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是快節奏的。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事,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隨意問一個從你身旁擦肩而過的行人:你活在你真實的生命里嗎?對方給你的也許是一臉的茫然。在商品經濟大潮裹挾之下,許多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當儒雅的學者離開大學講堂到潮起潮落的商海里去搏擊時,當富有激情的詩人丟下自己的筆沉浸于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時,你不禁要問:他們快樂嗎?他們有自己的歸屬感嗎?當他們向你呈上前綴著一大堆各種各樣頭銜的名片時,
一位作家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到一所寺廟里去吃了一次齋飯。
席間,他問僧人寺廟的齋飯為何這般清淡?為什么不多放一些作料?為什么不把油鹽放重一些呢?這位老僧指著桌上的一盤青菜笑著說:世上人人都吃青菜,可是又有幾個人品嘗出青菜的味道。
要想品出青菜的味道,只要將其洗凈放在清水里煮便可,這樣我們吸取的才是青菜真正本色的營養。而世人席間所吃的青菜,看似做法講究,五味調和,味道鮮美,其實,他們嘗的不過是青菜的作料的味道而已,滿意的不過是廚師的精湛技術而已,至于青菜的味道和營養,他們并沒有品嘗到。
老者的一席話,道出了生活中時時處處被人們所疏忽和遺忘的本色。在如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人們為了保護自己,都刻意地給自己加點“作料”,粉飾自身。雖然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然而,正因為人人都戴著面具,我們正漸漸地失去做人真實的一面,
真實是保持做人本色的本真體現,做人就應該講究真實。真實是難得之美。當我們與自己內心和諧一致的時候,當我們與同樣真誠直率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真實的。真實就像循環的能量一樣幫助我們充滿活力。在兒童故事《棉絨兔子》里,玩具兔子問道:什么是真實?玩具皮馬給它解釋說,真實就是自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除去面具,回想你覺得自己“真實”的時刻。想一想你有哪些尖利的、脆弱的,或者需要小心保存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容易發火、受驚或者期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改變這些行為的一個辦法是把它們說出來。我們不一定要做完人;相反,承認自己的不足可以使我們更加真實,
保持做人的本色,就是不要丟掉自己真實的一面,用你真實的一面去體察,你就能夠透過膚淺的表象,看到一個人的實質。
隨著我們自己變得越來越真實,我們看到表面之下的靈魂,不再擔心年齡、外表和日漸稀疏的頭發。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精神的美,那是由親密而生的溫暖所滋養的。
一個人最為看重的幸福和成功只能從自己生命的本色里去獲得。富翁看重金子,而本分的莊稼人卻看重腳下那片拴緊他們靈魂的土地,因為他們深信“泥土里面有黃金”。
失去本色的人生是灰色的、無光澤的人生。做人,就應該保持自己的本色。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s://www.201980.com/gushi/new/2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