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之后的20年間,法國國王路易斯•拿破侖(Louis Napolen)一直是歐洲政壇的領袖人物。英國人發展了和他的友好關系;意大利人來向他尋求對他們解放事業的支持;土耳其人乞求他的保護;俄國人也追捧他;奧地利人則希望和他建立聯盟。但是在小小的普魯士王國(差不多和美國科羅拉多州一樣大小)卻有兩個人:首相俾斯麥(Bismarck)和執政官凡•默特克(Von Moltke),他們并不奉承他。這兩個人共同致力于要使他們的國王成為歐洲的主人。186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King William)成功加冕。他雖已有64歲高齡,并且墨守成規,但卻深深信任他的兩位“軍師”。
當時的普魯士是一個貧窮、弱小的二流國家,面積和人口約為德意志奧地利帝國的四分之一。與德國相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普魯士還能有機會領導德意志。德國之外的人更沒有把普魯士放在眼里。
對兩位謀劃者來說,只有一條路可以實現他們的夢想,那就是:
1.一個堅定的計劃或理念,一種標準。
2.一種組織形式——這種形式能通過運用原則來實現并堅守理念。
3.通過運用人員、資本、物資、機器、方法及原則,使組織形式得以實現并堅守理念。
4.能干且強有力的領導人,讓組織和設施得以實現并堅持這些理念。
無論承認與否,上述做法和效率法則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生命其實就是一種理念:身體就是組織;眼睛、耳朵、嗅覺和味覺,
兩個領導人的理想就是建立起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和威廉國王就是它的領導者。他們開始創建獨特的組織、軍隊和外交,開始武裝他們的組織,使它們足夠強大有力以便實現他們的理想。他們強大的外交攻勢把每個對手都置于一種緊張的狀態中,軍隊則隨時奉命打垮對手。我們不必關心外交的技巧和產生的結果,在恰當的時候挑起爭端同樣需要超凡的技巧,而戰爭每次也是在舒適的夏季展開的。凡•默特克的工作顯然更具有難度和挑戰性。他無法指望像他的對手一樣擁有同樣多的人力、金錢、豐富的資源和其他種種物質條件,
在戰爭開始之前,甚至在第一次計劃中,就已注定是一場高效與無效的對抗。高效的一方,幾乎把所有12項原則都運用到軍隊之中,從而把軍隊塑造成了一種全新概念的組織。
繼俾斯麥之后,凡•默特克同樣建議國王,哪怕是遭到人民的反對也要建立軍隊。他的特殊地位使他能無視憲法的一些約束,國王也授意讓他不受干預地實踐他的理論和原則。
于是,一場偉大的游戲開始了,與可憐弱小的國家丹麥王國之間的爭端率先爆發。1864年,普魯士邀請德意志最大的敵人奧地利帝國作為對丹麥王國戰爭中的同盟。
等到獨裁者拿破侖三世醒悟時,一切都晚了。俾斯麥和凡•默特克已經躊躇滿志地謀劃好了下一步計劃,他們要取代法蘭西成為歐洲的新霸主。
1870年7月4日,德國王子利奧普德(Leopold)被邀請繼承西班牙王位。這也許是俾斯麥計劃挑起爭端的一個步驟。拿破侖對此不安地來回踱著腳步,并最終決定,法蘭西帝國于1870年7月19日正式宣戰。據說電報送達時,凡•默特克正在熟睡之中,等被喚醒時,他對來者說道:“你可以在我桌子的第三個抽屜里找到整套的作戰計劃。”然后他翻了一個身,繼續睡覺。這非常有可能是真實的,因為從那一刻起,一百多萬士兵在德國的土地上大踏步前進,一切都按預先的計劃和時間表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士兵們來自各個王國和州府,他們離開了家庭,放下了生意,所有的鐵路都在運輸著他們的裝備。沒有混亂不堪,沒有狂熱過頭,也沒有愚蠢的猶豫。士兵們發現他們的制服和武器早已準備就緒,一切戰備物資也已儲存停當。因為法國打算用19天時間進行戰爭動員,而凡•默特克的計劃則是18天,這樣就會把戰爭放在法國境內進行,而不是德國境內。事實上,法國至少需要21天來進行動員,因為他們只有86%的效率,而凡•默特克則有100%的效率。11天中,45萬的德國士兵被動員了起來,8月2日,第一場戰役打響了。8月6日,僅僅在宣戰18天之后,一場更為血腥的戰爭爆發了。到了9月2日,即宣戰后第45天,拿破侖和他的軍隊在色當(Sedan)戰敗投降,被當作戰俘移交給了德國。
令人稱奇的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征服了另一個民族,也不是勝利來得如此之快,而是凡•默特克的計劃竟然會如此完美,每一天都按計劃切實地執行,盡管面臨著重重阻撓,盡管敵人和他自己的國家一樣強大,同樣有大約4 000萬居民。
如果我們把這場上個世紀的大師組織策劃的戰爭與我們自己的低效、拖沓以及指揮控制不當的內戰相比,結果要么令人沮喪,要么令人忍俊不禁。我們的內戰拖拖拉拉,耗時近4年,也因此埋下了40年的仇恨,并引發了一場對外戰爭,同時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這其中的十分之九是因為無效性浪費所造成的。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zgushi/lishi/29159.html士兵們來自各個王國和州府,他們離開了家庭,放下了生意,所有的鐵路都在運輸著他們的裝備。沒有混亂不堪,沒有狂熱過頭,也沒有愚蠢的猶豫。士兵們發現他們的制服和武器早已準備就緒,一切戰備物資也已儲存停當。因為法國打算用19天時間進行戰爭動員,而凡•默特克的計劃則是18天,這樣就會把戰爭放在法國境內進行,而不是德國境內。事實上,法國至少需要21天來進行動員,因為他們只有86%的效率,而凡•默特克則有100%的效率。11天中,45萬的德國士兵被動員了起來,8月2日,第一場戰役打響了。8月6日,僅僅在宣戰18天之后,一場更為血腥的戰爭爆發了。到了9月2日,即宣戰后第45天,拿破侖和他的軍隊在色當(Sedan)戰敗投降,被當作戰俘移交給了德國。
令人稱奇的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征服了另一個民族,也不是勝利來得如此之快,而是凡•默特克的計劃竟然會如此完美,每一天都按計劃切實地執行,盡管面臨著重重阻撓,盡管敵人和他自己的國家一樣強大,同樣有大約4 000萬居民。
如果我們把這場上個世紀的大師組織策劃的戰爭與我們自己的低效、拖沓以及指揮控制不當的內戰相比,結果要么令人沮喪,要么令人忍俊不禁。我們的內戰拖拖拉拉,耗時近4年,也因此埋下了40年的仇恨,并引發了一場對外戰爭,同時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這其中的十分之九是因為無效性浪費所造成的。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zgushi/lishi/2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