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孩子,你慢慢來”,騙了多少家長

龍應臺有一本叫書《孩子,你慢慢來》,大家都不陌生。

書中卷首語廣為流傳: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的原意是要家長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傾聽孩子成長的聲音,

不要用自己的節奏去揠苗助長。

文章瘋傳,概念瘋傳,很多家長忘了提出這個概念的龍應臺,本身就是有能力給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而且也有能力承擔孩子萬一廢掉的后果。

很多家長不明所以,就一味迷信:不作為、靜待花開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如今這么焦慮的大環境下,靜待花開是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不讓孩子過早注重結果。但只有態度好,要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實在是不夠。

龍應臺雖然心態上支持“孩子,你慢慢來”,但如果你仔細看過她寫過的一系列親子書,就會發現,在兩個兒子的教育、成長上,她哪里無為?明明是做了一個當爹當媽又當朋友的存在。

兒子安德烈有天跟龍應臺說:“媽媽,你得接受我以后會是一個很平庸的,

不像你和爸爸一樣擁有博士學位,做很平常的工作,掙的錢也不多,不會受太多人尊重。”

龍應臺通過寫信的方法,跟他分享一個他們在德國遇見的畫家提摩的故事。

提摩從小喜歡畫畫,但在講究競爭和排名的帝國教育體系,畫畫并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兒。

于是,提摩一會兒做外語翻譯,一會兒做鎖匠,一會兒做木工。這么不專心,畢業就找不到工作。

1年、2年、3年……

當年他失業時只有18歲,今天他41歲了,仍然失業,仍然只能和他母親住在一起,沒有結婚生子。

末了,龍應臺告訴兒子: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教育孩子,該給溫柔給溫柔,該講現實講現實,陽光雨露都避諱。盡完為人父母的責任,就靜待孩子自己吸收、成長。

況且,現在的孩子面對的壓力有多大?靜待花開,萬一孩子就是自己綻放不了怎么辦?

又有多少家長能承擔一個廢掉的孩子,到處給他找關系上大學,給他安排工作,護他一輩子周全?

你靜待花開時,別人家的孩子非但做好本職作業,還悄悄上了輔導班。

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16年,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約700萬至850萬人。參加課外輔導的學生占在校生的36.7%,北上廣深的更夸張,高達70%。

就像有個笑話說的,兩家家長帶著小孩偶遇,都笑著說:“帶孩子出去玩。

”轉頭在補習班又重逢。你還以為真的玩?在學校減負,回家再減負,孩子就真的玩完了。

成熟的家長都知道,誰能輕易品嘗到學習的甜頭?哪個孩子能隨隨便便就成長?但只要中考高考還在,不拼就完了。

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是紀律。在孩子還自制力很差時,幫他鞏固紀律性,他往后做事有紀律,學習有紀律,自然會成功。

興趣從來就不可以作為孩子逃避責任的借口。靜待花開也不是家長放任不管的理由。

就像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在他綻放之前,為人父母的責任就是喚醒他。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
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zhupao80/jiaoyu/28273.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