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親和力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心理學家斯坦利·沙赫特曾做過一項實驗,將5名自愿者分別隔離在5間屋子里,在提供住宿的情況下,使其與外界隔絕。結果堅持時間最短的是20分鐘,堅持時間最長的是8天8夜。他們都感到孤獨,很難受,心理很緊張。這項實驗表明,親和傾向源于人的本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人類喜好合群,組織家庭,建立各種社會組織,便是極好的明證。孤獨使他們恐懼,離群使他們害怕,長久的隔離,會使他們的心理狀態變異,成為不正常的人。出于本能,人們相互親近,其目的是為了生存。
心理學家赫布的“理想水平說”認為,人類的親和傾向是出于功利性目的。人們通過親和,可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對自身也是一種報償。暫不論其他,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人們的親和雖源于本能,但卻是有目的的,人們通過聯合,同自然界、社會作斗爭,為生存創造條件。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在付出的同時,也在索取,實際上是進行著時間、金錢、勞動等方面的交換。正是在社會交換的作用下,人類社會才不斷地進步與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日益親密合作。
親和力使人類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與作用。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與人們之間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密不可分。
親和力是培養良好個性、求取知識、獲得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是建立友誼、發展友誼的堅強動力。只要親和力動機純正,就會贏得許多朋友,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izhi/rsganwu/2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