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錢的代溝
如果你問,年輕一代和上一代的生活態度有什麼最大的不同,我會回答你說:
“年輕一代相信開源,上一代的相信節流。”
相信開源的年輕一代,花錢很勇敢,因為他們知道,唯有花錢才可以賺錢。
年長的一代花錢很小心,因為他們總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年輕一代把買東西的包裝紙、塑膠袋立刻扔掉,免得給蟑螂老鼠做窩。
年長一代把每一個紙袋都折好存著,連繩子和橡皮筋都一條一條存放整齊,以備小時之需。
年輕一代打開冰箱,如有果汁就決不喝白開水。
年長一代把果汁存在冰箱,存到罐於都生銹了,還捨不得喝,說是“留著招待客人”。
年輕一代如果手上有3萬塊錢,他會再去東找西湊,湊成10萬塊,買部車子來開,因為他們相信車子可以幫他們縮短本錢與盈利之間的距離,把錢留在手上只會貶值。
年長一代如果手上有3萬塊錢,他會把它存在銀行去生息,或買些金條來保值。因為他們還是相信,現款和黃金比較真實。
年輕一代把買來的東西立刻用掉,因為他們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好的產品應市。
年長一代把買來的東西存在壁櫥裡,因為他們相信家裡東西存得越多,才越是“富裕”。
年輕一代喜歡買新產品,因為他們相信科技是一天比一天在進步,今年的一定比去年的多些優點。
年長一代喜歡老牌子,因為他們覺得老牌子才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貨真價實。
年輕一代把能用的趕快用掉,把不用的趕快扔掉,好使家裡寬敞清爽。
年長一代把能用的省著用,把不用的存著,以為可以留給子孫用。
年輕一代不怕借錢,因為他們知道貨幣不斷地在貶值,借錢無論做什麼生意都合算,越有錢的人越懂得借債。
年長一代就怕負債,因為他們總覺得唯有窮人才去找人家借錢。
於是,常見一家中的年輕人,一有機會就往外扔東西,老人家一看見,就往回撿。
年輕人把老人家買回來的東西賣掉,因為“這東西已經增值。趁著它還沒被新產品所取代,賣了以後,可以用這錢再去買更可增值的東西”。
老人家把10年前的電視機還當寶貝的愛惜,
老人家珍藏東西是為了省錢。年輕人不珍藏東西是為了貨暢其流,可以賺錢。
老人家不捨得買東西是為了省錢。
年輕人捨得買東西是為了可以賺錢。
東西在年輕人()心中既沒有保存價值,也沒有感情價值,它只有錢的價值。
東西在老人家心中既有保存價值,也有感情價值,他們不大想把有感情的東西拿去換錢。
於是,老一代的生活過得形同一潭止水,一切雜物都聚在那裡而缺少流通。
年輕一代的生活過得如同下山的急流,
老一代,1萬塊錢可以過兩個月。如有急需,銀行總還有點存款,手上的金鐲子也可以換錢。家裡有的是日積月累存下來的肥皂、牙膏、洗潔劑、被套與床單,還有世代相傳的丸散膏丹等等成藥來為自己保健。使那些如同熱鍋螞蟻般不斷地用錢買東西,再不斷地把東西變錢,不斷地借錢,又不斷地賺錢還債的子孫們覺得奇怪,怎麼人的生活可以那樣的簡單?
羅蘭:我看電視
每當長途旅行接近尾聲,回家在即的時候,我就會和同行的友伴說:“唉!回去之後,又該看電視‘為生’了!”
其實,我看電視的時間,和別人比起來,還算是少的,我因為工作的關係,電視節目的黃金時間,我都不在家。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覺得生活中有大部分可貴的時間是被電視占去了。
特別是週末假日。
以前沒有電視的時候,週末假日是一些值得振奮的日子。大家可以提提意見,做做安排,是去福隆呢?還是去觀音山?是約朋友來呢,還是到朋友家去?要不要去西門鬧區擠上一場電影,順便逛逛櫥窗?說不定會意外地買到一件合適的衣服或一雙好看的鞋。至少可以知道今年外面又有了一些什麼流行的東西,而且可以自己加以批評和挑選。
現在不行,沒有人要再費神去計畫安排。冬天太冷,夏天太熱。下雨天、颳風天……出去總不如在家的好;反正打開電視,什麼都有。螢光幕上有人爬山,有人游泳,有人賽車,有人打球,有人表演時裝,有人演戲給你看,唱歌給你聽,……你自己呢?什麼也不用再勞神去做,看看人家做就行了。
於是,世界上分成了兩種人,一種人是做活動給別人看的;一種人是坐在那裡看別人活動的,一面看別人活動,一面聽別人告訴你如何如何。包括應當買什麼藥,喝什麼冷飲,吃什麼糖,穿什麼衣服,而忘了自己還有個軀體和頭腦,可以活動和為自己做做決定。
等電視節目收播了,全家人懶洋洋地站起來,像電影散場一樣,拉窗簾的拉窗簾,關門的關門,分頭就寢去了。連夢都不必做,頭腦失去了電視的導引,就會停在那裡,一片空白,正像收播之後的螢光幕。
一家人連談天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無論什麼節目,都先天具有一種不許被打擾的權威。也許是我們教育受得太好了,聽音樂會、看戲、聽演講……只要是在做觀眾,就有保持安靜的義務,即使你並不喜歡聽,也不能打擾別人。這份做觀眾的禮貌,很自然地帶到了電視機前。只有播廣告的時候,大家覺得有權說說話。廣告一完,立刻就自動地回到肅靜,所以我總是嫌廣告太短了,使我來不及把要說的話說完。
你或許會問,你如果不喜歡看電視,為什麼不走開呢?
這又牽涉到樂享天倫的問題。
我在我的散文集《現代天倫》裡也曾說過,當全家在看電視的時候,你固然可以走開不看,但總難免會使人感到有煞風景,覺得你這人怎麼如此孤僻?或怎麼如此嚴肅,不合群?家裡別人都愛看,你為什麼不合作?所以即使走開,心裡也總有點不安。有時單單為了表示“合作”,也會陪著大家坐在電視機前——假裝看。或手上拿份報紙或一本書,心不在焉地翻閱,來解除自己的無聊。當大家看到好笑或感動的情節而發出讚歎之聲的時候,我就抬頭捕捉一鱗半爪,有時也跟著笑笑,表示我真是在看。
其實,我並不反對電視。相反的,我有時很感謝電視。如果沒有電視,我們如何能看到太空人在遙遠的月球上踏出他替人類踏出的那一大步?夕回果沒有電視,我如何能體嘗到深夜擁毯,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太空人從天外安全降落地球的那驚奇興奮的一刻?如果沒有電視,我怎能認識全世界各重要國家首腦人物的音容笑貌?
只是,凡有利的東西,都會使人過分耽溺其中,不知節制,而把它的好處變成了壞處。
社會大眾常苛責電視,說他們的節目不夠好。我卻覺得這已經夠好了。如果再好,我們更不知要怎樣的被電視牽著鼻子走了。因為即使節目再不好,大家也一樣會傻愣愣地看。連自己最討厭的廣告,也會盯著看個不停,使自己都覺得奇怪呢!
電視是現代生活中最有力的大眾傳播工具。它最具有登高一呼、萬眾回應的效果。君不見,電硯記者鏡頭一晃,晃到了北濱公路的蝙蝠洞,次日那附近就立刻車水馬龍,交通為之阻塞,蝙蝠為之遭殃,附近地皮也為之漲價呢!
電視有使大家同時注意同一件事的效果。棒球隊在美國比賽,電視要轉播,到了那個時間,街上會像過年一樣,行人稀少,都回家看電視去了。不愛看棒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要跟著大家看。因為反正你也辦不了事,而且第二天大家見了面,每個人都談棒球,你如果沒看,就插不上嘴,為怕被冷落在一旁,只得跟大家一致行動。
現代人經常都有全體一致的話題。這話題是由各種大眾傳播工具所提供。你不能漏掉這些話題,否則你會立刻被認為是“跟不上時代”。現代人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存共榮。所以共同的話題非常重要。它使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靈活而熱絡,能和人“談得來”。如果你對大家共同的話題一概不知,就只有坐冷板凳了。
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儘管我看電視的時間不多,卻還是對電視上的一切相當熟稔。某天,我步行經過仁愛路,迎面走來一位女士,圓圓的臉,十分友善。她見我對她注目,就朝我微笑,我說:
“噯,我在哪兒見()過你呀?”
她說:“哎呀!電視上啦!我也見過你啦!你到我們公司來過,是不是?”
兩人相對大笑,從此成了有實際來往的朋反。
你能不說這是電視帶來的緣分?
羅蘭:為什麼要結婚
一位職業婦女問我:“為什麼要結婚?”
我說,這問題範圍很廣。因為單看字面,它已包括了:
一、“人”為什麼要結婚?
二、“女人”為什麼要結婚?
三、“為了什麼”要去結婚?
四、何必結婚?
種種現實與抽象的問題。
她沒想到我如此的小題大作,倒把急於獲得答案的心情暫時擱了下來,想安心和我就這個問題聊聊天了。
首先是,“人”為什麼要結婚?
這問題很簡單。因為如果泛指“人類”,那就是站在生物的立場。結婚,是為了傳宗接代。
雖然說,不結婚而同居,或只發生性的關係,照樣可以傳宗接代。但那樣實在對所要傳的後代很不方便。因為數千年來,人類根據經驗,已經得到證明,要安全地撫養後代,實在不是單單的男方或女方獨自的力量所可做得好,而必須雙方分工合作;有人在家照顧哺育,有人出外打食謀生,才不會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所以雙方要建立一個固定的居所,有個固定的名分,負起人倫、社會與法律上的責任,使這關係鞏固而公開,以免中途發生動搖或受到外力的侵害。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保護及教養子女,使他們成為人類所希求的、良好的後代。所以,“人”需要結婚。
其次是“女人”為什麼要結婚?
範圍由全人類縮小到單單是女性。這出發點和頭一個問題有點兩樣。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男女雙方要結婚,這個問題是為什麼女人要嫁?女人如果嫁了,就不那麼獨立了,就要放棄一部分或全部的事業了,生活方式和內容就會大大地改變了。究竟這種付出對女人有什麼好處?如果不嫁,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是不是因為這些不良後果,才迫不得已而去結婚?
這個問題是站在“不願順其自然”的出發點而發的。
如果順其自然,以人類的天性來說,人類久已發現男女應該結婚。所以女人應該結婚,這是最簡單的邏輯。但站在現代婦女的立場,女人有了創事業的欲望與能力,就不情願再被關回家庭去撫育子女,覺得那是一種大大的犧牲。
事實也未嘗不是如此。婦女有職業和家庭不能兩全的問題,從這世紀的開始已經吵到了現在。問題就出在婦女想要有自己的事業,而大自然又希望婦女能回去撫育孩子,所以矛盾不已。這問題簡化來說,其實也就是孩子和事業在衝突。如果只是找個人結婚,而不生孩子,女人仍然可出去創事業,不會有“離不開家”的困擾。
這也就是說,女人不願滿足造物者讓人類傳宗接代的要求,所以才打算站在另一個角度去問:“既然不想生孩子,為什麼要結婚?除了生兒育女的理由之外,還有什麼理由要建立一個家?”
這是人類後天的欲望戰勝了天然的要求而才產生的問題。排除了生兒育女的天然要求之後,女人在考慮結婚的時候,往往只是想到“社會習俗對不結婚的女人怎樣看法”這個末節上。她們所要知道的,就只是“是不是女人不結婚會被人加以異樣的眼光?”、“是不是自己會有心理變態”、“會不會將來年紀大了,缺少安全感?”
換言之,這是只考慮到自身的損益而發生的問題。
至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當然可以看看許多不結婚者的實際情況,作為參考_一般的經驗似乎是,如果你不結婚,你就必須有個令你感到“值得”的事業。這事業可以提供你精神的寄託和生活的保障。要注意的是,它既要提供你“生活的保障”,還得提供你“精神的寄託”。而這兩者時常並不一定是攜手並肩而來的,但你所需要的卻是兩者兼備,才可彌補空虛及維持獨立。
於是,就轉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要結婚,那麼,為了什麼才去下這個決定?”這個“為了什麼”是“對方要有什麼條件”的意思。要為了“財富”?要為了“名望”?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出國”之類的某些方便?
這問題,看似複雜,實()則簡單,因為很顯然,這是現實的現代人既不想傳宗接代,也忘記了什麼叫“愛情”,或根本否定了世上有“愛情”這回事,才產生了是為財富,是為名望,有為某項利益等等旁枝末節的問題。如果人們重視傳宗接代或相信愛情,其他的問題都將不難定下取捨。相反地,如果不在意後代,也不相信愛情,其他一切問題都將使男女雙方結合的意義變得相當地可悲或可鄙,別人也就沒什麼可提供建議的了。
由於現代人既不熱衷生育,又不相信愛情,所以才發生了最後一個“何必結婚?”的問題。
我也覺得,既然沒有順從自然的打算,又沒有尊重愛情的心情,也就難怪現代男女有時像表演給別人看一樣,聚聚散散,自己覺得好玩,別人看了也可以解悶。如果抱了這個目的,為製造“知名度”而結婚,倒不失為商業社會的一個最佳選擇。找那最有名的去表演結婚,再表演離婚,在這兩個項目中間,還可以表演種種插曲,“見報率”一定很高,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將是毫無疑問。至少對你所要從事的“事業”,以商業社會的標準來說,是會由於引人矚目而“暢銷”不已的。精神上既可得到極大的滿足,物質上亦可招財進寶,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說,假如人類都不為愛情,也不為傳宗接代而結婚,好不好呢?
我覺得,反正地球已經被污染損毀到這個樣子,人類的品質也不易維持水準,後代不後代,倒也真是不必認真了。說不定,不讓他們出生,正是避免了他們可能遭受的浩劫呢?
關門的關門,分頭就寢去了。連夢都不必做,頭腦失去了電視的導引,就會停在那裡,一片空白,正像收播之後的螢光幕。一家人連談天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無論什麼節目,都先天具有一種不許被打擾的權威。也許是我們教育受得太好了,聽音樂會、看戲、聽演講……只要是在做觀眾,就有保持安靜的義務,即使你並不喜歡聽,也不能打擾別人。這份做觀眾的禮貌,很自然地帶到了電視機前。只有播廣告的時候,大家覺得有權說說話。廣告一完,立刻就自動地回到肅靜,所以我總是嫌廣告太短了,使我來不及把要說的話說完。
你或許會問,你如果不喜歡看電視,為什麼不走開呢?
這又牽涉到樂享天倫的問題。
我在我的散文集《現代天倫》裡也曾說過,當全家在看電視的時候,你固然可以走開不看,但總難免會使人感到有煞風景,覺得你這人怎麼如此孤僻?或怎麼如此嚴肅,不合群?家裡別人都愛看,你為什麼不合作?所以即使走開,心裡也總有點不安。有時單單為了表示“合作”,也會陪著大家坐在電視機前——假裝看。或手上拿份報紙或一本書,心不在焉地翻閱,來解除自己的無聊。當大家看到好笑或感動的情節而發出讚歎之聲的時候,我就抬頭捕捉一鱗半爪,有時也跟著笑笑,表示我真是在看。
其實,我並不反對電視。相反的,我有時很感謝電視。如果沒有電視,我們如何能看到太空人在遙遠的月球上踏出他替人類踏出的那一大步?夕回果沒有電視,我如何能體嘗到深夜擁毯,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太空人從天外安全降落地球的那驚奇興奮的一刻?如果沒有電視,我怎能認識全世界各重要國家首腦人物的音容笑貌?
只是,凡有利的東西,都會使人過分耽溺其中,不知節制,而把它的好處變成了壞處。
社會大眾常苛責電視,說他們的節目不夠好。我卻覺得這已經夠好了。如果再好,我們更不知要怎樣的被電視牽著鼻子走了。因為即使節目再不好,大家也一樣會傻愣愣地看。連自己最討厭的廣告,也會盯著看個不停,使自己都覺得奇怪呢!
電視是現代生活中最有力的大眾傳播工具。它最具有登高一呼、萬眾回應的效果。君不見,電硯記者鏡頭一晃,晃到了北濱公路的蝙蝠洞,次日那附近就立刻車水馬龍,交通為之阻塞,蝙蝠為之遭殃,附近地皮也為之漲價呢!
電視有使大家同時注意同一件事的效果。棒球隊在美國比賽,電視要轉播,到了那個時間,街上會像過年一樣,行人稀少,都回家看電視去了。不愛看棒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要跟著大家看。因為反正你也辦不了事,而且第二天大家見了面,每個人都談棒球,你如果沒看,就插不上嘴,為怕被冷落在一旁,只得跟大家一致行動。
現代人經常都有全體一致的話題。這話題是由各種大眾傳播工具所提供。你不能漏掉這些話題,否則你會立刻被認為是“跟不上時代”。現代人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存共榮。所以共同的話題非常重要。它使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靈活而熱絡,能和人“談得來”。如果你對大家共同的話題一概不知,就只有坐冷板凳了。
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儘管我看電視的時間不多,卻還是對電視上的一切相當熟稔。某天,我步行經過仁愛路,迎面走來一位女士,圓圓的臉,十分友善。她見我對她注目,就朝我微笑,我說:
“噯,我在哪兒見()過你呀?”
她說:“哎呀!電視上啦!我也見過你啦!你到我們公司來過,是不是?”
兩人相對大笑,從此成了有實際來往的朋反。
你能不說這是電視帶來的緣分?
羅蘭:為什麼要結婚
一位職業婦女問我:“為什麼要結婚?”
我說,這問題範圍很廣。因為單看字面,它已包括了:
一、“人”為什麼要結婚?
二、“女人”為什麼要結婚?
三、“為了什麼”要去結婚?
四、何必結婚?
種種現實與抽象的問題。
她沒想到我如此的小題大作,倒把急於獲得答案的心情暫時擱了下來,想安心和我就這個問題聊聊天了。
首先是,“人”為什麼要結婚?
這問題很簡單。因為如果泛指“人類”,那就是站在生物的立場。結婚,是為了傳宗接代。
雖然說,不結婚而同居,或只發生性的關係,照樣可以傳宗接代。但那樣實在對所要傳的後代很不方便。因為數千年來,人類根據經驗,已經得到證明,要安全地撫養後代,實在不是單單的男方或女方獨自的力量所可做得好,而必須雙方分工合作;有人在家照顧哺育,有人出外打食謀生,才不會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所以雙方要建立一個固定的居所,有個固定的名分,負起人倫、社會與法律上的責任,使這關係鞏固而公開,以免中途發生動搖或受到外力的侵害。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保護及教養子女,使他們成為人類所希求的、良好的後代。所以,“人”需要結婚。
其次是“女人”為什麼要結婚?
範圍由全人類縮小到單單是女性。這出發點和頭一個問題有點兩樣。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男女雙方要結婚,這個問題是為什麼女人要嫁?女人如果嫁了,就不那麼獨立了,就要放棄一部分或全部的事業了,生活方式和內容就會大大地改變了。究竟這種付出對女人有什麼好處?如果不嫁,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是不是因為這些不良後果,才迫不得已而去結婚?
這個問題是站在“不願順其自然”的出發點而發的。
如果順其自然,以人類的天性來說,人類久已發現男女應該結婚。所以女人應該結婚,這是最簡單的邏輯。但站在現代婦女的立場,女人有了創事業的欲望與能力,就不情願再被關回家庭去撫育子女,覺得那是一種大大的犧牲。
事實也未嘗不是如此。婦女有職業和家庭不能兩全的問題,從這世紀的開始已經吵到了現在。問題就出在婦女想要有自己的事業,而大自然又希望婦女能回去撫育孩子,所以矛盾不已。這問題簡化來說,其實也就是孩子和事業在衝突。如果只是找個人結婚,而不生孩子,女人仍然可出去創事業,不會有“離不開家”的困擾。
這也就是說,女人不願滿足造物者讓人類傳宗接代的要求,所以才打算站在另一個角度去問:“既然不想生孩子,為什麼要結婚?除了生兒育女的理由之外,還有什麼理由要建立一個家?”
這是人類後天的欲望戰勝了天然的要求而才產生的問題。排除了生兒育女的天然要求之後,女人在考慮結婚的時候,往往只是想到“社會習俗對不結婚的女人怎樣看法”這個末節上。她們所要知道的,就只是“是不是女人不結婚會被人加以異樣的眼光?”、“是不是自己會有心理變態”、“會不會將來年紀大了,缺少安全感?”
換言之,這是只考慮到自身的損益而發生的問題。
至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當然可以看看許多不結婚者的實際情況,作為參考_一般的經驗似乎是,如果你不結婚,你就必須有個令你感到“值得”的事業。這事業可以提供你精神的寄託和生活的保障。要注意的是,它既要提供你“生活的保障”,還得提供你“精神的寄託”。而這兩者時常並不一定是攜手並肩而來的,但你所需要的卻是兩者兼備,才可彌補空虛及維持獨立。
於是,就轉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要結婚,那麼,為了什麼才去下這個決定?”這個“為了什麼”是“對方要有什麼條件”的意思。要為了“財富”?要為了“名望”?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出國”之類的某些方便?
這問題,看似複雜,實()則簡單,因為很顯然,這是現實的現代人既不想傳宗接代,也忘記了什麼叫“愛情”,或根本否定了世上有“愛情”這回事,才產生了是為財富,是為名望,有為某項利益等等旁枝末節的問題。如果人們重視傳宗接代或相信愛情,其他的問題都將不難定下取捨。相反地,如果不在意後代,也不相信愛情,其他一切問題都將使男女雙方結合的意義變得相當地可悲或可鄙,別人也就沒什麼可提供建議的了。
由於現代人既不熱衷生育,又不相信愛情,所以才發生了最後一個“何必結婚?”的問題。
我也覺得,既然沒有順從自然的打算,又沒有尊重愛情的心情,也就難怪現代男女有時像表演給別人看一樣,聚聚散散,自己覺得好玩,別人看了也可以解悶。如果抱了這個目的,為製造“知名度”而結婚,倒不失為商業社會的一個最佳選擇。找那最有名的去表演結婚,再表演離婚,在這兩個項目中間,還可以表演種種插曲,“見報率”一定很高,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將是毫無疑問。至少對你所要從事的“事業”,以商業社會的標準來說,是會由於引人矚目而“暢銷”不已的。精神上既可得到極大的滿足,物質上亦可招財進寶,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說,假如人類都不為愛情,也不為傳宗接代而結婚,好不好呢?
我覺得,反正地球已經被污染損毀到這個樣子,人類的品質也不易維持水準,後代不後代,倒也真是不必認真了。說不定,不讓他們出生,正是避免了他們可能遭受的浩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