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安全第一讀後感

安全第一讀後感(一)

關愛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教育至關重要,人人關愛保護生命。

爸爸平時給我講了很多關於安全的知識,我也略知道一些有關地震、游泳、火災、交通等方面安全防範措施。比如在發生地震時,我們要躲在桌子底下或狹小空間的牆角處。游泳時要做到四不要,當其他小朋友溺水時,要呼喊大人救護或撥打110報警。遇到火災時要及時發求救信號,再用濕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儘量貼近地面逃離火災現場。我們在放學上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不在馬路上追逐嬉戲。

在上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打鬧等。

看完了這次中小學生安全知識後,我加深了對安全方面的理解,學會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識,這樣我們在遇到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時,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減少受到的傷害,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安全第一讀後感(二)

今天,第四節課我們來到大禮堂看電影,這部電影是關於“講究安全,珍愛生命”的電影。

電影開始了,兩車相碰,大部分人都受重傷了,還有幾人死亡,看到這裡,我眼中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接下來看到的是一個下肢全無的女孩,只好用一個皮球當她的腳,她每天都用手挪著走,看她那充滿渴望健康的眼神,我看的出很希望有腿腳能穿上褲子,

襪子,鞋子,有自己的腿、腳,不用再用手走路。此時此刻,我的心裡非常痛心。又接下來演的是在幾所學校上晚自習的時候,回家的時候下樓梯又沒電,一個人踏空樓梯前後人就都跌倒,造成踩踏時間,幾人死亡,幾人受重傷,還用火災。告訴我們一些如果遇火災怎麼辦的。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為讓我進一步感到生命的重要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愛生命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將來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安全第一讀後感(三)

今天下午,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關愛生命 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紀實片。

“車禍猛於虎”,影片中一幕幕悲慘的畫面、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位,

一個個血的教訓時刻都在提醒我們:關愛生命,安全第一。從影片中我學到了許多安全常識:遵守交通安全規則,寧等三分,不搶一秒;不在馬路中央玩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騎自行車時後座上帶的東西寬度不能超過自行車手把,也不能超過肩膀……影片中那個“籃球女孩”對我觸動很大,無情的車禍奪去了她的雙腿、雙腳,奪去了本該屬於她的幸福童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世間沒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這是每個人的希望,也是全家人的期盼,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美好的明天,我們應該遵章守紀,學會關愛生命,關注安全,

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

桃花源記讀後感500字(一)

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作者陶淵明用了320個字,就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篇文章具有傳奇色彩。首先是漁人入桃花源的經過甚奇。漁人沿溪行而“忘路之遠近”,而他不返回而一直走下去。還有千百株桃樹夾岸,其中竟無一株雜樹,漁人進入裡面後發現了一個美麗的地方桃花源的人看見他十分驚訝。經過一番詢問漁人才知道這裡是一些在秦國時為了逃避戰亂而隱居在這裡。漁人在桃花源的人們熱情招待後離開時桃花源的人請他保守這個秘密。漁人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在回去的路上漁人在每一個地方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他卻違背諾言把這事告訴太守。

可是當他們去尋找桃花源的時候卻迷路了。南郡城的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知道這件事後便去尋找桃花源。可是最終還是沒有找到,不久便病死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尋找桃花源。

陶淵明在寫這篇文章時已經辭官隱居農村十餘年。他和劉子驥一樣嚮往著那種與世無爭、和諧和美麗的生活。桃花源同時也是作者心中所想的生活。可是陶淵明面對黑暗的社會,他只能選擇隱居耕作,不問世事,最後在貧病中死亡。他不就是在逃避嗎?雖然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無法改變事實,但畢竟要努力。魯迅曾經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著死亡。”陶淵明不就是在沉默中死亡了嗎?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後,

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夠在逃避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眼前的任何困難努力的去克服身邊的各種困難。


桃花源記讀後感500字(二)

讀完《桃花源記》,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陶淵明用淋漓盡致的詞句構造了一個多麼寧靜,祥和,美麗的世界!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我仿佛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幽幽的桃花林中,桃花生機勃勃,爭奇鬥豔,頓時使人飄飄渺渺。花朵中透著陣陣清香,無不使人忘記煩惱與憂愁。’而“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看出桃花源中人們的熱情。我仿佛看到了外人到來時桃花源中人們好奇的爭先恐後的迎接他。

陶淵明借武陵人誤入桃花源,倒出了在東晉時期腐敗的社會中人們期望的和平。的確,在那時桃花源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說到和平,我寧可去尋找這樣的桃花源。現在這個世界中,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貪婪蒙蔽了人們的雙眼,使得多少無辜的百姓受到傷害啊!我想,恐怕更多人想去桃花源了。可是桃花源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必不存在。現在這個社會,自私,腐敗已逐步侵蝕我們原本純潔的靈魂。甚至有些人像征服整個世界。這些可笑的想法,只會顯示出他們的醜陋。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覺得醜陋的思想蓋住了湛藍的天空,蓋住了天真的笑容,更蓋住了純潔的心靈……

所以,我們不能讓這種醜陋繼續蔓延下去,我們要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壞思想排斥出去。我們要根生地固國家之間的友誼,繼續促進國家之間的友誼,像“地球村”一樣互通有無,和平共處。這樣,地球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後感500字(三)

桃花源記是著名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桃花源是當時人們最神往的地方。

桃花源記主要寫了:一個漁夫發現桃花源裡的人們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那裡的人們遠離戰爭的紛擾,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就回去告訴了太守,太守派人一起前往卻找不著去桃花源的路,就迷失在了林子中,還有一個人去找過桃花源,但卻途中病發身亡,從此就沒人再過問了。()

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與反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一段是描寫桃花源裡面村民是怎樣生活的,當時的人們十分嚮往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個山洞裡面寧靜的生活;一個是戰火紛飛的時代。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我讀了桃花源記後,認識了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希望同學們找時間讀一讀像《桃花源記》這樣的半文言文,試著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

柳永雨霖鈴讀後感(一)

陣陣寒蟬,悠悠斜陽,浩浩煙波,淚眼對淚眼,無言應無言,淒惻委婉,愁腸百結。

一片殘柳,一彎殘月,一葉扁舟,多情的遠行人,孤獨的異鄉客,深情脈脈,離恨悠悠。

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愁煞多情人。時間定格在《雨霖鈴》上,成為永恆。

……

整首詞以“離別”為線索,條理井然,感人至深。

第一句為離別前之景。起句便寫“寒蟬淒切”,蟬聲喑啞淒裂,為全詞定下了濃重悲苦的感情基調。

日落西山,暮色蒼茫,驟雨初歇,秋風攜卷著絲絲涼意,在空氣中肆意蔓延……以哀景寫哀情,烘托出悲苦淒涼的氣氛。

爾後,作者筆鋒一轉,由景入情。城帳外餞別,卻無暢飲之情,心系知己,眷戀不舍。無奈,船家催促,不允停留。兩人心聯手牽,淚眼迷離,此時此刻,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如此樸實的句子,不含一絲嬌柔造作,卻能把作者的眷戀之情、無奈之心一筆囊括,不得不佩服耆卿技法之高妙。

離別之後,舟已入江,前行中看到“千里煙波”、“沉沉暮靄”、“廖闊楚天”,內心愈發惆悵。心中的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綿長,如沉沉暮靄般濃重,如楚地天空般無邊無際。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成功地寫出漂泊無依的一葉行舟上孤寂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上篇實寫情人在長亭分別的不舍之情,下篇則著重用想像虛寫了離別後孤獨冷落的淒涼之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該句為全詞的主旨。古人重情,吟詠離別之作多感人肺腑。離別使人黯然銷魂,而作者融情與詞,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深。

借酒澆愁,殊不知舉杯銷愁愁更愁。醉時尚無緒,醒後複何如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詞人寓情與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缺透露離情別緒。婀娜柳枝道出別離時的柔情,清秋涼風恰和別離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暗合淒清冷落之感。

心潮澎湃,霎時心中所有的空白都被愁緒填滿。想到年復一年,無知己相陪,良辰美景已然成為虛設,此後既有千般情意,也無人可訴。

整首詞就這樣在淒冷的情景下開場,又在憂愁的氛圍中結束。

賞析的僅為詩句,可那天下有情人難捨難分的眷戀,誰能一語道破……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愁煞多情人。


柳永雨霖鈴讀後感(二)

是誰在勾欄瓦肆唱你的曉風殘月,淒美了後人的感傷;是誰在翠柳河畔吟你的伊人憔悴,縈繞了前世的眷念。你可曾細數那些留連在畫舫紅樓的日子,你可曾懷念長亭邊淚眼撲簌的離別情。

千年的風月依舊,你的容顏錦衣袖早已隨風飛散,你的詞曲卻仍然在唇齒邊細細留香。

當年的你何其才高,一時笑言“換得淺斟低唱”讓你接觸到那些世間百態,去體會什麼才是女兒的嬌媚與情愁別緒。“且去填詞”讓你遠離了官場險惡,在市井裡譜寫一個別樣的你,這才是你。朝堂之上,你必不能如此灑脫說出你的所思所想。

淒切的寒蟬是否讓你煩躁的心緒更加不寧,夕陽的美,可比得眼前的伊人淚眼漓漓。

纖纖素手,不忍別離的涼,秋風寒雨,也來寒盡伊人的素袂薄衫。

不忍鬆開不想鬆開,可小船急急的呼喚你離開,執手相看,眼裡早已模糊,可雙唇微顫,卻怎麼也說不出心中的不舍。這一走,該是何時何日才回呢。

人生最苦是別離吧,楊柳依依,楊柳絲絲,是訴不完的情愫,數不盡的情思。這一刻,冷落的何止清秋的圓月佳節。迷蒙的眼惺忪睜開,酒已經在冷月涼風裡褪去了烈性。清晨的帶來憂愁,涼了誰的玉骨冰肌,一彎殘月,可是伊人的蛾眉……

這一走又要多少日夜,多少良辰虛度,多少美景無法看過,捨不得離開,捨不得那纖纖素手,淚盈盈的眸。還是走了,涼風吹起漣漪,漸漸的再也沒有了一絲身影。走了走了……

霖鈴雨落,落下紅塵往事憶起多少回憶,落下響起惆悵幾多徘徊悵惘,落雨、落淚、落秋風……


柳永雨霖鈴讀後感(三)

雨夜,難眠,不曾想,奈何幾更思念。秋悲,淚斷,更那堪,誰人訴我風殘。

自古離別多泣,今宵茫茫難忘,此去經年,勿忘心安。情長,不曉曾為伊空等幾年。世世蕭條,多無緣。煙花易冷,情難斷。

滴滴打落聲聲殘,不思量。蝴蝶盡飛眼底,曾盡數輪回,哪得幾面纏綿。自難忘,只與空惆悵。那堪無情,唯有殘思相伴。你無言,亦無殘念,漂泊離去,曾想,我心怨。夏末,秋涼,繁花落盡,長亭古道,多離合悲歡苦。欲乘風歸去,只得世間有伊牽掛甚想。生死茫茫,苦等幾年。

時過境遷,湮滅桃李,只一眼便湧上心頭永難忘。憶當年,多少紅牆衰草,繁華消逝。靜默無聲,只留白晝黑夜交替更換。

無人訴,只消獨自淒涼。無怨,無怨,只似夢一場。一世彷徨,塵世,冷落千秋葉。千古風情舊望,癡癡等。

煙柳,一處憂怨,哪的幾場俗世淪落。莞爾,好似清風薄霧一般。蒼海,變遷之時,亦在何處相見。不畏淡,只畏不見,一曲新愁與舊愁,一場心甘與情願,月下可謂歎。

燈火闌珊,醉生芳華消去,容華老去,一心仿照戲。一如往昔獨倚西樓眺望,兩行清淚脈脈,縱顯百般深情,亦無力消受。

清秋,癡情淚亦流。斷入愁腸,愁更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相見無限好,只是盡等待。只為與相逢一遭。如此,已足,用盡最後光陰,完今生夙願,度我清冷孤獨。

經念沉默,我怨,不敢妄耽,何以笙簫煙,宛一道流年絲線繞指間,偷的浮生一處閑。涼寂寂,竟滋生舊夢。

鶯聲燕語,青藤一片,我眼中怎樣光景。無緣再聚,不語,日在中天,抬頭是星辰。黃粱一夢,只道光影,諸多是非,已是無力,只將一聲長歎。

到黃昏,殘影已落,是是形影單只蒼涼一片。未央,晚夜涼,傾情一片,可畏錯多少良辰好景。

淺唱,低吟,是何等寂寞。聽雨落,落在心頭。身影孤情,一片芩寂,雪雨風華,只怪無緣。

冷冽,秋風,尋尋覓覓,無奈蒼涼。()

生有何歡,死又何懼,來世,亦等。

的確,在那時桃花源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說到和平,我寧可去尋找這樣的桃花源。現在這個世界中,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貪婪蒙蔽了人們的雙眼,使得多少無辜的百姓受到傷害啊!我想,恐怕更多人想去桃花源了。可是桃花源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必不存在。現在這個社會,自私,腐敗已逐步侵蝕我們原本純潔的靈魂。甚至有些人像征服整個世界。這些可笑的想法,只會顯示出他們的醜陋。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覺得醜陋的思想蓋住了湛藍的天空,蓋住了天真的笑容,更蓋住了純潔的心靈……

所以,我們不能讓這種醜陋繼續蔓延下去,我們要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壞思想排斥出去。我們要根生地固國家之間的友誼,繼續促進國家之間的友誼,像“地球村”一樣互通有無,和平共處。這樣,地球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後感500字(三)

桃花源記是著名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桃花源是當時人們最神往的地方。

桃花源記主要寫了:一個漁夫發現桃花源裡的人們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那裡的人們遠離戰爭的紛擾,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就回去告訴了太守,太守派人一起前往卻找不著去桃花源的路,就迷失在了林子中,還有一個人去找過桃花源,但卻途中病發身亡,從此就沒人再過問了。()

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與反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一段是描寫桃花源裡面村民是怎樣生活的,當時的人們十分嚮往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個山洞裡面寧靜的生活;一個是戰火紛飛的時代。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我讀了桃花源記後,認識了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希望同學們找時間讀一讀像《桃花源記》這樣的半文言文,試著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

柳永雨霖鈴讀後感(一)

陣陣寒蟬,悠悠斜陽,浩浩煙波,淚眼對淚眼,無言應無言,淒惻委婉,愁腸百結。

一片殘柳,一彎殘月,一葉扁舟,多情的遠行人,孤獨的異鄉客,深情脈脈,離恨悠悠。

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愁煞多情人。時間定格在《雨霖鈴》上,成為永恆。

……

整首詞以“離別”為線索,條理井然,感人至深。

第一句為離別前之景。起句便寫“寒蟬淒切”,蟬聲喑啞淒裂,為全詞定下了濃重悲苦的感情基調。

日落西山,暮色蒼茫,驟雨初歇,秋風攜卷著絲絲涼意,在空氣中肆意蔓延……以哀景寫哀情,烘托出悲苦淒涼的氣氛。

爾後,作者筆鋒一轉,由景入情。城帳外餞別,卻無暢飲之情,心系知己,眷戀不舍。無奈,船家催促,不允停留。兩人心聯手牽,淚眼迷離,此時此刻,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如此樸實的句子,不含一絲嬌柔造作,卻能把作者的眷戀之情、無奈之心一筆囊括,不得不佩服耆卿技法之高妙。

離別之後,舟已入江,前行中看到“千里煙波”、“沉沉暮靄”、“廖闊楚天”,內心愈發惆悵。心中的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綿長,如沉沉暮靄般濃重,如楚地天空般無邊無際。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成功地寫出漂泊無依的一葉行舟上孤寂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上篇實寫情人在長亭分別的不舍之情,下篇則著重用想像虛寫了離別後孤獨冷落的淒涼之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該句為全詞的主旨。古人重情,吟詠離別之作多感人肺腑。離別使人黯然銷魂,而作者融情與詞,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深。

借酒澆愁,殊不知舉杯銷愁愁更愁。醉時尚無緒,醒後複何如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詞人寓情與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缺透露離情別緒。婀娜柳枝道出別離時的柔情,清秋涼風恰和別離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暗合淒清冷落之感。

心潮澎湃,霎時心中所有的空白都被愁緒填滿。想到年復一年,無知己相陪,良辰美景已然成為虛設,此後既有千般情意,也無人可訴。

整首詞就這樣在淒冷的情景下開場,又在憂愁的氛圍中結束。

賞析的僅為詩句,可那天下有情人難捨難分的眷戀,誰能一語道破……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愁煞多情人。


柳永雨霖鈴讀後感(二)

是誰在勾欄瓦肆唱你的曉風殘月,淒美了後人的感傷;是誰在翠柳河畔吟你的伊人憔悴,縈繞了前世的眷念。你可曾細數那些留連在畫舫紅樓的日子,你可曾懷念長亭邊淚眼撲簌的離別情。

千年的風月依舊,你的容顏錦衣袖早已隨風飛散,你的詞曲卻仍然在唇齒邊細細留香。

當年的你何其才高,一時笑言“換得淺斟低唱”讓你接觸到那些世間百態,去體會什麼才是女兒的嬌媚與情愁別緒。“且去填詞”讓你遠離了官場險惡,在市井裡譜寫一個別樣的你,這才是你。朝堂之上,你必不能如此灑脫說出你的所思所想。

淒切的寒蟬是否讓你煩躁的心緒更加不寧,夕陽的美,可比得眼前的伊人淚眼漓漓。

纖纖素手,不忍別離的涼,秋風寒雨,也來寒盡伊人的素袂薄衫。

不忍鬆開不想鬆開,可小船急急的呼喚你離開,執手相看,眼裡早已模糊,可雙唇微顫,卻怎麼也說不出心中的不舍。這一走,該是何時何日才回呢。

人生最苦是別離吧,楊柳依依,楊柳絲絲,是訴不完的情愫,數不盡的情思。這一刻,冷落的何止清秋的圓月佳節。迷蒙的眼惺忪睜開,酒已經在冷月涼風裡褪去了烈性。清晨的帶來憂愁,涼了誰的玉骨冰肌,一彎殘月,可是伊人的蛾眉……

這一走又要多少日夜,多少良辰虛度,多少美景無法看過,捨不得離開,捨不得那纖纖素手,淚盈盈的眸。還是走了,涼風吹起漣漪,漸漸的再也沒有了一絲身影。走了走了……

霖鈴雨落,落下紅塵往事憶起多少回憶,落下響起惆悵幾多徘徊悵惘,落雨、落淚、落秋風……


柳永雨霖鈴讀後感(三)

雨夜,難眠,不曾想,奈何幾更思念。秋悲,淚斷,更那堪,誰人訴我風殘。

自古離別多泣,今宵茫茫難忘,此去經年,勿忘心安。情長,不曉曾為伊空等幾年。世世蕭條,多無緣。煙花易冷,情難斷。

滴滴打落聲聲殘,不思量。蝴蝶盡飛眼底,曾盡數輪回,哪得幾面纏綿。自難忘,只與空惆悵。那堪無情,唯有殘思相伴。你無言,亦無殘念,漂泊離去,曾想,我心怨。夏末,秋涼,繁花落盡,長亭古道,多離合悲歡苦。欲乘風歸去,只得世間有伊牽掛甚想。生死茫茫,苦等幾年。

時過境遷,湮滅桃李,只一眼便湧上心頭永難忘。憶當年,多少紅牆衰草,繁華消逝。靜默無聲,只留白晝黑夜交替更換。

無人訴,只消獨自淒涼。無怨,無怨,只似夢一場。一世彷徨,塵世,冷落千秋葉。千古風情舊望,癡癡等。

煙柳,一處憂怨,哪的幾場俗世淪落。莞爾,好似清風薄霧一般。蒼海,變遷之時,亦在何處相見。不畏淡,只畏不見,一曲新愁與舊愁,一場心甘與情願,月下可謂歎。

燈火闌珊,醉生芳華消去,容華老去,一心仿照戲。一如往昔獨倚西樓眺望,兩行清淚脈脈,縱顯百般深情,亦無力消受。

清秋,癡情淚亦流。斷入愁腸,愁更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相見無限好,只是盡等待。只為與相逢一遭。如此,已足,用盡最後光陰,完今生夙願,度我清冷孤獨。

經念沉默,我怨,不敢妄耽,何以笙簫煙,宛一道流年絲線繞指間,偷的浮生一處閑。涼寂寂,竟滋生舊夢。

鶯聲燕語,青藤一片,我眼中怎樣光景。無緣再聚,不語,日在中天,抬頭是星辰。黃粱一夢,只道光影,諸多是非,已是無力,只將一聲長歎。

到黃昏,殘影已落,是是形影單只蒼涼一片。未央,晚夜涼,傾情一片,可畏錯多少良辰好景。

淺唱,低吟,是何等寂寞。聽雨落,落在心頭。身影孤情,一片芩寂,雪雨風華,只怪無緣。

冷冽,秋風,尋尋覓覓,無奈蒼涼。()

生有何歡,死又何懼,來世,亦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