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巴金的《春》有感
看巴金的《春》,感慨多多,裡面那麼多女性的命運不是多舛而是可憐。細膩的心理描寫就把他們的苦楚、無奈、茫然給表現出來了。讀著那些字句為她們感傷,同情她也同情那個時代的女性。可是後來我發現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它給不同時代的人帶來的其實也是不同的,它的意義不再局限于書中主人公的故事影響。想想其實我何嘗不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在這個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主流價值觀下,我有時很迷茫自己的處境,在淑貞作為一個大家庭的小姐因上街顧慮還需重重的時候,
我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了,我連這點小事也這麼多無所謂的顧忌,我不是很可悲嗎,我想像著我被別人的話淩遲著,似乎活在自虐的世界裡,我高度的要求自己,我對自己的希望滿滿,卻又總是被自己打敗。
《發現母親》讀後感
一次在空間裡感歎: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就在這時,王校長推薦一部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的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我特地吩咐女兒借回這本書,利用這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靜心地讀完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沉思。
誠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閒暇之時,聊起家庭,我總是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發明大王愛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嗎?
從自己的經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從小從細教育。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
母親節之際,向“母親”的教師()們,推薦《發現母親》這本書共勉。
《司馬光警枕勵志》讀後感
《司馬光警枕勵志》中,司馬光用“自殘”的方法改掉自己睡懶覺、不愛學習習慣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敬佩!
故事中著名大文豪司馬光幼小的時候貪玩貪睡,也不愛學習。因此,他沒少挨老師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自己也丟盡了面子。老師見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他。司馬光也有決心改掉貪玩貪睡、不愛學習的毛病。開始那幾天,他試著早早起床,可是,
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司馬光為什麼不怕遭罪,
司馬光這種勇於吃苦、不怕遭罪,持之以恆的精神,在我的身上可難以找得到。平時作業多了些我就心煩,懶得來寫,幹什麼活累一點,我就放棄。記得有一次,我去幫助爺爺幹農活,拔草啊,間苗啊,補苗啊,挖坑啊,澆水啊,施肥啊……開始,我幹得還開心,因為覺得很新鮮,也很有樂趣。可不一會兒,手也疼,腰也酸,腿也發硬了,累得都要癱了似的,我趕緊跟爺爺耍賴:“爺爺,累死我了。我可不幹了。”爺爺笑了笑說:“看花容易,繡花就難了吧!爺爺一輩子都是這麼幹過來的啊。”不論爺爺咋說,我還是放賴,回屋子裡休息了。
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我很受教育,一定改掉懶惰畏懼的心理,像司馬光那樣做事不怕苦和累,堅持不懈,成為學識淵博的人!
我還是放賴,回屋子裡休息了。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我很受教育,一定改掉懶惰畏懼的心理,像司馬光那樣做事不怕苦和累,堅持不懈,成為學識淵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