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父母擔心,就是最好的孝順
文/李思圓
1
在你心裡,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
是讀書時成績優異、工作時飛黃騰達?還是你衣錦還鄉,給他們最好的物質生活?
其實,都不是。
自己做了父母以後才會發現,照顧好自己,讓父母少一分牽掛,少一分擔心,少一分不安,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大概是他們對你最淺、也是最深的寄望。
2
有天下午,我正在上班。我爸突然打來了一個電話。我接起電話說,爸,有什麼事嗎?
他說,兩件事。第一,這幾天早晨霧氣大了,開車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說,好。
他又說,你要是有空,還是給你姐打個電話,關心一下她。
當時我就納悶了,我昨晚才跟我姐通過電話,她好好的,沒什麼異樣啊。
於是我又回到,我姐都這麼大的人了,有什麼好擔心的?
我爸心情特別沉重地說,怎麼不擔心,有時一夜也睡不好。掛電話之前,還一再叮囑我,姐妹之間要多溝通交流,有什麼事都要有商有量。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上次回家,我姐無意間抱怨了幾句,說最近工作壓力有點大,頭髮掉得多,失眠睡不好,咳嗽了好幾個月。沒想到我爸就聽到了心裡去。
過了幾天,我尊奉我爸的命令,把事情的經過傳達給我姐。
我們倆都笑了,因為都覺得,一句話而已,沒必要這麼認真呀。但是事後我再想,又感到特別羞愧。
作為子女,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無關緊要的幾句話,在父母那兒究竟被看得多麼重要。
你總是說著,要孝順他們,可是你從未讓他們真正地對你放心過。
3
一個讀者曾跟我講過這樣一件事。
她大學畢業以後就留在了外地工作,因為離家太遠,自然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有一年冬天她回家過年,買了許多禮物,還給父母封了大紅包。她都沒注意到自己當天穿得很單薄。
結果母親問她,你是沒錢買衣服嗎?她就隨口回了句,是啊,買一件羽絨服,都夠半個月房租了。
過了幾天她要回城了,母親遞給她幾個大包,她連忙問是什麼?打開一看,才知道母親第二天到農村集市上,給她買了好幾件大紅大綠的羽絨服。
她當時真是哭笑不得,
後來她看到母親滿眼的憐惜,嘴裡一直念叨著,有啥困難給媽說,千萬不要委屈了自己啊。
臨走時,她穿了一件在身上,並沒有覺得土氣,反而特別懊悔,讓母親如此牽腸掛肚。
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有能力給他們花更多錢,給他們買更多東西,常回家看看。
其實這些答案都沒錯,但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如果你沒學會如何讓父母為你少操心,那麼你永遠也沒真正做到孝順。
4
有個熟人曾跟我聊起他對父母的虧欠。
當時我覺得很驚訝,因為他是個很孝順的人,不僅靠自己的能力給父母在老家修繕了房屋,每個月也按時寄生活費,
可他卻告訴我,僅僅做到這些遠遠不夠。
有一次,他拿錢回家,還給父母換了新手機。他本以為父母會很開心,可是母親怎麼也不肯收,反而心疼地說他的黑眼圈很重,一看就沒休息好,身體也發福,想來平時應酬也很多。然後一再囑咐他,沒什麼比健康更重要。
有一次,他和媳婦吵架被父母知道了,雖然他們很快就和好了,可這件事,害得父母一直都提心吊膽,生怕他的婚姻出現任何狀況。
甚至還有一次,他到外地任職,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他無意間對父母透露了在那裡吃不慣、住不慣,誰知道父母聽了以後,大老遠趕車去看了他好幾次。
越長大,你越會明白,于父母而言,你的身體好不好,
5
我們總是說,要孝順父母。也許表達的方式有很多,但一定離不開這一點,照顧好自己。
有句古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還有一句是:父母唯其疾之憂。
在工作中,也許我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奔波忙碌,但請記得,無論你走多遠,飛多高,父母在乎的,還是你的身體健康。
在生活中,也許我們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不開心,可是父母在乎的,不是你事事順遂,而是希望你知道,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
在感情中,也許我們會因為一些人一些事而受傷,可是父母在乎的,不是你得到了想要的,而是希望你能正確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
無論在任何時刻,照顧好自己,保重身體,積極樂觀地活下去,大概是我們對父母最低、也是最高級的孝順!
來源: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請把笑容帶回家
1
母子都在為上大學的學費發愁時,父親回家笑著說“我下崗了”;
父親出去找工作總是碰壁,但每天回家,他都笑著說“差不多了”;
父親做工時受了傷,回家依然笑嘻嘻的,說“沒事,沒事”;
最終,一家人就靠著一輛三輪車,攢齊了學費。
為什麼進家門那一刻的情緒,有如此大的“威力”?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發現了著名的“首因效應”,指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頭腦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家人之間雖然不是第一次見面,但是“首因效應”同樣起作用。
回家,是與家人的“再一次見面”,這一面決定了家人如何判斷你這一天的狀態,並且在接下來的整個晚上,這個判斷都會在腦海裡佔據主導地位,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
2
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不懂進門藝術的家人。
有一位家庭主婦,她的家中,男主人大方和善,孩子彬彬有禮,溫馨、和諧的氣氛充盈整個空間。
她的家看起來跟普通的人家沒什麼區別,除了房門上掛著的一方木牌,上面寫著——“進門前,請拋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
有朋友來拜訪,詢問起那塊木牌:“我也會時常提醒丈夫,不要帶著怨氣回家,可是他總是當耳邊風。你用木牌提醒爺兒倆真的有用嗎?”
女主人笑笑,解釋說:“我並不是提醒他們。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裡看到一張充滿疲憊的臉,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
於是,我開始想,孩子、丈夫看到這副愁眉苦臉時,會有什麼感覺?
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我原來認為都是他們不對,其實,我自己也有原因!
第二天,我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提醒自己。結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換了一種方式進家門,消極情緒的傳遞鏈在進門的時候就被截斷了,留在家裡的,是一片平和與溫馨。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那一塊小小的木牌。但這木牌背後,是“面孔管理”的學問。
3
每一個人在進家門前,都有必要管理一下自己的面孔。
把疲憊、慍怒、憂愁的表情卸載,更新為輕鬆、愉悅與舒展的臉龐。
回家前,先用隨身的鏡子看看自己的臉,我們是否不小心把壞情緒帶回來了?
如果發現自己臉色不好,不如先給自己一個微笑,即便只是刻意的嘴角上揚,也會給人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
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莎拉·普萊斯曼表示:“在經過同樣的壓力測試後,被要求面帶笑容的受試者,心率下降得更快,壓力也減輕得更快。”
人一旦有了笑容,憤怒的、抱怨的、憂愁的話常常就說不出口了。即便是糟糕的消息,臉上的笑容也會讓聽者覺得“這不是什麼要命的難題”,反而會往積極的方向去想事情。
家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笑了,其他人也會受到感染。
回家時的一個笑容,就是帶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這一面決定了家人如何判斷你這一天的狀態,並且在接下來的整個晚上,這個判斷都會在腦海裡佔據主導地位,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2
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不懂進門藝術的家人。
有一位家庭主婦,她的家中,男主人大方和善,孩子彬彬有禮,溫馨、和諧的氣氛充盈整個空間。
她的家看起來跟普通的人家沒什麼區別,除了房門上掛著的一方木牌,上面寫著——“進門前,請拋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
有朋友來拜訪,詢問起那塊木牌:“我也會時常提醒丈夫,不要帶著怨氣回家,可是他總是當耳邊風。你用木牌提醒爺兒倆真的有用嗎?”
女主人笑笑,解釋說:“我並不是提醒他們。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裡看到一張充滿疲憊的臉,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
於是,我開始想,孩子、丈夫看到這副愁眉苦臉時,會有什麼感覺?
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我原來認為都是他們不對,其實,我自己也有原因!
第二天,我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提醒自己。結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換了一種方式進家門,消極情緒的傳遞鏈在進門的時候就被截斷了,留在家裡的,是一片平和與溫馨。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那一塊小小的木牌。但這木牌背後,是“面孔管理”的學問。
3
每一個人在進家門前,都有必要管理一下自己的面孔。
把疲憊、慍怒、憂愁的表情卸載,更新為輕鬆、愉悅與舒展的臉龐。
回家前,先用隨身的鏡子看看自己的臉,我們是否不小心把壞情緒帶回來了?
如果發現自己臉色不好,不如先給自己一個微笑,即便只是刻意的嘴角上揚,也會給人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
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莎拉·普萊斯曼表示:“在經過同樣的壓力測試後,被要求面帶笑容的受試者,心率下降得更快,壓力也減輕得更快。”
人一旦有了笑容,憤怒的、抱怨的、憂愁的話常常就說不出口了。即便是糟糕的消息,臉上的笑容也會讓聽者覺得“這不是什麼要命的難題”,反而會往積極的方向去想事情。
家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笑了,其他人也會受到感染。
回家時的一個笑容,就是帶給家人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