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破壞性批評。要從兩個方面消除:
第一個方面是我們對待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四個原則:(1)多表揚少批評。(2)批評對事不對人。(3)對未來不對過去。把80%的時間用于解決問題,而非追究問題本身。(4)永遠不要打擊別人的自我價值。
第二個方面是當別人對待我們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當我們受到破壞性批評時,心理要有準備,要清楚的認識到,這是破壞性批評,是對方消極心態的表現,我不能受他影響,我的事雖然不對,但我的人絕非像他所說的那樣;或禮貌地提醒對方對事不對人,對未來不對過去,
并深刻檢討總結自己的過錯。
(2)反省自己時,也要把握對事不對人,對未來不對過去的原則,千萬不能自暴自棄,自我埋怨,作“自殺”式的自責。冷靜地分析總結才能避免再次犯錯誤,才能不斷提高。古人云:“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誹謗,便加一番修省,可以釋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特別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更要多表揚,少批評。因為,對于相同的目的,贊揚比批評的效力大得多。春風不動非無力。春風沒有秋風掃落葉的速度,也沒有冬天的風那種刺骨的滲透力,春風是那樣的溫和平緩,但卻能吹綠大地,使百花盛開、萬木勃發。只有春風能夠催動欣欣向榮的生機,只有贊揚才能帶來所希望的一切。
由于種種原因,我從小學到初中,成績都不太好,但在初二的時候,有一門課突然優秀起來。是這樣的,初二開始學化學,有次期中考試,很多同學沒有考及格,老師就帶領大家把考卷都做了一遍,我把答案都一一抄寫了下來。補考的時候,仍用原考卷。就這樣,補考我考了開天辟地的95分。我無意中將卷子帶回家去,被母親看到了。母親說:“噢,這個兒子還可以學化學!”就這第一次簡單的表揚,對我產生了非同尋常的影響。我感到,我是學化學的,要像居里夫人一樣,當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從此,我的化學成績突飛猛進,居全班第一,后來又躍居全年級第一。相反,我的英語學習就不同了。在我的記憶中,
我學英語受到過不下一千次批評。因此,直到讀研究生,英語都是我最頭痛的學科。美國思想家、作家摩頓生有一篇著名的短文《不平凡的一吻》--“《圣經》告訴我們,要教導孩子走其應走的路。然而它也說:‘不要激惱你的孩子,以免使他氣餒。’訓練是必要的,但是了解、愛和鼓勵也很有用。鼓勵的重要性可以從下面這件事得到證明。一天,一個男孩在他家里發現幾瓶彩色的墨水。他母親出去了,留下他來照顧他的妹妹莎莉。那些瓶子是一種誘惑,于是這男孩開始畫起莎莉的肖像。結果,他把各處都灑上了墨水污漬,使家里變得臟亂不堪。當他母親回來時,她看到了一片臟亂,然而也看到了那張圖畫。她對于墨水污漬不置一詞,卻說道:‘啊,
那是莎莉!’然后她彎下腰來親吻了她的兒子。那男孩--本杰明·威斯特,后來成為一個舉世知名的畫家。他常常驕傲地說:‘我母親的親吻使我成了畫家。’她的鼓勵比任何譴責更為有效。我們,同樣的也需要在各種情況下,超然無視臟亂而看到美景。”因此,孩子更需要肯定,更需要鼓勵,更需要表揚。同時,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重要結論:你表揚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批評什么也就得到什么。
心理學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教育效應的實驗。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兩小組--A組交給一個實驗員并告訴他,這一群老鼠屬于特別聰明的一類,好好訓練;B組交給另一個實驗員,告訴他這是智力普通的一群。
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訓練。一段時間后,對兩群老鼠進行測試。測試的方法是讓老鼠穿行迷宮。對于老鼠來說,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它必須經常碰壁,要有一定記憶、一定智力,較聰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實驗結果發現,A組老鼠比B組老鼠聰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針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教授指出,他對兩群老鼠的分組是隨機的。他根本不知道哪些老鼠更聰明,他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兩組,把其中一組說成聰明的,給了A實驗員,而把另一組說成普通的,給了B實驗員。由于實驗員已經確認A組為聰明的老鼠,于是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進行訓練。結果,這群老鼠就真的變成聰明的老鼠;相反,
對被認為不聰明的B組老鼠,用了對待不聰明老鼠的訓練方法,老鼠也就真的不聰明了。隨后,羅森塔爾教授又把這個實驗用于學校。他將花名冊上的學生隨機挑出一些,然后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是特別聰明的,老師就對這幾名學生有了印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培訓,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卻比其他學生更為優異,表現更聰明、更突出。對此,歌德也早有明訓:“以一個人的現有表現期許之,他不會有所長進,以潛能與應有的成就期許之,他就會不負所望。”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gushi/riji/2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