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人,無論你的性格多么內向,多么喜歡獨處,都不可能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與周圍的一切斷絕任何來往。你總是在不知不覺地與人打著交道,而人們的思想、習俗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假如你一個人獨居,看似不與人接觸,其實不然,一會兒鄰居或房東就要來收水電費、房費,你勢必要與他們說上兩句。你的食品、衣服、家具,也必須去商場購買,為了爭取貨真價實,物美價廉,還要陪上幾句好話。你若沒有正式單位,必是私營,為了賺錢,你要與許多人交往;你若有單位,就要面對上下級的關系;你若兩者都沒有,
總之,能夠完全脫離社會、脫離群體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無法存在的。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往往愿意或喜歡與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這種愿意或喜歡與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親和力。它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渴望與他人親近、和諧相處的心理狀態,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兒童依戀父母,老人眷念兒女,兄弟姐妹相幫相助,人們就是在這種相親相偎的關系中,培養才智,增長力量,戰勝困難,取得成績,最終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這種親和力,既是使情感歸依的起因,也是激發人際交往的動力,它對平衡人類心理,克服勢單力薄之不足,起著很好的調節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總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發生著聯系。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雖然可以解決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但更多時還是要依靠他人的幫助。荀子曾說過:“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這段話,道出了人類在同大自然作斗爭中,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人類憑借親和力,使自己堅強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這種求生動機,是親和力的表現之一。
人類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時,將會遭致自然或社會各方面的阻力,單憑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抵御外界的干擾或侵害的,此時必須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護。這種安全意識,
人類有七情六欲,情感有喜怒哀樂,豐富的感情世界使人類產生歸屬動機。當人們有了喜悅與悲傷,往往急欲找人傾吐,以求得到理解與寬慰,使情感有所寄托。歸屬動機,是親和力的表現之三。
總之,人類的親和力不是單一化的,而是多重的,復雜的,上述三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https://www.201980.com/zhupao80/weiren/2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