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35歲,月薪4500:那些被嫌棄的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活著

35歲,月薪4500:那些被嫌棄的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活著

文/沈小星

前天,一個朋友事業到了瓶頸期,找我咨詢如何賺更多的錢。

我管他叫李哥,今年35歲。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4500,沒有獎金,沒有年終獎,干了三年。

他對我訴苦:我這年齡出來找工作真是太難了。

李哥在四月份面試了8家公司,全部被Pass掉了。其實他給幾十家公司投遞了簡歷,最后給他機會面試的公司只有8家。

35歲的人找工作,就這么不受待見么?

是的,職場上有一種現象:35歲現象,很多用人單位會在招聘信息上,明確標注年齡在35歲以下。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

我能夠理解這樣的偏見,有時候,偏見存在,即意味著合理。

1

35歲現象:被嫌棄的中年人

為什么35歲的職場人被人嫌棄呢?

首先是體力: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大多已經在職場上被壓榨了多年,身體已經沒年輕人那么耐干了,你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就在心里告訴自己要注意保養了,而那些愣頭青能工作十七八個小時,還樂此不疲。

其次是精力:處于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已經有了家庭,這就意味著多了很多牽絆,你下班就想著準點回家給孩子做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那些剛畢業,或者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里全是工作,為了夢想,全力以赴。

再者是潛力:很多公司寧愿給新人漲薪1000元,也不給老員工漲500元,

因為年輕人可挖的潛力更大,性價比高,而中年人身上的培養價值已然不大,更多地是在靠經驗工作。

中年職場人最大的優勢:經驗、人脈、資源。

尷尬的是,很多工作了十年的人,他們只有一兩年的工作經驗,然后將這經驗用了十年而已,成長空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人脈和資源更是少的可憐。

除非你可以自己帶客戶、資源過去,能夠給新公司帶來可看到的實際收益,不然還真難以找到滿意的下家。

最后還有一點,就是掌控力,在職場上待久了,或多或少會沾染上一些職場老油條的習性,沒有年輕人那么聽話。

公司給年輕人畫大餅,他們會聽得熱血沸騰,很賣力地干,但職場老鳥一聽,就在心里說:又騙我,我待了多少家公司了,

都這樣。

而且,他們還可能將這些職場經驗分享給團隊里的年輕人。這樣,公司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下降。

中年人跳槽、換工作其實挺尷尬的,就是因為有很多的限制在里面。

2

35歲前,要做的5件事

如果你還沒有到35歲,那么這篇文章將可能會拯救你的職業生涯和人生。

為了盡量避免自己在35歲時,面臨中年危機的窘境,我們需要在當下做好5件事。

1、別混日子,學一技之長傍身:

我一直都信奉這句話: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年輕的時候混日子,下場一般都會很慘,三十多歲還和畢業生的薪資相差不大,那說明你這些年并沒有為此付出太多的努力,也可以想象到你的能力、經驗、人脈、資源,這些日后將成為你資本的東西都很欠缺。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經營有價值的人脈,有必要擁有至少一個特長,日后即使出現變故,還有方向和出路。

2、讀書,多看實用的書:

讀書的重要性,很多文章都講爛了,就不多講了。不管什么階段,人都要保持閱讀,那么看什么書呢?

勵志的書要看,但要少看,看這些書,并不是要模仿別人的成功軌跡,而是要保持心懷希望,有繼續努力的驅動力。

實用的書要多看,比如和你專業技能相關的書,比如一些為人處事道理的書,比如一些興趣方面的書,這些或能提升自我,或可以成為社交談資。

3、鍛煉,不為體型,只為健康:

成年人的身體總是在走下坡路,鍛煉是為了身體在報廢的路上走得慢一點。

年輕的時候,

可以拼命工作,但也別忘了要努力鍛煉身體,不是為了保持好有型的身材,就是為了健康,為了有體力過好人生的下半場。

此外,更實際的理由,就是省錢,為了以后少去醫院。

4、學會做工作的設計者:

工作中,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與警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不要每天被動等待別人安排我們的時間,我們要努力把控自己的工作節奏,讓其他人配合你而不是主宰你的工作。

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你不妨思考以下幾點:

資源:你需要明確自己的能力及特質,以及你打算做到多少分,在多長時間內完成;

順序:設計或重新安排一個能在最短時間內聚焦最核心業務的順序;

借力:凡事不需要親力親為,可以的話找眼疾手快的人幫你完成。

5、掙錢、積累資金、投資:

我從來不羞于談錢,滿身的銅臭味,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功利一點,沒什么不好的。

如果一家公司,你既學不到東西,又掙不到多少錢,也得不到多大的資源、人脈,那你就別過于留戀,果斷選擇離開。

在35歲之前,最好要盡可能地多積累資金,以備未來的變故,要學會投資,不要讓錢閑著。

不要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接觸新鮮事物,做一個斜杠青年,既可賺錢,又可摸索新出路,今天走的路,每一步都有深意。

35歲,不是人生的起點,更不是終點,雖然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我希望在年輕的時候還是要多做一些準備,別到時候手忙腳亂,痛哭流涕。

努力終有意義,希望人到中年,我們的人生還控制在自己手里。

3

你還未至中年,中年危機已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婚姻、事業、家庭等一列問題和危機到來,躁動、沮喪、恐懼、擔憂等等,我們面臨這非常大的困惑和壓力。

原本很快樂幸福的生活或者很感興趣的事情,現在卻開始厭倦、不滿意或沒興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還未至中年,中年危機已現。本該奮斗的年紀充滿了困惑和焦慮。

為什么會困惑和焦慮?因為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自己的定位。

就像一只沒有羅盤的船,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使勁掙扎,卻看不到出路。那些目標明確的人,一開始就已經贏了。

怎么樣做才能變得更好呢?你要很認真很認真的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并將思考結果寫在你的本子上天天去翻看并為之付諸行動。

1、你未來的樣子是什么樣的?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呢?你希望的人生是什么樣子的呢?

是月入5萬有車有房,是琴棋書畫能說會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給自己描繪一幅清晰的藍圖吧,如果連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沒有想清楚,那奮斗的目標又在哪里呢?

2、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很多人忙活了一輩子,卻連自己想要什么都沒搞清楚。忙忙碌碌,小心翼翼地活著。

今天想做面包師,明天想當室內設計師,后天想成為園藝師……

世界這么大,誘惑這么多。

在一件事情還沒有學成的時候就放棄,然后去做下一件事情,然后又放棄……兜兜轉轉,循環往復,像故事里那只扳苞谷的猴子一樣,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

我們活著,欲望無窮無盡,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把它們做完。

興趣很多怎么辦?

先有一專,再有多長。

因此,我們要學會取舍,去做自己定位相關的事情。

什么是定位呢?就是自己做起來很容易,但是別人做起來就相對困難的事情。通過這些別人做起來很難,我們做起來相對容易的高價值的事情,我們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做到專業,過上我們想過的生活。

3、現在就去做,不要拖延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不甘平庸拼命努力著的人;就想平庸過一輩子的人;還有一種人,過著最糾結的日子,不甘平庸,但又不想去做的人。這種人,總是在現實與未來,在做與不做之間迷茫糾結,而浪費了大把時間。

在最該奮斗的年紀不要選擇了安逸。

有句話是“你弱,歲月就會變成一把殺豬刀,將你慢慢殺死于無形;你強,歲月就是一把美容刀,幫你塑造出最完美的人生模樣。”

不同的人生認知,就會決定不同的心態,成就不一樣的人生姿態。

來源:沈小星(ID:Stevenandbook)

從國企離職,我不止一次后悔過

文/亮司

“因個人原因不能在公司繼續工作,申請辭職。”

當我在國企的解除勞動合同申請表上簽下名字,蓋上拇指紅印時,我問自己,你真的準備好離開這個穩定的環境了嗎?

那時候,我還完全不知道往后的路要怎么走。

因為,我是裸辭的。

印象最深的是,遞交辭職申請表那天,見到的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友善的笑容,就連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門衛阿叔,也給我遞了煙,說常回來看看。

以至于我收拾完東西走出單位門口時,我想起了我爸說的話:

“從國企離職,也只有你舍得吧。”

想想,還真有點不舍得。

1

其實會有這個念頭,也是因為這里還有讓我留戀的地方。

從世俗意義上講,在國企工作,代表著體面和穩定。

當得知我進了國企,爸媽開心得像是中了獎,逢人便說。第二天,好多親戚朋友給我發來了祝賀的信息。

在我們那個小縣城,進了國企或者當公務員,都會被高看一眼。

用我姑姑的說法,就是:“以后相親不怕沒有好對象,辦什么事兒都方便。”

但對我而言,這份工作真正讓我心動的,是四點半的下班時間。

劃重點,四點半。

我的崗位是客戶經理,早上八點半上班,工作內容包括打電話跟客戶溝通,定期走訪客戶和整理報表臺賬等。

每天走訪完客戶,回到公司差不多下午三點多,再收拾些手尾,跟同事聊會房價股市,就可以下班了。

4:29 的打卡機前,有時候已經排好了縱隊。

而四點半下班后,才是我生活的開始。

為了不讓自己流于平庸,自詡“生命在于折騰”的我給自己做了份“成就感 max”作息表——

朝九晚五的生活,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攝影和寫作,是我在那段時間里,僅有的成就感來源。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是特別需要被“成就感”滋養的人。

盡管那時我還沒能準確描述這份“成就感”是什么。但擁有一技之長,還是讓我在國企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

單位組織活動的時候,同事會讓我去幫忙拍照;舉辦會議時,領導也會安排我去寫通稿。

這也意味著我的名字可以被更多領導看到和記住。

我想,也許只差一個機會,就可以獲得晉升吧。

而在這個機會到來之前,我就主動出局了。

2

我開始為自己的得過且過,感到心安理得。

在我產生離職這個念頭之前,發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跟一位做新媒體運營的師妹聊天。

比我晚畢業一年的她,從公眾號運營的思路和技巧、到競品分析和市場分析,她都能分享她的理解和整理總結的經驗。

她說的每一個觀點,我都很難對應給出反饋,因為我一無所知。

我突然發現,我們思維和格局已經不再是一個層級的了。

想起大學時還是我帶著她成長,而現在她已經遠遠走在我前頭,那種錯位的反差感,像口腔潰瘍一般讓我焦慮和煩躁。

焦慮的是自己的無知,煩躁的是自己對此毫無辦法。

我只好客氣地說“你說的對”、“優秀”,但我不敢說出口的是,“你的現在就是我想擁有的,滿滿成就感的狀態。”

“我是不是選錯路了?”這是我第一次對選擇國企產生懷疑。

第二件事,是一位同批的師姐離職。

論資質和能力,她完全在我之上,也因此很受領導器重,所有人對她的印象是:前程似錦錦錦錦錦錦。

但是在入職的第八個月,她提了離職。她跟我說了一句我記到現在的話:“我開始為自己的得過且過,感到心安理得了。”

我想起在那八個月里,我自己花最多時間的,不是在做喜歡的事,而是去參加同事朋友的聚會,至于我給自己列的“成就感 max”作息表,很多時候都只是在角落里蒙塵。

那份作息表,每完成一天,我會在上畫一劃,每滿五天,就會有一個“正”字。而當我拿出來看時,上面只是孤零零地躺著六個半“正”。

原來,我也得過且過很久了啊。

所以師姐說的這句話,輕而易舉就把我擊倒了。就像你一邊喊著減肥,每天仍然一杯一點點,而兩個月后站到體重秤上才會感受到那種直觀的打擊。

我終于意識到自己是個自我驅動力很差的人,而在這個“不努力真的很舒服”的舒適圈里,我很難不被同化,也妄論什么成就感了。

真正讓我鐵了心離職的,是第三件事。

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會議,密閉的會議室里人多且悶。大概等了十幾分鐘,三位慕名已久的領導才走了進來。

一位長得精瘦,些許地中海,抽煙導致牙齒有些黑黃;

一位挺著肚腩,走路時胯部搖擺得用力,掛在皮帶上的鑰匙串叮當作響;

一位梳著油頭,還算正常,但一坐下就打官腔,講了半個小時后說:“開頭我就講這么多了,下面進入今天會議正題,主要分三個部分……”

說實話,那天會議到底講了什么內容我一點都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坐在角落里的我,看著他們咂巴的嘴,頭昏腦脹,胃里一陣絞痛。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句話引起生理不適”。

其實我知道,在其他公司也會有這種場景出現的,只是這種場景讓我產生了一個很強烈的念頭:

要是有朝一日我有機會能夠晉升到他們這個職級,差不多的打扮講著差不多的話,下面也坐著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是不是也會這樣看我?

那我應該會很討厭自己吧。

想到這里,我知道,這里不是我應該呆的地方。

我要辭職。

3

但是,要從國企離職,并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

離職最大的阻力,其實來自于家里人。

在我第一次跟我爸提了離職的想法時,他以為我是開玩笑的,他說:“好好好,離職了就回家考個公務員。”

當我嚴肅表達了我的態度和想要離職的原因后,他才意識到我不是說說而已。

由于觀念不同,每次打電話我們都免不了一次爭執,然后在“我一定要去做我喜歡的事”和“外面太動蕩而你太無知”中不歡而散。

往后幾天,我叔打過電話來勸我,大概意思是“國企才有保障,私企說倒就倒。”

我姑也發微信給我,循循善誘地講了她的人生經驗以及她在國企的朋友現在多么風光,“國企員工是越老越值錢,你現在不懂。”

家族群里也不定時會出現類似于《嫌工資低辭職的 XX 國企員工,如今光腳坐在火車站》的推文。

而最讓我揪心的是我媽給我發的信息,她說:你若辭職我會一輩子心痛。

在以前,在“我喜歡”和“讓父母開心”這兩件事上,我都會選擇后者。但畢業后這段時間,我越來越覺得,“做自己”和“孝順”是兩碼事,不沖突也不矛盾。

矛盾的也是兩代人對于“成就感”的理解吧。

站在父母的立場,他們這代人是吃過苦的,之所以要我們選擇穩定的國企或者公務員,是希望我們在有得選擇的前提下,能過得輕松舒服些。

這是他們認為的人生最大成就感。

只是他們有時候會忽略,比起“過得輕松舒服”,我們這代人,會更在意“自我實現”成就感這回事。

而那個時候我也清楚,我暫時沒辦法向他們解釋清楚,只能交由時間來說話。

當然,到最后我還是沒辦法說服老爸,我只好跟他說:“我實在沒辦法強求你理解我,但我做的決定,我會負責的。請給我時間。”

知道無論如何都勸不動我之后,他發給我幾句話——

他說:“家是不是避風港,當遇到狂風暴雨時?”

我說:“是,永遠都是。”

最后他說:“好,祝你新的旅途一帆風順!當遇到風雨時,不要忘記還有避風港。”

看到這些話時,我正坐在陽臺上,看著被防盜網切割的黑夜,止不住哭出聲來,心里一陣釋懷。

4

從國企離職后,我不止一次后悔過。

很多朋友問我,從國企離職有沒有后悔,答案是肯定的。

離職后我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完全不一樣的工作強度和節奏,像是硬生生把一個生銹的齒輪擰動。

在我對著項目焦頭爛額的時候,在我加班到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在我蹲在馬路邊改 PPT 的時候,在我被上司黑著臉質疑能力的時候。

我都后悔過。

每當這些時刻,我都想鉆回到原來那個穩定而體面的環境里。我反復問自己:何必呢?值得嗎?怎么辦?

都沒有答案的。

而我只能靠著一句“條路自己揀,撲街唔好喊”給自己打氣。

但在從國企離職一年后的現在,回看這段經歷時,我會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 。

在我無數次產生自我懷疑時,我去做了各種職業性格測試,甚至找了 600 元一個半小時的職業咨詢師,我想確定的是,我究竟適合做什么工作?

測試結果都指向,我的成就感來源于“輸出個人價值”和“影響他人”。

我這才意識到,這就是我喜歡攝影和寫作的原因,也是我在跟師妹聊到新媒體工作時被觸動的原因。

而我也是因此,選擇到我目前喜歡的這家公司工作。

在這里兩個月,在跟編輯們討論選題到凌晨兩點時,在掉了幾根頭發終于寫出自己喜歡的文章時,在后臺看到讀者的真誠留言和反饋時,我都覺得當初做的決定是對的。

因為我能分明地感覺到,自己正在被“成就感”滋養著。

5

不是國企不好,

是我想要“成就感”

我朋友問我,你是不是覺得國企不好呢?

恰恰相反,國企無論從福利保障,還是性價比,相比很多工作都好得多,所以也有一些朋友在私企工作幾年后,辭職去考國企或者公務員。

但我更想探討的是關于“成就感”這件事。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人最高的需求層次是“自我實現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份工作都只是一個工具,只要你能從中獲得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是一份好工作。

如果你清楚你的成就感來源是什么,那么恭喜你;如果還沒有,那么我會鼓勵你去找到它,并擁抱它。

我很喜歡的一個真人秀節目《奇遇人生》,里面每一期的素人嘉賓都從事著平凡的工作,他們也許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你會發現他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所在。

第9期的《奇遇人生》,趙立新和白舉綱來到冰島,和一位藝術家施瓦納,共同完成他十一年來的心愿——一場關于火的藝術,展現人類與精靈間的跳舞。

“真好。” 我一邊看一邊感嘆。

眾人圍坐在篝火前,欣賞著旋轉的藝術,聊著天,唱著歌。

白舉綱說:

“其實也沒有什么讓人覺得為之而驚嘆的感覺。但是施瓦納的眼睛是發亮的,滿足了自己的內心。

主要是他的欲望、發生、過程、結果都是他自己。你做了作品,得了獎,滿足了別人,別人認可。

他成就他自己 ,滿足自己是最難的。”

最后這句話,跟你共勉。

來源: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

3

你還未至中年,中年危機已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婚姻、事業、家庭等一列問題和危機到來,躁動、沮喪、恐懼、擔憂等等,我們面臨這非常大的困惑和壓力。

原本很快樂幸福的生活或者很感興趣的事情,現在卻開始厭倦、不滿意或沒興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還未至中年,中年危機已現。本該奮斗的年紀充滿了困惑和焦慮。

為什么會困惑和焦慮?因為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自己的定位。

就像一只沒有羅盤的船,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使勁掙扎,卻看不到出路。那些目標明確的人,一開始就已經贏了。

怎么樣做才能變得更好呢?你要很認真很認真的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并將思考結果寫在你的本子上天天去翻看并為之付諸行動。

1、你未來的樣子是什么樣的?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呢?你希望的人生是什么樣子的呢?

是月入5萬有車有房,是琴棋書畫能說會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給自己描繪一幅清晰的藍圖吧,如果連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沒有想清楚,那奮斗的目標又在哪里呢?

2、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很多人忙活了一輩子,卻連自己想要什么都沒搞清楚。忙忙碌碌,小心翼翼地活著。

今天想做面包師,明天想當室內設計師,后天想成為園藝師……

世界這么大,誘惑這么多。

在一件事情還沒有學成的時候就放棄,然后去做下一件事情,然后又放棄……兜兜轉轉,循環往復,像故事里那只扳苞谷的猴子一樣,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

我們活著,欲望無窮無盡,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把它們做完。

興趣很多怎么辦?

先有一專,再有多長。

因此,我們要學會取舍,去做自己定位相關的事情。

什么是定位呢?就是自己做起來很容易,但是別人做起來就相對困難的事情。通過這些別人做起來很難,我們做起來相對容易的高價值的事情,我們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做到專業,過上我們想過的生活。

3、現在就去做,不要拖延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不甘平庸拼命努力著的人;就想平庸過一輩子的人;還有一種人,過著最糾結的日子,不甘平庸,但又不想去做的人。這種人,總是在現實與未來,在做與不做之間迷茫糾結,而浪費了大把時間。

在最該奮斗的年紀不要選擇了安逸。

有句話是“你弱,歲月就會變成一把殺豬刀,將你慢慢殺死于無形;你強,歲月就是一把美容刀,幫你塑造出最完美的人生模樣。”

不同的人生認知,就會決定不同的心態,成就不一樣的人生姿態。

來源:沈小星(ID:Stevenandbook)

從國企離職,我不止一次后悔過

文/亮司

“因個人原因不能在公司繼續工作,申請辭職。”

當我在國企的解除勞動合同申請表上簽下名字,蓋上拇指紅印時,我問自己,你真的準備好離開這個穩定的環境了嗎?

那時候,我還完全不知道往后的路要怎么走。

因為,我是裸辭的。

印象最深的是,遞交辭職申請表那天,見到的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友善的笑容,就連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門衛阿叔,也給我遞了煙,說常回來看看。

以至于我收拾完東西走出單位門口時,我想起了我爸說的話:

“從國企離職,也只有你舍得吧。”

想想,還真有點不舍得。

1

其實會有這個念頭,也是因為這里還有讓我留戀的地方。

從世俗意義上講,在國企工作,代表著體面和穩定。

當得知我進了國企,爸媽開心得像是中了獎,逢人便說。第二天,好多親戚朋友給我發來了祝賀的信息。

在我們那個小縣城,進了國企或者當公務員,都會被高看一眼。

用我姑姑的說法,就是:“以后相親不怕沒有好對象,辦什么事兒都方便。”

但對我而言,這份工作真正讓我心動的,是四點半的下班時間。

劃重點,四點半。

我的崗位是客戶經理,早上八點半上班,工作內容包括打電話跟客戶溝通,定期走訪客戶和整理報表臺賬等。

每天走訪完客戶,回到公司差不多下午三點多,再收拾些手尾,跟同事聊會房價股市,就可以下班了。

4:29 的打卡機前,有時候已經排好了縱隊。

而四點半下班后,才是我生活的開始。

為了不讓自己流于平庸,自詡“生命在于折騰”的我給自己做了份“成就感 max”作息表——

朝九晚五的生活,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攝影和寫作,是我在那段時間里,僅有的成就感來源。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是特別需要被“成就感”滋養的人。

盡管那時我還沒能準確描述這份“成就感”是什么。但擁有一技之長,還是讓我在國企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

單位組織活動的時候,同事會讓我去幫忙拍照;舉辦會議時,領導也會安排我去寫通稿。

這也意味著我的名字可以被更多領導看到和記住。

我想,也許只差一個機會,就可以獲得晉升吧。

而在這個機會到來之前,我就主動出局了。

2

我開始為自己的得過且過,感到心安理得。

在我產生離職這個念頭之前,發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跟一位做新媒體運營的師妹聊天。

比我晚畢業一年的她,從公眾號運營的思路和技巧、到競品分析和市場分析,她都能分享她的理解和整理總結的經驗。

她說的每一個觀點,我都很難對應給出反饋,因為我一無所知。

我突然發現,我們思維和格局已經不再是一個層級的了。

想起大學時還是我帶著她成長,而現在她已經遠遠走在我前頭,那種錯位的反差感,像口腔潰瘍一般讓我焦慮和煩躁。

焦慮的是自己的無知,煩躁的是自己對此毫無辦法。

我只好客氣地說“你說的對”、“優秀”,但我不敢說出口的是,“你的現在就是我想擁有的,滿滿成就感的狀態。”

“我是不是選錯路了?”這是我第一次對選擇國企產生懷疑。

第二件事,是一位同批的師姐離職。

論資質和能力,她完全在我之上,也因此很受領導器重,所有人對她的印象是:前程似錦錦錦錦錦錦。

但是在入職的第八個月,她提了離職。她跟我說了一句我記到現在的話:“我開始為自己的得過且過,感到心安理得了。”

我想起在那八個月里,我自己花最多時間的,不是在做喜歡的事,而是去參加同事朋友的聚會,至于我給自己列的“成就感 max”作息表,很多時候都只是在角落里蒙塵。

那份作息表,每完成一天,我會在上畫一劃,每滿五天,就會有一個“正”字。而當我拿出來看時,上面只是孤零零地躺著六個半“正”。

原來,我也得過且過很久了啊。

所以師姐說的這句話,輕而易舉就把我擊倒了。就像你一邊喊著減肥,每天仍然一杯一點點,而兩個月后站到體重秤上才會感受到那種直觀的打擊。

我終于意識到自己是個自我驅動力很差的人,而在這個“不努力真的很舒服”的舒適圈里,我很難不被同化,也妄論什么成就感了。

真正讓我鐵了心離職的,是第三件事。

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會議,密閉的會議室里人多且悶。大概等了十幾分鐘,三位慕名已久的領導才走了進來。

一位長得精瘦,些許地中海,抽煙導致牙齒有些黑黃;

一位挺著肚腩,走路時胯部搖擺得用力,掛在皮帶上的鑰匙串叮當作響;

一位梳著油頭,還算正常,但一坐下就打官腔,講了半個小時后說:“開頭我就講這么多了,下面進入今天會議正題,主要分三個部分……”

說實話,那天會議到底講了什么內容我一點都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坐在角落里的我,看著他們咂巴的嘴,頭昏腦脹,胃里一陣絞痛。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句話引起生理不適”。

其實我知道,在其他公司也會有這種場景出現的,只是這種場景讓我產生了一個很強烈的念頭:

要是有朝一日我有機會能夠晉升到他們這個職級,差不多的打扮講著差不多的話,下面也坐著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是不是也會這樣看我?

那我應該會很討厭自己吧。

想到這里,我知道,這里不是我應該呆的地方。

我要辭職。

3

但是,要從國企離職,并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

離職最大的阻力,其實來自于家里人。

在我第一次跟我爸提了離職的想法時,他以為我是開玩笑的,他說:“好好好,離職了就回家考個公務員。”

當我嚴肅表達了我的態度和想要離職的原因后,他才意識到我不是說說而已。

由于觀念不同,每次打電話我們都免不了一次爭執,然后在“我一定要去做我喜歡的事”和“外面太動蕩而你太無知”中不歡而散。

往后幾天,我叔打過電話來勸我,大概意思是“國企才有保障,私企說倒就倒。”

我姑也發微信給我,循循善誘地講了她的人生經驗以及她在國企的朋友現在多么風光,“國企員工是越老越值錢,你現在不懂。”

家族群里也不定時會出現類似于《嫌工資低辭職的 XX 國企員工,如今光腳坐在火車站》的推文。

而最讓我揪心的是我媽給我發的信息,她說:你若辭職我會一輩子心痛。

在以前,在“我喜歡”和“讓父母開心”這兩件事上,我都會選擇后者。但畢業后這段時間,我越來越覺得,“做自己”和“孝順”是兩碼事,不沖突也不矛盾。

矛盾的也是兩代人對于“成就感”的理解吧。

站在父母的立場,他們這代人是吃過苦的,之所以要我們選擇穩定的國企或者公務員,是希望我們在有得選擇的前提下,能過得輕松舒服些。

這是他們認為的人生最大成就感。

只是他們有時候會忽略,比起“過得輕松舒服”,我們這代人,會更在意“自我實現”成就感這回事。

而那個時候我也清楚,我暫時沒辦法向他們解釋清楚,只能交由時間來說話。

當然,到最后我還是沒辦法說服老爸,我只好跟他說:“我實在沒辦法強求你理解我,但我做的決定,我會負責的。請給我時間。”

知道無論如何都勸不動我之后,他發給我幾句話——

他說:“家是不是避風港,當遇到狂風暴雨時?”

我說:“是,永遠都是。”

最后他說:“好,祝你新的旅途一帆風順!當遇到風雨時,不要忘記還有避風港。”

看到這些話時,我正坐在陽臺上,看著被防盜網切割的黑夜,止不住哭出聲來,心里一陣釋懷。

4

從國企離職后,我不止一次后悔過。

很多朋友問我,從國企離職有沒有后悔,答案是肯定的。

離職后我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完全不一樣的工作強度和節奏,像是硬生生把一個生銹的齒輪擰動。

在我對著項目焦頭爛額的時候,在我加班到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在我蹲在馬路邊改 PPT 的時候,在我被上司黑著臉質疑能力的時候。

我都后悔過。

每當這些時刻,我都想鉆回到原來那個穩定而體面的環境里。我反復問自己:何必呢?值得嗎?怎么辦?

都沒有答案的。

而我只能靠著一句“條路自己揀,撲街唔好喊”給自己打氣。

但在從國企離職一年后的現在,回看這段經歷時,我會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 。

在我無數次產生自我懷疑時,我去做了各種職業性格測試,甚至找了 600 元一個半小時的職業咨詢師,我想確定的是,我究竟適合做什么工作?

測試結果都指向,我的成就感來源于“輸出個人價值”和“影響他人”。

我這才意識到,這就是我喜歡攝影和寫作的原因,也是我在跟師妹聊到新媒體工作時被觸動的原因。

而我也是因此,選擇到我目前喜歡的這家公司工作。

在這里兩個月,在跟編輯們討論選題到凌晨兩點時,在掉了幾根頭發終于寫出自己喜歡的文章時,在后臺看到讀者的真誠留言和反饋時,我都覺得當初做的決定是對的。

因為我能分明地感覺到,自己正在被“成就感”滋養著。

5

不是國企不好,

是我想要“成就感”

我朋友問我,你是不是覺得國企不好呢?

恰恰相反,國企無論從福利保障,還是性價比,相比很多工作都好得多,所以也有一些朋友在私企工作幾年后,辭職去考國企或者公務員。

但我更想探討的是關于“成就感”這件事。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人最高的需求層次是“自我實現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份工作都只是一個工具,只要你能從中獲得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是一份好工作。

如果你清楚你的成就感來源是什么,那么恭喜你;如果還沒有,那么我會鼓勵你去找到它,并擁抱它。

我很喜歡的一個真人秀節目《奇遇人生》,里面每一期的素人嘉賓都從事著平凡的工作,他們也許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你會發現他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所在。

第9期的《奇遇人生》,趙立新和白舉綱來到冰島,和一位藝術家施瓦納,共同完成他十一年來的心愿——一場關于火的藝術,展現人類與精靈間的跳舞。

“真好。” 我一邊看一邊感嘆。

眾人圍坐在篝火前,欣賞著旋轉的藝術,聊著天,唱著歌。

白舉綱說:

“其實也沒有什么讓人覺得為之而驚嘆的感覺。但是施瓦納的眼睛是發亮的,滿足了自己的內心。

主要是他的欲望、發生、過程、結果都是他自己。你做了作品,得了獎,滿足了別人,別人認可。

他成就他自己 ,滿足自己是最難的。”

最后這句話,跟你共勉。

來源: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