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斷舍離的機制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再來看看我們的意識是如何跟著轉變的。
最初的階段是“舍”,要徹底地篩選物品。要用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判斷標準來看待物品,所以在“舍”的開始,人勢必會覺得迷茫。已經下決心要把不用的東西丟進垃圾袋拿出去扔了,但要扔出去之前又心生憐憫——“要不還是別扔了,說不定什么時候會用到呢。”這就是正視迷茫的開始。因為迷茫,所以總是不能把東西干脆利落地扔掉,身邊的東西仍然還是很多,很雜亂。但即便如此,也得想方設法與這種覺得可惜的想法作斗爭,
做到了這一點之后,就到了果斷下判斷與下狠心的階段。此時,人就能用“把這個東西送給用得上它的人吧”、“這東西就算留下來也沒有任何人會用它”的形式做出明確的選擇。
如此反復下去,那么身邊就會只留下適量的物品。所謂適量,它的程度會因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職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很難一概而論,總而言之就是會讓你有“自己能夠掌控”這種感覺的量,包括你能掌控所有在你身邊的物品的位置,以及確保它們能夠物盡其用。在斷舍離里,到了這一階段,你的家才終于從“倉庫”變為“住所”。在這以前,你的家到處都充斥著用不著的破爛兒,就算你把它們收拾得再整齊,也沒有任何意義。實施收納術,應該從這個階段之后開始。
https://www.201980.com/lizhi/nvren/3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