──《少年愛因斯坦》。


少年愛因斯坦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我知道了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城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讀書很吃力,常常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還問一些老師答不上來的“奇怪”的問題,以至於一位老師預言他長大後不會有什麼出息。但這些都沒有令他退卻,依然照自已的意願努力學習和鑽研。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便把自然界看做是“一個偉大而永恆的謎”,並立志長大以後要去探索和揭開這個“謎底”。

最終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在西方乃至世界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

以前我是一個經常半途而廢的人,媽媽讓我學毛筆,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好奇,就很認真的去學了,可好奇心一過,就覺得學毛筆枯燥無味,一點也不想學了,今天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在我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也不一定都是聰明的,但通過自已的努力和探索,最終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學習愛因斯坦的自強不息,勇於探索的精神,長大了也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一)

以前,我動不動就跟父母要這要那,要吃的,要穿的,要用的,要玩的……可當我讀了《對孩子說人話》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對孩子說人話》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發生在一位8歲的男孩身上的事。男孩興高采烈地對作者說,只要他架子鼓過7級後,他媽媽就給他買一個蘋果牌的手機。男孩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當作者對他說了一番“人話”後,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動不動就跟父母要錢是不對的,父母賺錢很不容易。再說了一個學生,每天的責任之一就是學習,不能因為學得好了,就要獎勵。

看這篇故事時,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以前不就和故事中的那個8歲男孩一樣嗎?有一次,我數學考了100分,於是對爸爸說:“爸爸,我考了100分,應該給我買一輛自行車獎勵我。”現在想起來,自己是多麼不對啊!學習是自己的事,考100分是應該的呀。現在,當我再跟父母要獎勵時,我會問自己:你有資格跟父母提條件嗎?你幫父母洗碗了嗎?你幫父母洗衣服了嗎?你幫父母拖過地了嗎?父母下班回家後,你問過他們累不累嗎?顯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就會告訴自己,你沒有資格向父母提要求。

我們一定要記住: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我們的父母無償提供的,父母並沒有向我們索取回報,我們又怎能向他們索要獎勵!最起碼每位同學得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好,我想這也是父母最想要的回報!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二)

《對孩子說人話》這篇文章透視了當今社會的孩子生來就生活在蜜罐裡,嬌慣在家長們的不知不覺中形成。以至於孩子們缺乏自立,主導等問題尤為嚴重,這的卻是一個值得提醒的課題。重視教育,德,質,體應全面發展。

在我看來現在首先讓孩子學會理解,學會感恩,現在的小孩感恩之心太缺乏,由於嬌慣和家長們的凡事替他們做,讓孩子也基本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是理所當然。所以通過這個故事警示家長們好好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吧,自立便會自強,才能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理解,也自然會感恩,懂事。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三)

讀了這篇文章《對孩子說人話》:講的是一位家長為讓孩子見見世面,在暑假裡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國外一位朋友家,請朋友照顧一個月。當兒子來到國外,這位朋友告訴孩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但我告訴你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的,你爸爸也不欠我的,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起床後自己做早餐,自己洗衣服,還有這邊有張地圖,你想出去,自己看清地圖自己去,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希望你來不要給我增添麻煩。當時孩子心中觸動很大,因為在家裡他的一切一直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是啊,這位朋友說的錯,他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是個13歲的孩子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情了。因此一個月,他回國後,他的家人發現,這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了,他回管理自己的一切。他的父母對國外的朋友佩服的五體投地,問他: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的孩子一個月時間長大了。朋友告訴他,我沒做什麼,我只是“對孩子說了人話”

“對孩子說人話”多麼樸實的一句話啊!一句話改變一個孩子,一個月讓一個孩子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這就使我想到我們現在的孩子,個個是家中的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唯恐對不起自己的孩子,虧待了孩子。寧願自己自己苦一點,累一點,總是無節制地滿足孩子。但孩子還是不爭氣,不體貼,不刻苦、、、、這就叫栽什麼樹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如果我們做父母的都能像這位國外的朋友一樣,把孩子當成人一樣與他們對話,孩子就會懂許多道理。對孩子要說人話!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人,這是必須的,因為他們不是小貓小狗,光需要寵愛是不夠的。他們是人!

對孩子說人話,意思就是對孩子說大人的話,讓孩子在父母或長輩對自己說的話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有所收穫。

作者“吳霜”在遇到一個8歲的小男孩時,對他說了影響他一生的話,讓他明白了做該做的事,不能收取不當回報。文中的小男孩要進行架子鼓考級,母親答應:考取七級給他買一隻蘋果手機。但考七級完全是學習的責任,要什麼獎勵呢?父母掙錢容易麼?他跟媽媽要這要那,你給媽媽什麼了?我們也不能過於依靠父母,要學會體諒。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勤儉節約,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而不是向父母亂提要求!

所以我讀了這篇文章,內心澎湃如大海,對照反觀自己以前的行為,汗顏哪!它使我明白了做人處事的道理。我想,天下父母都該對孩子以恰如其分的尊重和責任,不溺愛不護短!讓他們經歷風雨,笑對人生!

愛因斯坦的讀後感(一)

愛因斯坦,一個熟知的名字。我前幾天讀了《愛因斯坦傳》。

他並不是天生的聰明。他也曾犯過錯誤,而他的成功,來源於他的思考與觀察。如果沒有他的細心觀察,他還只是個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還不可能寫出如果多的論文;如果他沒有經過周密的思考,那麼他就不可能為世界作出那麼多貢獻!愛因斯坦本就是個普通人,要真說他與別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對新事物的態度與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會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過,但是愛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專注地思考,最後得出結果,這也就是他偉大之處,同時也是他能做出這麼多貢獻的原因。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甘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挫就會退縮,會掩飾,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探索正確答案或是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才是失敗時應該做的。如果因為失敗而半途而廢,那將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退縮、逃避、掩飾,而是應該分析失敗原因後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對於成功,愛因斯坦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平靜,雖然那一天早上改變了他的一生,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成功就放棄或停止過他的研究,他繼續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的讀後感(二)

近段熱衷網上購書,無意發現一本青少年讀物——《愛因斯坦》,也許是學物理的緣故,也許是想給上初中的侄子讀吧,點擊一下就購買了。

剛搬進新家,尚無電視可看,於是和侄女侄子讀書就成了無聊時的唯一。隨手拿一本翻看,就看到了《愛因斯坦》,原想是青少讀物,一定無趣,誰知竟一口氣讀完了。簡是簡單了些,可內容豐滿,各個階段都提到了,而且很適合中學生的口味,於是強烈推薦給侄子石頭。恰巧他暑假作業要求寫一篇讀後感。這不,我倆就寫將起來。此時此刻對面石頭的鋼筆在紙上嗒嗒嗒嗒的敲打著,不知寫的怎樣了。

其實關於愛因斯坦的經歷也知道的,什麼猶太人了,三歲才會說了,什麼小提琴了,什麼娶了個坡腳妻子了,什麼諾貝爾了,什麼原子彈了,什麼這什麼那了,……但看完這本小書,愛因斯坦再一次鮮活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成績超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愛因斯坦竟然沒有被留校,其中糾纏多少難以言表的內情。走出校園的愛因斯坦像極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自找出路。一份份求職書(這可是一筆一劃手寫的啊)通過郵局而再無音信,其沮喪鬱悶可以想見。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他都沒有加入啃老族。他用家教、代課教師等零工收入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他所鍾愛的理論物理研究。

愛因斯坦運氣不錯,好朋友給他介紹了專利局的工作。對於愛因斯坦,這工作不但輕鬆而且收入頗豐。看到這裡,俺真擔心他安於現狀,從此迷上衣食無憂的公務員生活,啊!那物理學史該怎樣寫了呢?好在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而不是我。他充分利用專利局工作的輕鬆和局長富有人情的寬容,偷偷地從事著物理研究。於是,科學界發生了大地震,這震源就是——相對論!我已記不清給多少學生講過”相對論“了,但不知道學生知道了多少,不過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諾貝爾獎得主,但是否知道他因何成就而獲此殊榮呢?不是相對論啊!奇怪吧?諾貝爾獎委員會發給愛因斯坦的電報是這麼說的:”鑒於您在光電效應規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您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其他貢獻,特授予您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獎“。原來這”其他貢獻“就是指相對論。大名鼎鼎的”相對論“竟然不能大大方方的獲獎,阻力來自無知抑或嫉妒?看來”羡慕嫉妒恨“遍佈全球,貫穿古今啊!

這本小書還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愛因斯坦舉辦小提琴音樂會。愛因斯坦是一位元物理名人,但他竟然也是一位准專業的小提琴手,這讓物理老師的我深感自豪。我常常給學生提到這一點,其實物理老師也不都是刻板無趣的。想想今年的我校組辦的大合唱比賽,俺物理系的大合唱竟然被人津津樂道了好些日子呢。

向愛因斯坦學習!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愛因斯坦的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我知道了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城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讀書很吃力,常常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還問一些老師答不上來的“奇怪”的問題,以至於一位老師預言他長大後不會有什麼出息。但這些都沒有令他退卻,依然照自已的意願努力學習和鑽研。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便把自然界看做是“一個偉大而永恆的謎”,並立志長大以後要去探索和揭開這個“謎底”。最終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在西方乃至世界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

以前我是一個經常半途而廢的人,媽媽讓我學毛筆,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好奇,就很認真的去學了,可好奇心一過,就覺得學毛筆枯燥無味,一點也不想學了,今天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在我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也不一定都是聰明的,但通過自已的努力和探索,最終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學習愛因斯坦的自強不息,勇於探索的精神,長大了也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現在,當我再跟父母要獎勵時,我會問自己:你有資格跟父母提條件嗎?你幫父母洗碗了嗎?你幫父母洗衣服了嗎?你幫父母拖過地了嗎?父母下班回家後,你問過他們累不累嗎?顯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就會告訴自己,你沒有資格向父母提要求。

我們一定要記住: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我們的父母無償提供的,父母並沒有向我們索取回報,我們又怎能向他們索要獎勵!最起碼每位同學得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好,我想這也是父母最想要的回報!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二)

《對孩子說人話》這篇文章透視了當今社會的孩子生來就生活在蜜罐裡,嬌慣在家長們的不知不覺中形成。以至於孩子們缺乏自立,主導等問題尤為嚴重,這的卻是一個值得提醒的課題。重視教育,德,質,體應全面發展。

在我看來現在首先讓孩子學會理解,學會感恩,現在的小孩感恩之心太缺乏,由於嬌慣和家長們的凡事替他們做,讓孩子也基本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是理所當然。所以通過這個故事警示家長們好好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吧,自立便會自強,才能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理解,也自然會感恩,懂事。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三)

讀了這篇文章《對孩子說人話》:講的是一位家長為讓孩子見見世面,在暑假裡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國外一位朋友家,請朋友照顧一個月。當兒子來到國外,這位朋友告訴孩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但我告訴你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的,你爸爸也不欠我的,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起床後自己做早餐,自己洗衣服,還有這邊有張地圖,你想出去,自己看清地圖自己去,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希望你來不要給我增添麻煩。當時孩子心中觸動很大,因為在家裡他的一切一直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是啊,這位朋友說的錯,他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是個13歲的孩子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情了。因此一個月,他回國後,他的家人發現,這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了,他回管理自己的一切。他的父母對國外的朋友佩服的五體投地,問他: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的孩子一個月時間長大了。朋友告訴他,我沒做什麼,我只是“對孩子說了人話”

“對孩子說人話”多麼樸實的一句話啊!一句話改變一個孩子,一個月讓一個孩子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這就使我想到我們現在的孩子,個個是家中的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唯恐對不起自己的孩子,虧待了孩子。寧願自己自己苦一點,累一點,總是無節制地滿足孩子。但孩子還是不爭氣,不體貼,不刻苦、、、、這就叫栽什麼樹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如果我們做父母的都能像這位國外的朋友一樣,把孩子當成人一樣與他們對話,孩子就會懂許多道理。對孩子要說人話!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人,這是必須的,因為他們不是小貓小狗,光需要寵愛是不夠的。他們是人!

對孩子說人話,意思就是對孩子說大人的話,讓孩子在父母或長輩對自己說的話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有所收穫。

作者“吳霜”在遇到一個8歲的小男孩時,對他說了影響他一生的話,讓他明白了做該做的事,不能收取不當回報。文中的小男孩要進行架子鼓考級,母親答應:考取七級給他買一隻蘋果手機。但考七級完全是學習的責任,要什麼獎勵呢?父母掙錢容易麼?他跟媽媽要這要那,你給媽媽什麼了?我們也不能過於依靠父母,要學會體諒。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勤儉節約,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而不是向父母亂提要求!

所以我讀了這篇文章,內心澎湃如大海,對照反觀自己以前的行為,汗顏哪!它使我明白了做人處事的道理。我想,天下父母都該對孩子以恰如其分的尊重和責任,不溺愛不護短!讓他們經歷風雨,笑對人生!

愛因斯坦的讀後感(一)

愛因斯坦,一個熟知的名字。我前幾天讀了《愛因斯坦傳》。

他並不是天生的聰明。他也曾犯過錯誤,而他的成功,來源於他的思考與觀察。如果沒有他的細心觀察,他還只是個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還不可能寫出如果多的論文;如果他沒有經過周密的思考,那麼他就不可能為世界作出那麼多貢獻!愛因斯坦本就是個普通人,要真說他與別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對新事物的態度與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會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過,但是愛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專注地思考,最後得出結果,這也就是他偉大之處,同時也是他能做出這麼多貢獻的原因。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甘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挫就會退縮,會掩飾,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探索正確答案或是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才是失敗時應該做的。如果因為失敗而半途而廢,那將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退縮、逃避、掩飾,而是應該分析失敗原因後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對於成功,愛因斯坦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平靜,雖然那一天早上改變了他的一生,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成功就放棄或停止過他的研究,他繼續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的讀後感(二)

近段熱衷網上購書,無意發現一本青少年讀物——《愛因斯坦》,也許是學物理的緣故,也許是想給上初中的侄子讀吧,點擊一下就購買了。

剛搬進新家,尚無電視可看,於是和侄女侄子讀書就成了無聊時的唯一。隨手拿一本翻看,就看到了《愛因斯坦》,原想是青少讀物,一定無趣,誰知竟一口氣讀完了。簡是簡單了些,可內容豐滿,各個階段都提到了,而且很適合中學生的口味,於是強烈推薦給侄子石頭。恰巧他暑假作業要求寫一篇讀後感。這不,我倆就寫將起來。此時此刻對面石頭的鋼筆在紙上嗒嗒嗒嗒的敲打著,不知寫的怎樣了。

其實關於愛因斯坦的經歷也知道的,什麼猶太人了,三歲才會說了,什麼小提琴了,什麼娶了個坡腳妻子了,什麼諾貝爾了,什麼原子彈了,什麼這什麼那了,……但看完這本小書,愛因斯坦再一次鮮活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成績超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愛因斯坦竟然沒有被留校,其中糾纏多少難以言表的內情。走出校園的愛因斯坦像極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自找出路。一份份求職書(這可是一筆一劃手寫的啊)通過郵局而再無音信,其沮喪鬱悶可以想見。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他都沒有加入啃老族。他用家教、代課教師等零工收入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他所鍾愛的理論物理研究。

愛因斯坦運氣不錯,好朋友給他介紹了專利局的工作。對於愛因斯坦,這工作不但輕鬆而且收入頗豐。看到這裡,俺真擔心他安於現狀,從此迷上衣食無憂的公務員生活,啊!那物理學史該怎樣寫了呢?好在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而不是我。他充分利用專利局工作的輕鬆和局長富有人情的寬容,偷偷地從事著物理研究。於是,科學界發生了大地震,這震源就是——相對論!我已記不清給多少學生講過”相對論“了,但不知道學生知道了多少,不過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諾貝爾獎得主,但是否知道他因何成就而獲此殊榮呢?不是相對論啊!奇怪吧?諾貝爾獎委員會發給愛因斯坦的電報是這麼說的:”鑒於您在光電效應規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您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其他貢獻,特授予您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獎“。原來這”其他貢獻“就是指相對論。大名鼎鼎的”相對論“竟然不能大大方方的獲獎,阻力來自無知抑或嫉妒?看來”羡慕嫉妒恨“遍佈全球,貫穿古今啊!

這本小書還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愛因斯坦舉辦小提琴音樂會。愛因斯坦是一位元物理名人,但他竟然也是一位准專業的小提琴手,這讓物理老師的我深感自豪。我常常給學生提到這一點,其實物理老師也不都是刻板無趣的。想想今年的我校組辦的大合唱比賽,俺物理系的大合唱竟然被人津津樂道了好些日子呢。

向愛因斯坦學習!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愛因斯坦的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我知道了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城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讀書很吃力,常常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還問一些老師答不上來的“奇怪”的問題,以至於一位老師預言他長大後不會有什麼出息。但這些都沒有令他退卻,依然照自已的意願努力學習和鑽研。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便把自然界看做是“一個偉大而永恆的謎”,並立志長大以後要去探索和揭開這個“謎底”。最終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在西方乃至世界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

以前我是一個經常半途而廢的人,媽媽讓我學毛筆,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好奇,就很認真的去學了,可好奇心一過,就覺得學毛筆枯燥無味,一點也不想學了,今天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在我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也不一定都是聰明的,但通過自已的努力和探索,最終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學習愛因斯坦的自強不息,勇於探索的精神,長大了也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