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號教室讀後感(一)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不過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為什麼是56號奇跡是什麼呢?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認真地研讀起來,然後也慢慢地走進了這間教室……
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 的外國老師說的,從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
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的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些你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但班裡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裡,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遠只有40平米。
而雷夫老師的教室卻是無比的寬敞,與這位"外老師"比起來,
“什麼也阻擋不了一個有創意,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我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我不停地進出於各個圖書館為孩子們借書看。在離開某個圖書館後的一個小時內,我會改頭換面地再次進行借同樣的書,有時會戴上眼鏡,有時會戴上帽子,有時還會戴個假鬍子。”
正如雷夫老師所說:“即使規矩阻礙了你,假如你真是一個好老師,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沒有了"愛",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覺得教書枯燥是因為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太計較於"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 ,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
正如所說:唯有出自內心的關懷與真愛,才能創造出人間的“奇跡”,
第五十六號教室讀後感(二)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看一下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跡。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復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反復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我們正是可以學習雷夫老師這種教育的精神,這不是舶來品,教育是共同的,讓我們每一間教室都成為孩子們的56號教室吧。
第五十六號教室讀後感(三)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說它好,恐怕至少有這麼三方面的原因:
一、作為同行,這本書給我以心靈的滋養
與作者雷夫一樣,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讀著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
1、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老師。
雷夫老師敢於講真話,敢於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讀者的面前。在自序中他就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淩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很有個性,儘管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裡的話講出來,真實地表達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醜。
他還敢於講美國教育的真話。在書中,他多次例舉了自己所在學校以及其他學校老師的一些做法,並直言不諱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批評意見。同時,他也直截了當地對他所在的州進行的“標準化測驗”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頗有些魯迅先生筆下“棗樹直刺天空”的感覺。
我個人覺得雷夫老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安、痛苦,敢於面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為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勇氣,是他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這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老師。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裡,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用國家督學,原省教科所成尚榮所長的話說就是“教育,從兒童立場出發”。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因為時間的關係,在這兒不再贅述。
應該這樣說,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
3、這是一個多麼有智慧的老師。
一名好教師要成長,必須得善於反思和總結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認識到當今“速食”社會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戰困難的原因的時候,他果斷地提出了“成功無捷徑”的理念,培養孩子們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的態度;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並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最可貴的是,他在遇到問題時,絕對不是先從客觀方面去找原因,找藉口,而是進行積極思考,及時去糾正自己的觀點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腦去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去擺脫困擾。在他心情的調色盤裡,即便是偶然會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將它塗抹成暖色。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智慧是他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
二、作為參與學校管理的人,這本書給我以深刻的啟發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常常自然而然地用學校管理者的視角去看待雷夫老師的教育行為。因此,讀著這本書,尤其是某些章節的時候,我的內心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
在學校,我分管的是教學教學管理,我們吳橋實驗小學近幾年重點是以語文學科特色建設為突破口來推進學科管理的,我們在語文學科領域的閱讀、習作等幾方面作了不少嘗試。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覺雷夫老師的很多想法,甚至是做法與我們學校的一些做法與想法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作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他的這些認識,也正是我們學校在實踐中所思考的一些東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教室裡組織學生開展的“少年創作計畫”與我們學校幾年來一直推行的“活頁作文”就有不少一致的地方:同樣是學生自己的作文,同樣需要學生將作文彙編成冊,同樣需要給書加上封面,編寫目錄,配上插圖。用雷夫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很費功夫,但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從頭到尾完成一本書的感覺。”所以,在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還真有些“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讀著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這本書給學校管理者的啟發絕非我今天所談的這些,還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因為時間的關係且作下回分解。
三、作為孩子的母親,這本書給我以方法的依靠
我和在座的許多女教師一樣,都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並不是一回事,我也常常感歎自己的“育兒經”儲備不足。這本書恰好是一本很不錯的家庭教育書籍,不管怎樣,讀了它,我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這正如本書的推薦人之一的尹建莉在文中所說的“這本書非常適合家長讀,讓第56號教室的根基延伸進你的家中。”
雷夫老師在書中提出的“道德發展六階段”是不得不說的內容,我個人覺得它是本書相當出彩的一部分內容。他提出的“六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我看完這本書後,就把這幾句話寫下來,壓在我女兒平時用的書桌的玻璃下。現在,我已經開始“使用”它了。我發現,用上它後,教育孩子似乎都變得簡單多了。
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都知道,這本書還傳遞出不少先進的家庭教育觀,教給家長不少方法,例如開家庭讀書會等等。我想,雖然我們身處不同的國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有其相通之處的。
最後,我還是想用尹建莉在書中說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交流——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
哲理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這本書,她通過故事形式,讓我理解最深的人生哲理。正如書名一樣,把書放在枕邊,在寂寞無聊或苦悶彷徨的時候,打開她,不管你是淺嘗,還是深品,她都會給你指導,給你安慰,給你鼓舞,給你力量!
“成功的人不是從未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的人”、“只要你不屈服,不向命運低頭,就能夠把握命運,戰勝一切障礙”、“聰明人會從失敗中得到教訓。而失敗者卻常常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不能從去中獲得任何經驗”、……這一些哲理深深的打動著我,鼓舞著我。
不論做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儘量避免失敗或走彎路,我們都胸懷夢想,為了夢想奮鬥。而這本書正是讓我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輕鬆而又瀟灑地生活的一盞明燈。她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畫龍點睛的點評,使我在閱讀中得到啟迪,學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冷靜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敗。
人生如給自己“造房子”。我們漫不經心的“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總是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了。
把你自己當成那個木匠吧,想像你的房子構造,建造起它來。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能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的優美、高貴。就讓我們精心地建造我們的房子,讓它永遠都那麼美麗,讓自己可以在裡面徜徉。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每個人都會時常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和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法和心態信念等等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如果你想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你想領略枕邊的人生哲理,那麼,請你把這本書放在你床頭!
哲理讀後感(二)
我讀了《人生感悟枕邊書》後,眼前一片光明。這是一本感悟書,“心靈的頓悟,不一定來自於長篇巨作,可能來自於一個細節,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一滴水中就蘊育著浩瀚的大海,一個故事中就孕育著博大的智慧。”
從每一篇文章都會使我受益匪淺,我仿佛從書中看到了人生的真諦,跟一群人來交流自己的感悟,如“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他始終記得他母親的話‘人生如手中的牌,發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樣的牌你必須拿著,你能做的是盡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結果’。”再如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曾經對蘇東坡說過;“因為內心裡有什麼,外在才能看到什麼,心中有佛,看別人才是佛;心中有屎,看到別人就是屎啊!”這句話雖說不好聽,但其實很有道理。從中我體會到了,心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在一次次困難與挫折中站起來,眼前一片光明,用陽光的心態去看待一切。
一位老者曾經說過;“如果你只邀請財富或成功,其他兩個都不會跟進來:而你邀請愛的話,那麼無論愛走到那裡,我們都會跟隨。”愛是財富和成功無法買到的,反之,愛是最珍貴的寶物,它是獨一無二的。
《孫子兵法》有說,“激木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人生也如此,沒有人為你等待,沒有機會為你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才能會贏。還有一些故事因為無法簡單說起,所以只寫這麼多了,一些哲理都在這本書裡,用最樸實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語句表現出來。這本書我真的非常喜歡,看了又看,讀了又讀,每一次從中感受到的都會比第一次更深刻。
哲理讀後感(三)
寒假中,我讀了《一生要懂得的100個做人哲理》,書中的每個故事真實感人,充滿人生哲理。我最喜歡《和自己比賽》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哈威麥凱在第10次參加馬拉松,在剩下最後一英里時,見到第100次參加比賽的朋友希丹臉色不好,便對他說:“你該享福了,何必強迫自己參賽呢?”而希丹說,在第十英里時就跑不動了,但對馬拉松好手來說,第十英里根本算不上什麼,在最後15英里,鼓起勇氣跑過終點。希丹的運動精神一直挺到最後。
馬拉松運動者的精神令人佩服,當我讀到“生活中的馬拉松不是和其他的3800名跑著競賽,這是一場你和自己的競賽”時,感慨萬千。有一些人做事經常半途而廢,那是因為他們稍微遇到些困難,總是愛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不能堅持下去,當然就不能獲得成功。()
生活中,我們不就是找各種藉口來推辭自己的責任嗎?
有一次,家裡包餃子,我還是一個初學者。我學著大人的樣子,一手拿著餃子皮,一手用筷子夾了一大塊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對折,再用手指頭捏出花邊來。呀!一個大洞“冒”了出來,真是難看到了極點。我對自己安慰道:“是餃子皮太薄了,重包一個。”我又按照食譜上說的做了一遍,結果包的餃子看起來活像一個胖娃娃。我又開始找藉口了:“是食譜上寫的不對,不是本小姐技術差!”就這樣,我又一連包了五六個,不是餡太多脹破皮,就是餡太少,感到松松的。後來,索性就不包了。現在想來,其實是自己的水準太差,又不虛心學習。如果當時能堅持練習包餃子,也許就會包成功。
儘管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裡的話講出來,真實地表達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醜。他還敢於講美國教育的真話。在書中,他多次例舉了自己所在學校以及其他學校老師的一些做法,並直言不諱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批評意見。同時,他也直截了當地對他所在的州進行的“標準化測驗”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頗有些魯迅先生筆下“棗樹直刺天空”的感覺。
我個人覺得雷夫老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安、痛苦,敢於面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為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勇氣,是他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這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老師。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裡,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用國家督學,原省教科所成尚榮所長的話說就是“教育,從兒童立場出發”。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因為時間的關係,在這兒不再贅述。
應該這樣說,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
3、這是一個多麼有智慧的老師。
一名好教師要成長,必須得善於反思和總結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認識到當今“速食”社會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戰困難的原因的時候,他果斷地提出了“成功無捷徑”的理念,培養孩子們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的態度;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並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最可貴的是,他在遇到問題時,絕對不是先從客觀方面去找原因,找藉口,而是進行積極思考,及時去糾正自己的觀點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腦去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去擺脫困擾。在他心情的調色盤裡,即便是偶然會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將它塗抹成暖色。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智慧是他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
二、作為參與學校管理的人,這本書給我以深刻的啟發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常常自然而然地用學校管理者的視角去看待雷夫老師的教育行為。因此,讀著這本書,尤其是某些章節的時候,我的內心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
在學校,我分管的是教學教學管理,我們吳橋實驗小學近幾年重點是以語文學科特色建設為突破口來推進學科管理的,我們在語文學科領域的閱讀、習作等幾方面作了不少嘗試。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覺雷夫老師的很多想法,甚至是做法與我們學校的一些做法與想法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作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他的這些認識,也正是我們學校在實踐中所思考的一些東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教室裡組織學生開展的“少年創作計畫”與我們學校幾年來一直推行的“活頁作文”就有不少一致的地方:同樣是學生自己的作文,同樣需要學生將作文彙編成冊,同樣需要給書加上封面,編寫目錄,配上插圖。用雷夫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很費功夫,但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從頭到尾完成一本書的感覺。”所以,在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還真有些“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讀著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這本書給學校管理者的啟發絕非我今天所談的這些,還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因為時間的關係且作下回分解。
三、作為孩子的母親,這本書給我以方法的依靠
我和在座的許多女教師一樣,都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並不是一回事,我也常常感歎自己的“育兒經”儲備不足。這本書恰好是一本很不錯的家庭教育書籍,不管怎樣,讀了它,我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這正如本書的推薦人之一的尹建莉在文中所說的“這本書非常適合家長讀,讓第56號教室的根基延伸進你的家中。”
雷夫老師在書中提出的“道德發展六階段”是不得不說的內容,我個人覺得它是本書相當出彩的一部分內容。他提出的“六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我看完這本書後,就把這幾句話寫下來,壓在我女兒平時用的書桌的玻璃下。現在,我已經開始“使用”它了。我發現,用上它後,教育孩子似乎都變得簡單多了。
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都知道,這本書還傳遞出不少先進的家庭教育觀,教給家長不少方法,例如開家庭讀書會等等。我想,雖然我們身處不同的國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有其相通之處的。
最後,我還是想用尹建莉在書中說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交流——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
哲理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這本書,她通過故事形式,讓我理解最深的人生哲理。正如書名一樣,把書放在枕邊,在寂寞無聊或苦悶彷徨的時候,打開她,不管你是淺嘗,還是深品,她都會給你指導,給你安慰,給你鼓舞,給你力量!
“成功的人不是從未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的人”、“只要你不屈服,不向命運低頭,就能夠把握命運,戰勝一切障礙”、“聰明人會從失敗中得到教訓。而失敗者卻常常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不能從去中獲得任何經驗”、……這一些哲理深深的打動著我,鼓舞著我。
不論做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儘量避免失敗或走彎路,我們都胸懷夢想,為了夢想奮鬥。而這本書正是讓我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輕鬆而又瀟灑地生活的一盞明燈。她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畫龍點睛的點評,使我在閱讀中得到啟迪,學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冷靜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敗。
人生如給自己“造房子”。我們漫不經心的“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總是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了。
把你自己當成那個木匠吧,想像你的房子構造,建造起它來。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能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的優美、高貴。就讓我們精心地建造我們的房子,讓它永遠都那麼美麗,讓自己可以在裡面徜徉。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每個人都會時常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和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法和心態信念等等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如果你想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你想領略枕邊的人生哲理,那麼,請你把這本書放在你床頭!
哲理讀後感(二)
我讀了《人生感悟枕邊書》後,眼前一片光明。這是一本感悟書,“心靈的頓悟,不一定來自於長篇巨作,可能來自於一個細節,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一滴水中就蘊育著浩瀚的大海,一個故事中就孕育著博大的智慧。”
從每一篇文章都會使我受益匪淺,我仿佛從書中看到了人生的真諦,跟一群人來交流自己的感悟,如“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他始終記得他母親的話‘人生如手中的牌,發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樣的牌你必須拿著,你能做的是盡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結果’。”再如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曾經對蘇東坡說過;“因為內心裡有什麼,外在才能看到什麼,心中有佛,看別人才是佛;心中有屎,看到別人就是屎啊!”這句話雖說不好聽,但其實很有道理。從中我體會到了,心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在一次次困難與挫折中站起來,眼前一片光明,用陽光的心態去看待一切。
一位老者曾經說過;“如果你只邀請財富或成功,其他兩個都不會跟進來:而你邀請愛的話,那麼無論愛走到那裡,我們都會跟隨。”愛是財富和成功無法買到的,反之,愛是最珍貴的寶物,它是獨一無二的。
《孫子兵法》有說,“激木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人生也如此,沒有人為你等待,沒有機會為你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才能會贏。還有一些故事因為無法簡單說起,所以只寫這麼多了,一些哲理都在這本書裡,用最樸實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語句表現出來。這本書我真的非常喜歡,看了又看,讀了又讀,每一次從中感受到的都會比第一次更深刻。
哲理讀後感(三)
寒假中,我讀了《一生要懂得的100個做人哲理》,書中的每個故事真實感人,充滿人生哲理。我最喜歡《和自己比賽》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哈威麥凱在第10次參加馬拉松,在剩下最後一英里時,見到第100次參加比賽的朋友希丹臉色不好,便對他說:“你該享福了,何必強迫自己參賽呢?”而希丹說,在第十英里時就跑不動了,但對馬拉松好手來說,第十英里根本算不上什麼,在最後15英里,鼓起勇氣跑過終點。希丹的運動精神一直挺到最後。
馬拉松運動者的精神令人佩服,當我讀到“生活中的馬拉松不是和其他的3800名跑著競賽,這是一場你和自己的競賽”時,感慨萬千。有一些人做事經常半途而廢,那是因為他們稍微遇到些困難,總是愛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不能堅持下去,當然就不能獲得成功。()
生活中,我們不就是找各種藉口來推辭自己的責任嗎?
有一次,家裡包餃子,我還是一個初學者。我學著大人的樣子,一手拿著餃子皮,一手用筷子夾了一大塊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對折,再用手指頭捏出花邊來。呀!一個大洞“冒”了出來,真是難看到了極點。我對自己安慰道:“是餃子皮太薄了,重包一個。”我又按照食譜上說的做了一遍,結果包的餃子看起來活像一個胖娃娃。我又開始找藉口了:“是食譜上寫的不對,不是本小姐技術差!”就這樣,我又一連包了五六個,不是餡太多脹破皮,就是餡太少,感到松松的。後來,索性就不包了。現在想來,其實是自己的水準太差,又不虛心學習。如果當時能堅持練習包餃子,也許就會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