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毀譽
好譽而惡毀,
古代豁達之人宣導把毀譽置之度外。我則另持異說,我主張把毀譽置之度內。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個人心胸開闊,但是,我有點擔心,這有可能表示一個人的糊塗或顢頇。
我主張對毀譽要加以細緻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誰毀你?誰譽你?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由於什麼原因?這些情況弄不清楚,只談毀譽,至少是有點模糊。
我記得在什麼筆記上讀到過一個故事。一個人最心愛的人,只有一隻眼。於是他就覺得天下人(一隻眼者除外)都多長了一隻眼。這樣的毀譽能靠得住嗎?
還有我們常常講什麼“黨同伐異”,又講什麼“臭味相投”等等。
孔門賢人子路“聞過則喜”,古今傳為美談。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為我要分析:是誰說的?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因為什麼而說的?分析完了以後,再定“則喜”,或是“則怒”。喜,我不會過頭。怒,我也不會火冒十丈,怒髮衝冠。孔子說:“野哉,由也!”大概子路是一個粗線條的人物,心裡沒有像我上面說的那些彎彎繞。
我自己有一個頗為不尋常的經驗。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學者,過去對於他的存在,我一點都不知道,然而,他卻同我結了怨。因為,我現在所佔有的位置,他認為本來是應該屬於他的,是我這個“鳩”把他這個“鵲”的“巢”給佔據了。因此,勃然對我心懷不滿。我被蒙在鼓裡,很久很久,最後才有人透了點風給我。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由於各人稟賦不同,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好惡觀等等,都不會一樣,都會有點差別。比如吃飯,有人愛吃辣,有人愛吃鹹,有人愛吃酸,如此等等。又比如穿衣,有人愛紅,有人愛綠,有人愛黑,如此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話本來有點貶義,我們可以正用。每個人都會有友,也會有“非友”,我不用“敵”這個詞兒,避免誤會。友,難免有譽;非友,難免有毀。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抱上面所說的分析的態度,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都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個人,人人都說他好,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極端圓滑的人,圓滑到琉璃球又能長只腳的程度。
1997年6月23日於同仁醫院
席慕容:送別及賞析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成空
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 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今朝 仍要重複那相同的別離
餘生將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靄裡
向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賞析:
白居易的“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無限哀愁,竟要因離別而愁斷腸,這誇張的說法,卻也正是許多人離別時的真實心情。高適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董大共勉,讀來讓人為之一振,如若離別都能如此從容,人生還剩憂傷幾何?
而席慕容一箋短詩,不是送別友人,而是送別時光,送別紛飛思緒,送別一切想挽回卻已成定局的舊事。
席慕容的詩讀起來從來是有著清淺哀思的,但在這首詩裡卻不儘然,而是從第一句就透露出了深深的無奈——“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內疚和悔恨,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一字一句裡盡是遺憾,一字一句都重重的叩在讀者的心弦上——人生得意須盡歡,而失去的呢?失去的若已不再,那就永遠不會在了。人說殘缺美,殘缺美?如果再多一筆的勾畫,是否結局會改變?如果還有時間將夢實現,是否心靈會圓滿?如果還有時間將話說完,是否失散不再那麼憂傷?這些問題看起來太激烈了,但更是可笑的——這世間,哪有如果?——當一切已成定局,我們還能改變什麼?於是你突然懂了——哦,原來,青春,必得憂傷。
而在你我驟然醒悟的時刻,又有新的遺恨粲然誕生了——“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可是我,一直都在這樣做,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要,錯過今朝”在悔恨和哀歎中,時間流逝,我們又錯過了眼前的新故事。雖然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若是不做出嘗試哪能有一份機會呢?儘管嚷嚷著要改變要創造,沒有實際行動又有何意義?面對分岔路,我們還是要去選擇;面對黑暗,我們還得去摸索。站在原地,我們將得不到答案。
“餘生將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靄裡向你深深地俯首,請為我珍重,儘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終必成空。”一眨眼驚覺物是人非,望望四周故人何在?故事已成舊事,故人已成陌路。而有關於現在,長輩常說要珍惜身邊的幸福,儘管“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儘管所得與所失最後皆與光同塵於空氣中,儘管最後一切如煙,但到頭來縱觀整條旅途我們也不覺遺憾。既然我們送別了過往,就要珍惜今朝,我們不能總是重複那相同的別離。如果最後沒有追到光,追求本身就是光。最後我們發現,結果並非目的,重要的是找一個支點支撐你走完這段路,消耗掉所有時間且遠離虛無。
《送別》一詩短短的幾行,將昨天、今朝、餘生貫穿起來,語句簡單卻感情複雜,讀在心中細細咀嚼,回味悠長而心覺感傷。
一字一句裡盡是遺憾,一字一句都重重的叩在讀者的心弦上——人生得意須盡歡,而失去的呢?失去的若已不再,那就永遠不會在了。人說殘缺美,殘缺美?如果再多一筆的勾畫,是否結局會改變?如果還有時間將夢實現,是否心靈會圓滿?如果還有時間將話說完,是否失散不再那麼憂傷?這些問題看起來太激烈了,但更是可笑的——這世間,哪有如果?——當一切已成定局,我們還能改變什麼?於是你突然懂了——哦,原來,青春,必得憂傷。而在你我驟然醒悟的時刻,又有新的遺恨粲然誕生了——“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可是我,一直都在這樣做,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要,錯過今朝”在悔恨和哀歎中,時間流逝,我們又錯過了眼前的新故事。雖然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若是不做出嘗試哪能有一份機會呢?儘管嚷嚷著要改變要創造,沒有實際行動又有何意義?面對分岔路,我們還是要去選擇;面對黑暗,我們還得去摸索。站在原地,我們將得不到答案。
“餘生將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靄裡向你深深地俯首,請為我珍重,儘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終必成空。”一眨眼驚覺物是人非,望望四周故人何在?故事已成舊事,故人已成陌路。而有關於現在,長輩常說要珍惜身邊的幸福,儘管“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儘管所得與所失最後皆與光同塵於空氣中,儘管最後一切如煙,但到頭來縱觀整條旅途我們也不覺遺憾。既然我們送別了過往,就要珍惜今朝,我們不能總是重複那相同的別離。如果最後沒有追到光,追求本身就是光。最後我們發現,結果並非目的,重要的是找一個支點支撐你走完這段路,消耗掉所有時間且遠離虛無。
《送別》一詩短短的幾行,將昨天、今朝、餘生貫穿起來,語句簡單卻感情複雜,讀在心中細細咀嚼,回味悠長而心覺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