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詩詞名句

詩經:采葛

《詩經: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注釋:

1、蕭:蘆荻,用火燒有香氣,古時用來祭祀。
2、三秋:這裡指三季。

譯文:

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見她的影,
燈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蘆荻,
一天不見她的影。好僳隔了三秋久。
心上人啊采香艾,
一天不見她的影,
好像隔了三年久。

賞析:

熱戀中的情人,總覺得時間太快,相聚短暫;也覺得時間太慢,分高大久。處於這種狀態之中,除了熱乎乎的情感體驗之外,腦子裡是容不下其它東西的,也不可能有其它東西。

這是一種完全主觀的內心狀態。客觀真實在情人心中轉變成了主觀真實;主觀真實掩蓋了生活的實際狀態。客觀真實完全可能被誇大凸現,或者彼縮小忽略。

“以我現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這樣一種心境是藝術化的心境,也是在熱戀時的心境,因此才會有“情人眼裡出西施、即使實際上是醜八怪,在情人眼中也會變成天使。

這不是變態了麼?是的,是變態。主觀心境,把客觀真實主觀化就是一種心理變態。對戀愛來說,變態是正常的,理性得一切都有條不紊滴水不漏,反倒是不正常的。藝術也是如此。所以,戀愛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藝術化的心理。

《詩經:大車》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々,毳衣如璊,
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穀則異室,死則同穴。
謂予不信,有如皎日。

注釋:

1、檻檻:車輛行駛的聲音。
2、毳衣:毛織的衣服。炎:初生的蘆荻。
3、窀窀:車行遲緩的聲音。
4、滿:紅色的玉。
5、瓠:活著。
6、敫:同“皎”,意思 是明亮。

譯文:

大車上路聲坎坎。繡衣色綠如荻苗。
難道我不思念你,怕你不敢和我好。
大車上路聲遲緩,繡衣色紅如美玉。
難道我不思念你,怕你不敢奔相隨。
活著雖然不同室,死後但願同穴埋。
如若說我不誠信,對著太陽敢發誓。

賞析:

一個純情女子,敢於對天發誓,要跟隨夫君生死與共,確實讓人感動。我們絕對相信這種古典誓言,它以生命作為抵押,來換取心中以為神聖的情愛。

畢竟這是古代的事了。古典式的山盟海誓早被淘沙的大浪淘去,剩下了現實主義的待價而沽,

互相交換,互相利用,住旅館進茶房式的暫時棲身,于連式的把對方作為進步的階梯。反正,當我們在商品社會中再來談與商品無關的古典式愛情的山盟海誓之時,會覺得落伍、迂腐、可笑得面紅耳赤,覺得理不直氣不壯,似在談另一個世界的事情。

的確,愛情沒有因定的模式,越是改革開放,人們的頭腦就越靈活,辦法就越多,選擇的機會也多,想法也多。外面的精彩的世界使誰都不願在一棵樹上吊死。

我們只有在心裡緬懷一去不復逗的古典時代,歎息自己生不逢時。

《詩經:葛藟》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
終遠兄弟,謂他人母。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


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注釋:

1、葛藟:藟,音壘,蔓長植物,所以長勢連綿。
2、終:既,
3、遠:音院,遠離
4、兄弟:代指家人。
5、謂:呼喊,
6、顧:關心、照顧。
7、涘:音四,水邊。
8、有:同“友”,親近。
9、漘:音純,河岸
10、昆:兄
11、聞:同“問”,問候。

譯文: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灣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爹爹心悲涼。
叫人爹爹心悲涼,他也哪裡會賞光。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岸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媽媽心悲涼。
叫人媽媽心悲涼,她也哪裡會幫忙。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灘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哥哥心悲涼。
叫人哥哥心悲涼,他也只把聾啞裝。

賞析:

《葛藟》是一首真正的流浪的歌,抒寫了流離在外的遭遇和憂傷。就常理而言,流浪遭遇的苦難多種多樣,難以盡言,

然而人卻只選擇了得不到父母兄弟關懷的側面,應該說是抓住了根本,流浪的苦難最根本的正在於失去了親情,所以又以葛藟起興,正在于申言這種從傷懷與渴望的連綿不斷,悠長不盡。舊說以為此詩乃東周初年姬姓貴族所作,旨在譏刺平王棄宗族而不顧。《毛詩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毛氏說詩多牽強附會,常把表現人之常情的詩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說詩較為通達,朱熹《詩集傳》雲:“世衰民散,有去其鄉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歎。”得其旨矣。

要義:一個流浪者埋怨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

詩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寫眼前景物。詩人流落到黃河邊上,見到河邊葛藤茂盛,綿綿不斷,

不禁觸景傷情,聯繫到自己遠離兄弟、飄泊異鄉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鄉,六親無靠,生活無著,不得不乞求於人,甚至覥顏“謂他人父”。處境之艱難,地位之卑下,可見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絲憐憫。“謂他人父,亦莫我顧”,直書其事,包含許多屈辱,許多痛楚,正如朱熹所歎:“則其窮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詩意略同首章,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換一字,豐富了詩的內涵,反覆詠歎中稍有變化。此詩兩句表達一層意思,六句有三層意思,兩層轉折。由綿綿不絕的葛藟對照兄弟的離散,是一折,由“謂他人父”、“謂他人母”、“謂他人昆”而竟不獲憐憫,又是一折。每一轉折,均含無限酸楚。詩人直抒情事,語句簡質,卻很感人,表現了飄零的淒苦和世情的冷漠。牛運震《詩志》評曰:“乞兒聲,孤兒淚,不可多讀。”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沉痛語,不忍卒讀。”都對詩中表現出的流離之苦深為致慨,相信這也是每一位讀此詩者的共同感受。

表現了飄零的淒苦和世情的冷漠。牛運震《詩志》評曰:“乞兒聲,孤兒淚,不可多讀。”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沉痛語,不忍卒讀。”都對詩中表現出的流離之苦深為致慨,相信這也是每一位讀此詩者的共同感受。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