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活得焦慮,是被妄想之火煎熬

焦慮,是被妄想之火煎熬。外在的局面是因緣和合的結果,而我們看待它的時候卻附加了許多分別之念、高下之別、得失之心,被川流不息的妄想包圍,心就焦躁、恐懼、不能安定。時時刻刻回歸當下一念心,不追憶、不幻想,讓心靜下來。

人來到世上的時候并沒有帶著錢來,走的時候也不會帶著錢走,整個一生中的盈虧得失,不過都是曇花一現而已。

看得更長遠、更全面。長遠,就是不要局限于眼前;全面,就是不要只從自己的立場看問題,多想想對方的情況,更多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

要把心量放大一些,

多去發心。把自己一切好的,讓大家都能夠分享;不愿意讓任何一個人受苦。常常串習這樣的念頭,心打開了,痛苦自然就減輕了。

一顆小石子,丟入小水坑中會濺起很大的水花;丟入大海中卻了無痕跡。心要足夠寬廣、足夠深邃,才能遇境平靜,不起波瀾。寬廣,是指心中能裝得下更多人、更多事,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整天想著自己的苦樂、得失;深邃,是指內心有明利的智慧,看人看事長遠、透徹。

我們的心應該“敏感”,但不應“妄想”—看到什么細節都往不好的方面去聯想,而且這種聯想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得失、苦樂。我們的目光總是比較短淺,角度總是比較單一,都是妄想與煩惱。正念就是心要常常看好的一面,多想辦法而不是想問題,

多理解他人、幫助他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迷茫、看不清楚方向時,往往是因為陷于境界之中,被自己的利益、感受、得失、情緒所困。當置身事外,以旁觀者的心態去檢視,很多問題便能清楚明了。

人生之路,有上坡就一定有下坡,有頂峰就一定會有低谷,勝敗乃兵家常事。進一步說,無論是“得”還是“失”,都如夢幻泡影。得到了會失去,并不是真有;既然沒有真正的“得”,又何來“失”呢?得失只是我們心念上的起伏。

考慮他人的感受,是待人著想、將心比心,是慈悲利他之心;活在別人的看法中,表面上看起來處處照顧他人,但核心卻是希望討人喜歡、怕人否定,心里緊緊抓住的是自己的苦樂。前者的心是溫暖柔軟的,

后者必定充滿得失之念,痛苦不安,細省內心,即可分明。

要站得高、看得遠。站得高,即超越個人利益的得失;看得遠,即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意自己的苦樂、得失,多用心去關注一下他人的苦樂和需要,盡量做一些不求回報幫助別人的善行。善良的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是非常巨大的,只要體驗過,就會懂得。

自私自利的人,處處處心積慮防著別人,用盡心思算計別人,一心為自己爭取利益,卻導致了親友的不信任。內心充滿陰暗,必定活在得失計較、孤獨恐懼之中,實可悲愍!愿我們有朝一日能夠把陽光帶給他!

外在的成敗得失帶來的滿足感只是煩躁的快樂,轉瞬即逝。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內心的慈悲與智慧,

來自于煩惱的止息,并且得到了就永遠不會失去。

出家人并非影視作品中描寫的那樣無所事事。如果說清閑,那是對五欲的心態:內心“清”凈,故氣定神“閑”,不會為外在得失而心浮氣躁;同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與行,卻是時刻不懈,精進不息。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juzi/weimei/27556.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