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這才是人生的豁達和智慧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這才是人生的豁達和智慧

文/木舟

1

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苦而不言不是要你打斷牙和血吞,什麼虧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學會吃一點無傷大雅的虧。

少抱怨是因為沒有人喜歡聽你的抱怨。面對苦難時,很少有人真的想要瞭解你的苦難,苦而不言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辛棄疾,二十歲便出入行伍,曾在萬軍中俘虜敵軍大將,屢立戰功;二十五歲執筆上言平戎十論,有霍去病衛青的氣概,指點江山豪氣干雲。

但不久一貶再貶,

英雄淪落為田舍菜翁,其間幽忿落寞之情,有誰共鳴?

寫下“而今識盡愁滋味”的辛稼軒,不想抱怨嗎?

他不是不想,而是明白抱怨無用,乾脆就不抱怨了。他把他的一腔孤憤化為詞中溝壑,那怨氣怒氣,不平之氣釀成了他青史留名的底氣。

苦而不言,是不做無意義的抱怨,是讓我們靜靜地蛻變,待到時運際遇,一鳴而天下驚。

2

喜而不語是不炫耀。花宜半開,酒宜微醉,做人最宜低調收斂,韜光養晦。

喜而不語,不是說高興不能分享,而是不能為了自己高興,而讓別人不痛快。

《菜根譚》中說:“淡泊之士,多為濃妝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喜而不語,說的更是不張狂自傲。

3

三國時期的荀攸,

他自謙避禍,很注意掩蔽鋒芒。

他自從受命軍師之職,隨曹操征戰疆場,籌畫軍機,克敵制勝,立下了汗馬功勞,曹營中眾多謀臣策士之中,他的地位數一數二。後來,曹操做了魏公,更是任命他為尚書令,可謂恩寵之極。

但他從來都懂得功高不可震主,鋒芒不可淩人。他憑藉著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謀略,在朝二十餘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敗之地。

原因為何?

蓋因他對內對外,對敵對己,迥然不同,判若兩人。

參與軍機,他智慧過人,迭出妙策;但對曹操,對同僚,卻注意不露鋒芒,不爭高下,把才能,智慧,功勞儘量地掩藏起來,表現得總是很謙卑,文弱,愚鈍,

怯懦。

反觀楊修,雖思維敏捷,甚有才氣,但絲毫不看場合,不分析別人的好惡,只管賣弄自己的小聰明,後來更是攪和到曹操的家事當中,遭到曹操的猜忌,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凡做人不能太張狂、太鋒芒畢露。

苦而不言,靜待時機,是一種豁達;喜而不語,低調沉斂,是一種智慧。

生活從來都是智慧的較量,最富有的人是智者,最寶貴的財富是智慧。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逢人不說事,便是無事人

文/儒風君

所謂金口玉言,用得少了才是金口,話不多才叫玉言。

因為黃金白玉貴在稀有,要是數量多了也一樣會貶值。

語貴在精而不在多,人前開口話少說。

逢人不說三種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1、逢人不說大話

飽滿成熟的稻穀從來都是低垂著頭,

只有空空的稻殼才總是仰頭向天。

一個人不論才能高低,都該做到沉穩內斂,大話、空話要少說。

曾國藩年輕氣盛時,熱衷於在同僚面前展示自己,經常掉書袋賣弄學識。

直到因為口無遮攔惹出諸多事端,曾國藩這才意識到說大話的後果,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惡習。

他自我反省,總結出自己常犯的三個錯誤:

一是自以為是,自己喋喋不休,聽不進別人的觀點;

二是開玩笑時沒有分寸,常常因此惹他人不快;

三是喜歡辯論,出口必壓對方一頭,逞一時口舌之快。

因此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每日睡前都要記錄自己當天的一言一行,並反省是否有不妥之處。

通過每天自省,再加上嚴以自律,最終改掉了多言的惡習。

即便是曾國藩這樣的大儒,年輕時也難免會犯下口出狂言的過錯。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更要時時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逢人不發牢騷

大家都知道祥林嫂的故事,她身世淒慘,因而滿腹牢騷。

逢人就訴說自己的不幸,一遍又一遍講述那些悲慘遭遇,祈求博得他人的同情。

正是因為她牢騷太多,原本同情她的人也對她感到厭惡,而她的傷心事,也成為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滿腹牢騷也解決不了半點實際問題,把自己的瘡疤揭開給別人看,更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沒有人願意接受負能量,偶爾發點牢騷可以,長時間唉聲歎氣,再親近的人也會受不了。

對著孩子發牢騷,孩子容易產生逆反情緒;

對著愛人發牢騷,夫妻之間就會暗生矛盾。

不要抱怨孩子不聽話,好的孩子需要用心去教養;

不要抱怨家庭不幸福,好的家庭需要用愛去維護。

能夠理解你的人,才值得你對他訴說;

願意伸手幫忙的人,才值得表現出軟弱。

更多時候,人們顧不上同情他人。世上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自己的事情都不敢站出來解決,難道指望發幾句牢騷,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嗎?

3、逢人不講是非

人或多或少都有愛講閒話的毛病。

不少人熱衷於把流言、閒話、別人家的秘密當作談資。

人人都知道禍從口出,卻忘了閒話不僅沒有營養,傳多了也容易招惹是非。

《格言聯璧》中奉勸世人: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道理聽上去簡單,實踐起來卻有難度。

畢竟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需知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是非人人說,傳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流言;

是非無人說,講的人少了,便不會誤聽誤信。

《警世通言》中有一首短詩,願與諸位共勉:

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是人前只點頭。

假若連頭也不點,也無煩惱也無愁。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畢竟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需知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是非人人說,傳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流言;

是非無人說,講的人少了,便不會誤聽誤信。

《警世通言》中有一首短詩,願與諸位共勉:

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是人前只點頭。

假若連頭也不點,也無煩惱也無愁。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