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讀《不吼不叫》有感

讀《不吼不叫》有感

文/葉攀盛媽媽

生活中不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天面對的生活上的小事,爭吵不休,不是你吼我就是我吼你,性格再好的也被影響著;管教小孩,更是這樣……曾經,為了小孩子頑皮,我很生氣,制止了好幾次小孩子沒聽,那我開始要打小孩了,一直在那邊吼,很大聲的叫著,小孩就是不聽,然後就更生氣了,硬拉著小孩過來要他認錯,小孩子哭著不願意,我大聲吼了好久,小孩子才屈服來認錯……但是整天面對小孩各方面的事,還是會耐不住性子,經常性的吼他,大聲的叫,比如早上去上學的時候,

早上起來很慢,要叫很多遍才起來,刷個牙也是慢慢的,吃個早餐更是慢吞吞的,一早上都在吼著,大聲的叫著,又累,又沒效果,經常想著要是不吼的話,更不會聽……

這學期剛好讀了這本書,相信慢慢的會好一點的,確實應該要去改變下方式,與孩子好好的正確的溝通溝通,從自身的原因找出問題,好好分析分析,同時站在孩子的立場也要去多考慮考慮……

尤其是我們都知道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她發脾氣、尖叫、威脅和羞辱孩子的藉口。孩子並不能從被羞辱、恐嚇和被拒絕中獲得任何好處。”如果是一個像牽線木偶一樣的孩子,我們反而更惶恐。然而,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

我們誰也不願意在年幼的時候面對一個總是吼叫的父母。父母的吼叫如果能起到作用,那也只是孩子出於恐懼而做出的妥協,而不是合作。不論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還是為了自己的“平靜與安寧”,我們都需要好好學會“不吼不叫”。如果你正為克制不住的吼叫而苦惱,不妨一起從“自問”開始,嘗試改變,慢慢掌握平靜的技巧。

教育孩子《不吼不叫》讀後感

文/劉子萱媽媽

吼叫對於很多家庭並不陌生,孩子不聽話、調皮、做錯事,都會發生一場“吼叫”大戰。一直以來,自認為自己是個脾氣尚好的母親,但當孩子慢慢長大,步入小學生活後,吼叫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家庭便飯,寫作業的時候、起床的時候、玩遊戲的時候……,吼叫無處不在,慢慢地孩子對這種吼叫產生了免疫力,

變得沒有反應了,這反而更是在挑戰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發雷霆不可。就這樣我們產生了很大的隔閡,而每次的吼叫之後,我又會很心痛,也很懊悔,後悔為什麼自己總是做不到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呢!

在讀了羅娜 雷納寫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不久,從中我找到了許多共鳴。本書分為:理解吼叫、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況三個部分。書中寫道:“吼叫達到的效果是讓孩子們知道你對他們或者他們的行為非常生氣。吼叫往往達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過威脅或者恐嚇阻止某種行為,只是表達了你的負面情緒”。是的,我發現我的孩子也是對我的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抵觸,

甚至會有些小反抗,並且會在心理和言語上表現出攻擊性。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相反,它們會引起新的問題,浪費更多時間,並將親子關係帶入危險而不安的境地,從而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修復與彌補,然而原來的問題卻依舊存在。帶著這個問題,我從書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秘訣:1、在和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退出爭吵場景,想像自己是旁觀者,就能夠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2、排除各種對自己情緒的影響,溫和從容地面對孩子,用更加單純的心情去解決與孩子間的問題。3、用對待朋友的寬容去幫助自己減少內心對完美的追求,我們不完美,
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領域都出色。4、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他們面對問題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試著改變自己,停止吼叫,克制自己不發火並以溫和的方式來與她溝通,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一個星期過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變,逐漸開始主動和我親近,心平氣和的交流,還和我說:“媽媽,我發現這一個星期你對我很溫柔,我覺得你又愛我了”。突然間,我才真正瞭解到:別看孩子以前什麼都不說,其實她內心也是在關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沒有足夠的瞭解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緒,也沒有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對她愛。孩子大了,她們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瞭解孩子。

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還是為了自己的“平靜與安寧”,我們都需要好好學會“不吼不叫”。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