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六只猴子分成三組關在三個房間里,每個房間里面放有可供兩只猴子一周吃的食物。在第一個房間里,食物被隨意擺放在地上;第二個房間里,食物都掛在猴子夠不著的高處;第三個房間里,食物是按不同高度掛著的。一周以后,三個房間里猴子的生存結果各有不同:第一個房間里一死一傷,第二個房間里兩只都死了,第三個房間里兩只都活得很好。
實驗者在這一周內觀察到的情形是:第一個房間里的猴子過了沒多久便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開始爭斗,直到其中一只死亡;第二個房間里的猴子卻因為在做了幾次嘗試無功以后絕望地等待死亡;只有第三個房間里,
第三個房間的猴子的這種舉動,可以認為是它們的一種創造力。我們不能說它們要比其他的幾只猴子聰明,如果將它們換一下位置,可能這種生存狀態也不會因此改變。
潛力存在于每一個個體中,創造潛力也不例外。對于每個人來說,創造潛力是否可以發揮,是需要一些客觀因素來激發的,上例中猴子的創造力被激發是因為它們要生存下去。
同時,創造潛力的發揮又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實驗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對于我們人的創造性來說,就是一種新的思想的產生。所有的新思想,歸根結底,都是借鑒于舊思想的,都是在舊思想的基礎上添加一些東西,把它們結合起來或進行修改。如果是偶然形成,人們會說你運氣好;如果是有計劃地形成,
新思想的產生大約要經過5個步驟:最初的觀念--準備階段--醞釀階段--開竅階段--核實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就是要有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或有一件事要做,只有明白了要做什么才會去想要怎么做。接著,很自然就進入解決問題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要盡可能多地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書籍,記筆記,和別人討論,提出問題等等。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念,這些都是開動我們想像力的跳板。在醞釀階段,應該讓你的潛意識活動起來。散散步,睡個午覺,洗個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問題留到以后再解決。正如作家埃德娜·弗伯說過的:“一個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燉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成熟。
我們并不能武斷地將所有的人依照他們的創造能力劃分為創造性與非創造性兩個群體。
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了自己,你的創造潛力絕對不比別人差,差別只在于已經發揮出來還是沒有被激發。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gushi/riji/2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