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如何不吼不叫,讓孩子越來越自律?

如何不吼不叫,讓孩子越來越自律?

文/周周的心空間

最近很多人后臺問我:我孩子太慢怎么辦?

我發現“慢”和多動,成了家長們反應最多的問題。

昨天去散步,逛了一家新店,老板娘看上去很青春活力,聊起潮服和護膚品眼睛發亮,但當我問到:你有孩子嗎?

她立即收斂笑容:有啊,讀二年級了,不過真叫人發愁。

我告訴她:我學了心理學,你不妨說說看。

她眼睛放光:真的嗎?我兒子特別慢怎么辦?

然后機關槍似的,數落了他兒子慢的種種事跡。無非就是起床慢,作業慢等等啦。

聽她的語速和氣勢,我反饋了我的直覺:因為你太快了,

要求又太高了……

“是啊,是啊,我是急性子”她承認。

“所以你兒子壓力過大,他跟不上你節奏啊,就會越來越慢的”。她恍然大悟。

1

為什么那么多的“慢孩子”?

首先:你們家一定有個急脾氣

我要自我暴露,我就是個急脾氣,而且往上翻找,我的父母,甚至爺爺都是急性子。

我兒時記憶寶庫里,爺爺的吼叫如雷貫耳,現在想來,那一聲聲對爸爸和叔叔的催促,都讓我跟著緊張。

所以,我從小就習得了急躁的模式,再加上我還自帶焦慮,你腦補一下吧,我在對待孩子“慢”時,是何等雞飛狗跳的現場?

你猜對了,我經常指責他:你怎么能這樣呢?一點也不像我這樣利索。

然后,幾乎每個指令開頭,都帶了一個字:快!

我兒子好可憐的,經常因為達不到我的要求,

無助的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第二:你隨意給孩子貼了標簽

標簽效應大家都清楚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除非基因的原因,沒有哪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慢的。

但是很多父母卻很容易以偏概全,看到孩子寫字慢,或者吃飯慢,就立即貼個標簽:你就是個拖拉的孩子,你就是慢吞吞。

語言都是有能量的,當這個標簽在孩子身上貼久了,孩子就會不自知的受到標簽的牽引,實現父母負面的預言,變得越來越慢。

第三:給孩子任務太多,讓孩子沒有盼頭

在一個電視劇里看到一個橋段,孩子放學,媽媽就告訴她:趕緊做作業哦,做完可以看電視。

然后孩子很自覺的就做了,而且速度很快。

一小時后孩子做完起身去拿遙控器,

沒想到媽媽急了:還沒有結束呢,媽媽給你買的課外作業也要做完的。

孩子一看,讀40頁書,寫一篇讀后感,頓時泄了氣,坐在那里磨洋工。

半小時后,媽媽看她才看了兩頁,很不滿意:看書有什么累的,快點看,看完寫完,就能看電視了。

感覺被下了套的孩子,已經喪失了主動學習的動力,任由大人嚷叫,就是不為所動,最后挨了一頓揍,全家都過了一個糟糕的黃昏。

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大人在單位里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又要加班到半夜,日復一日,我們的動力又在哪里呢?

2

那么,如何做,

才能讓孩子具備正常的速度和自律能力呢?

第一:父母自己放下焦慮

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讓他感覺好。

如果大人焦慮緊張,是會直接傳染給孩子的,

他們就會跟著煩躁不安,就會自動降下速度。

過去我很容易焦慮,對孩子很多期待,當他做不到,我就生氣郁悶,甚至和孩子撕扯。

最后,沖突發生了,又開始自責愧疚:我怎么這么差勁,我怎么就是教育不好孩子?

這些情緒,都是負能量,會導致孩子更加的無助和無力。

所以,要改善孩子的問題,都是從父母自身開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序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那么我們先要做到自己內心平和寧靜。

過去幾年,我們家有過很多不平靜的早晨,都是因為兒子起床太慢。

近一年來,我和我的焦慮斷舍離后,一切都變了。

妙招是我早上只看兩次鐘表,一次是自己起床,一次是叫孩子起床的時間。

不看時間就不會慌張,

不焦慮就能從容的面對孩子,當我們從容了,孩子會放松,起床就變成了一項愉快的事情。

第二:抓住他做的快的一次,及時肯定

當我們盯住孩子的問題時,就會看不見他的優點了。

有個媽媽告訴我:女兒吃飯要一個小時怎么辦?

我問她:那她做其他事情呢?

媽媽說:她穿衣服挺快的。

于是我告訴她,下一次看到女兒穿衣服快的時候,馬上去夸:女兒你動作好快啊,你才四歲都能這么快了,證明你的手很靈巧哦。

這樣帶著欣賞的去夸獎,能夠提振孩子的信心。

后來這個媽媽告訴我,孩子真的變得快了,因為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表揚,所以行為越來越積極。

第三:不要做監工

記住這一句話“最壞的陪伴,就是做監工”,在學習技能和知識方面,

孩子顯然是新手,如果父母本著老司機的態度不斷去評判和指責,只會引發孩子煩躁不安,或者緊張局促,兩種情緒都會導致孩子拖延。

正確的辦法,是給與他一定的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是和孩子商議后的結果,并且有調整的空間。

比如一頓飯在二十分鐘內吃完,吃不掉就拿掉飯碗,等下一頓再吃,其中不給于零食,最重要的是不去批判和指責孩子,這在西方叫自然后果,非常有效。

作業情況照搬,讓孩子自己在房間里完成,父母退出。

和孩子商議完成時間,有困難在最后統一提出,這樣避免了父母在一旁忍不住嘮叨指正,也給與孩子空間進行自我管理。

我過去就是監工型喋喋不休的媽媽,有時候急的汗都出來了,孩子卻在哪里巍然不動,作業還是堆積如山,后來我選擇撤離,他感覺反而很輕松,當我看到他完成了,再給與及時的鼓勵,他的自律就出來了。

最后,請大家都自問一句話:我自己是怎樣的人?是不是足夠自律,是不是從不拖延?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覺得自己達不到滿分。

所以,當我們反觀自己也有惰性,也有跟不上節奏的時候,就能理解孩子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有責任和擔當,但這些一定不是在父母的監督和催促下發展出來的,而是在父母的信任和欣賞下,逐漸呈現的內在潛力。

有心理學家說,愛孩子是本能,但如何愛則是藝術。

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好的,比起“我愛你”來說,允許孩子慢慢來,才是對他們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呢。

來源:周周的心空間(ID:zhouzhoudechahuahui)

慣子如殺子!再富,也要窮孩子

文/女兒派

最近一位讀者給我留言說:

“老師,我因為工作原因,和老公都沒時間帶孩子。

現在家里是和老人一起住的,孩子被爺爺奶奶都慣出毛病了,我真的很苦惱,但又沒辦法,你說我該怎么辦啊?”

這絕不僅僅只是一位媽媽的苦惱,但凡和老人一起住的夫妻,每天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不可否認,長輩們非常愛孩子,可無底線的寵愛就是一種傷害。下面這5個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呢?

1

早高峰的公交車上

烏泱泱的公交上,好不容易有個空位,老太太立馬讓孫子座好,怕孫子被擠著,兩手撐住前后椅背,好似一尊守護神。

小孫子不以為然的座著,可一個急剎車,老太太險些摔倒,于是乞求孫子:“奶奶抱著你一起座好嗎?”

小孫子撇撇嘴:“不要,這個位置這么小,你又坐不下!”

“好好好,你自己坐,還有8站就到了,奶奶再堅持堅持!”

2

家里飯桌上

“哎呦,乖孫女,這個紅燒肉給奶奶吃一口好不好?”。

“不好,都是我的,不給奶奶吃!不給不給”。3歲的小孫女死命的護著碗里的紅燒肉。

奶奶開心的說:“好好好,奶奶不吃,都給乖孫女吃。來!奶奶喂你!”

于是,孩子立馬跑下飯桌,東看看西玩玩,等著奶奶追著喂……

3

去親戚家串門

春節期間,奶奶帶著5歲的朵朵去親戚家串門。

小嬸子在廚房切完水果發現朵朵沒在客廳,就去找。

最后在臥室找到了她,頓時驚呆了:放在梳妝臺上的口紅、眼影、香水等化妝品都被朵朵打開轉移到了床上玩。

拿著口紅在床單上畫畫,拿著眼線筆在墻上當小老師。

小嬸子趕忙制止,沒想到朵朵大哭起來。

奶奶立馬沖進來說:“小孩子嘛,不懂事,再說是你自己沒放好,怪誰!”

小嬸子也不好意思再說什么,只能欲哭無淚……

4

帶孩子去參加婚禮

樂樂表演欲強,也喜歡唱歌跳舞,平時在家里,爺爺奶奶就喜歡把她圍起來使勁夸,拼命鼓掌,小姑娘從小就驕縱,聽不得不好的話。

一次,被爺爺奶奶帶去參加婚禮,老人就讓樂樂表演個節目給大伙兒看看。

礙于面子,賓客們都拍手叫好,誰知道來了一個稍大一點的小姑娘說道:“你這跳的什么呀,和熊似得!”

于是,樂樂撲上去就撕扯那個小姑娘,一不小心把香檳臺也打翻了!酒杯碎了一地……

幸好兩孩子都沒被刮著,不然對孩子爹媽可沒法交代了。

5

客廳里

“媽,給我20塊錢,我想買個鉛筆盒。”

“怎么又要錢?你不是有4個了嗎?那么多鉛筆盒,不給買!”媽媽嚴厲的說。

這時一旁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再說又沒有多少錢,你們小的時候,還沒有他好呢!”

“走,奶奶給你拿錢,給你50!”孫子屁顛屁顛的去了。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的孩子當然“教不了”啦!時時刻刻都有“保護傘”和“避難所”。

看了以上這5個案例,你是不是也皺著眉、搖搖頭。

“隔代教育”其實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當你發現“隔代教育”可怕的時候,是否反思過自己!

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所以要想真正的避免“隔代教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教育出個品行優秀的孩子給他!

和老人多溝通,拎清利害

父母平時可以多和老人溝通一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雖然孩子還小,但要讓老人分清楚愛和驕縱的區別。

不能一味的溺愛,過多的袒護只會讓孩子目無尊長、無法無天,父母的正面管教也失去威嚴,最終還耽誤孩子的成長。

如果媽媽為了避免婆媳矛盾不方便溝通,可以請老公出面化解。

統一戰線,堅持自己

再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和老公達成一致,原則性的問題決不能妥協。

兩夫妻可以和老人協商一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要插手。

這樣孩子才不會唯我獨尊,處處找“保護傘。”

即使有時候老人出來橫加干涉,媽媽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對方是老人就中斷自己的教育。

可以事后避開孩子與老人主動說明,虛心接受老人的建議,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

雙方很多時候因為教育孩子問題的爭吵,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如果,老人偏執到實在無法溝通,媽媽可以和老公商量,要么搬出去住。

或者只能巧妙的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避開有老人在的時候。

但是要切忌,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全面否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抽時間和孩子溝通

不能忙于工作,就把教育孩子的問題丟給老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無論多忙,都還是要自己陪孩子,教育孩子。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發現有問題,就說是老人慣壞。

一味的把教育權丟給老人,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加重了老人的負擔,更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職。

無可否認,父母們普遍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具有科學性,老人一味的干預只會降低父母的權威。

但也請父母對老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也要懷揣一顆感恩之心。

如果白天忙于工作不能照顧孩子,下班后也要有高質量的陪伴,及時糾正發現和解決問題。

來源:女兒派(ID:nverpai)

孩子卻在哪里巍然不動,作業還是堆積如山,后來我選擇撤離,他感覺反而很輕松,當我看到他完成了,再給與及時的鼓勵,他的自律就出來了。

最后,請大家都自問一句話:我自己是怎樣的人?是不是足夠自律,是不是從不拖延?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覺得自己達不到滿分。

所以,當我們反觀自己也有惰性,也有跟不上節奏的時候,就能理解孩子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有責任和擔當,但這些一定不是在父母的監督和催促下發展出來的,而是在父母的信任和欣賞下,逐漸呈現的內在潛力。

有心理學家說,愛孩子是本能,但如何愛則是藝術。

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好的,比起“我愛你”來說,允許孩子慢慢來,才是對他們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呢。

來源:周周的心空間(ID:zhouzhoudechahuahui)

慣子如殺子!再富,也要窮孩子

文/女兒派

最近一位讀者給我留言說:

“老師,我因為工作原因,和老公都沒時間帶孩子。

現在家里是和老人一起住的,孩子被爺爺奶奶都慣出毛病了,我真的很苦惱,但又沒辦法,你說我該怎么辦啊?”

這絕不僅僅只是一位媽媽的苦惱,但凡和老人一起住的夫妻,每天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不可否認,長輩們非常愛孩子,可無底線的寵愛就是一種傷害。下面這5個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呢?

1

早高峰的公交車上

烏泱泱的公交上,好不容易有個空位,老太太立馬讓孫子座好,怕孫子被擠著,兩手撐住前后椅背,好似一尊守護神。

小孫子不以為然的座著,可一個急剎車,老太太險些摔倒,于是乞求孫子:“奶奶抱著你一起座好嗎?”

小孫子撇撇嘴:“不要,這個位置這么小,你又坐不下!”

“好好好,你自己坐,還有8站就到了,奶奶再堅持堅持!”

2

家里飯桌上

“哎呦,乖孫女,這個紅燒肉給奶奶吃一口好不好?”。

“不好,都是我的,不給奶奶吃!不給不給”。3歲的小孫女死命的護著碗里的紅燒肉。

奶奶開心的說:“好好好,奶奶不吃,都給乖孫女吃。來!奶奶喂你!”

于是,孩子立馬跑下飯桌,東看看西玩玩,等著奶奶追著喂……

3

去親戚家串門

春節期間,奶奶帶著5歲的朵朵去親戚家串門。

小嬸子在廚房切完水果發現朵朵沒在客廳,就去找。

最后在臥室找到了她,頓時驚呆了:放在梳妝臺上的口紅、眼影、香水等化妝品都被朵朵打開轉移到了床上玩。

拿著口紅在床單上畫畫,拿著眼線筆在墻上當小老師。

小嬸子趕忙制止,沒想到朵朵大哭起來。

奶奶立馬沖進來說:“小孩子嘛,不懂事,再說是你自己沒放好,怪誰!”

小嬸子也不好意思再說什么,只能欲哭無淚……

4

帶孩子去參加婚禮

樂樂表演欲強,也喜歡唱歌跳舞,平時在家里,爺爺奶奶就喜歡把她圍起來使勁夸,拼命鼓掌,小姑娘從小就驕縱,聽不得不好的話。

一次,被爺爺奶奶帶去參加婚禮,老人就讓樂樂表演個節目給大伙兒看看。

礙于面子,賓客們都拍手叫好,誰知道來了一個稍大一點的小姑娘說道:“你這跳的什么呀,和熊似得!”

于是,樂樂撲上去就撕扯那個小姑娘,一不小心把香檳臺也打翻了!酒杯碎了一地……

幸好兩孩子都沒被刮著,不然對孩子爹媽可沒法交代了。

5

客廳里

“媽,給我20塊錢,我想買個鉛筆盒。”

“怎么又要錢?你不是有4個了嗎?那么多鉛筆盒,不給買!”媽媽嚴厲的說。

這時一旁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再說又沒有多少錢,你們小的時候,還沒有他好呢!”

“走,奶奶給你拿錢,給你50!”孫子屁顛屁顛的去了。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的孩子當然“教不了”啦!時時刻刻都有“保護傘”和“避難所”。

看了以上這5個案例,你是不是也皺著眉、搖搖頭。

“隔代教育”其實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當你發現“隔代教育”可怕的時候,是否反思過自己!

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所以要想真正的避免“隔代教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教育出個品行優秀的孩子給他!

和老人多溝通,拎清利害

父母平時可以多和老人溝通一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雖然孩子還小,但要讓老人分清楚愛和驕縱的區別。

不能一味的溺愛,過多的袒護只會讓孩子目無尊長、無法無天,父母的正面管教也失去威嚴,最終還耽誤孩子的成長。

如果媽媽為了避免婆媳矛盾不方便溝通,可以請老公出面化解。

統一戰線,堅持自己

再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和老公達成一致,原則性的問題決不能妥協。

兩夫妻可以和老人協商一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要插手。

這樣孩子才不會唯我獨尊,處處找“保護傘。”

即使有時候老人出來橫加干涉,媽媽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對方是老人就中斷自己的教育。

可以事后避開孩子與老人主動說明,虛心接受老人的建議,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

雙方很多時候因為教育孩子問題的爭吵,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如果,老人偏執到實在無法溝通,媽媽可以和老公商量,要么搬出去住。

或者只能巧妙的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避開有老人在的時候。

但是要切忌,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全面否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抽時間和孩子溝通

不能忙于工作,就把教育孩子的問題丟給老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無論多忙,都還是要自己陪孩子,教育孩子。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發現有問題,就說是老人慣壞。

一味的把教育權丟給老人,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加重了老人的負擔,更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職。

無可否認,父母們普遍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具有科學性,老人一味的干預只會降低父母的權威。

但也請父母對老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也要懷揣一顆感恩之心。

如果白天忙于工作不能照顧孩子,下班后也要有高質量的陪伴,及時糾正發現和解決問題。

來源:女兒派(ID:nverpai)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