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對任何人都具有重要意義。法國拉羅什夫科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僅僅天賦的某些巨大優勢並不能造就英雄,還要有運氣相伴。”
的確,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而改變一個人人生軌跡的往往就是一次偶然的機遇。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因為有“月下追韓信”的蕭何,那麼韓信就無法得到展現自己才華的舞臺,他註定要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如果沒有落地的蘋果在那一刹那擊中了牛頓,那麼牛頓就可能不會去思考“蘋果為何落地”的問題,他也許就不會發現轟動一時的“地心引力”。
歌德說過:“轉瞬之間的一刹那,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紐約城裡擠滿了找不到工作的退伍軍人,年僅18歲的約瑟夫·普利策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會講匈牙利語、德語和法語,但英語卻不怎麼好,這成了他在紐約尋找工作的障礙。最後,他決定到德國人聚集的城市聖路易斯去,在那裡也許能找到工作。聖路易斯城在當時的普利策心目中是希望之鄉。
在這種希望的驅動之下,普利策來到了聖路易斯城。但聖路易斯也並非是他想像中的希望之鄉,他還是經常失業。他先後當過船臺的看守、艙面水手、飯店侍者等,他經常幹不多久就被解雇,只好另找工作。
一次,普利策和另外幾十個人交了5美元,
1868年底,《西方郵報》招聘一名記者,普利策被錄用了,他簡直欣喜若狂,他這樣描繪自己當時的心情:“我,無名小卒,不走運的人,幾乎是流浪漢,被選中擔任這項工作——這一切都像做夢一般。”普利策的超人才華和政治膽識迅速顯露出來。
四年後,
在他的新聞生涯中,他使新聞成為社會公認的一門學科。他的一生標誌著美國新聞學的創立和新聞事業的迅猛發展。他曾捐贈200萬美元創辦了美國第一所新聞學院——名揚世界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普利策逝世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最高新聞獎,受世人矚目。
在如今每個人的心目中,約瑟夫·普利策是報業的鉅子,似乎讓人高不可攀。但是回顧約瑟夫·普利策成長歷程,可以得知,普利策原來也不過是一文不名、兩手空空,
拿破崙說:“卓越的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就將失去價值。”有才能的人遇上好機會,能夠大展宏圖;平庸之輩,遇上好機會,也可略施一技之長;但是沒有機遇或者總是錯失機遇,任何偉大的英雄都將一事無成。
16歲的麥克斯韋初到劍橋,一切都覺得新鮮。這一時間,他專攻數學,讀了大量的專門著作。不過,他讀書不大講系統性。有時候,為了鑽研一個問題,他可以接連幾個星期什麼事都不幹;有時候,他又可能見到什麼讀什麼,漫無邊際。
這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人,需要名師點撥,才能放出異彩。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霍普金斯很有學問,培養過不少人才。麥克斯韋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雜亂無章的學習方法。霍普金斯對他的每一個選題,
人常說:“造化弄人。”在生活中,一些人可能因為某次機遇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些人可能因為缺乏機遇而“白了頭,空悲切”。
貝弗裡奇說:“發現的歷史表明,機遇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很難看到一個人能夠完全脫離機遇而成功——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從某次機遇而開始的。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https://www.201980.com/lizhi/lzchuangye/2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