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斷舍離里,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請參照彩圖)。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間,是因為這會讓人有把它收拾整齊的欲望和心情,空出來的那三成空間就能成為物品出入的通道。這也算是一種環境影響論,因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們就會想要把它們收拾整齊。
打個比方說,我們可以把一個抽屜看成是四周被墻壁圍起來的停車場。要是這個停車場每個空的地方都停滿了車,那么要是有車想開出來的話,恐怕所有的車都要移動。為了讓車輛能順暢地出入,必須要留出行車通道才行。
而在斷舍離里,我們首先要做的,則是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我需要九輛車嗎?”這么自問一下,也許你就會發現,如果住在城市里,那只需要一輛車就足夠了。如果住在鄉下,最多需要兩輛,無論如何也不會超過三輛。所謂收納術,基本上來說就是加法解決法,是把不斷增加增加再增加的東西都打包收起來,隨著物品越來越多,收納空間也就跟著越來越多,需要不停地增設新的收納空間,然后物品繼續增多,如此連鎖循環。但以斷舍離的觀點看,花時間收納不需要的東西,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解決完看不見的收納空間,接下來的就是碗柜、餐具架之類的看得見的收納空間了。這些空間從美觀上來說,放東西的限量是五成(請參照彩圖)。只放五成,這其實是很少的,因為東西太多的話實在是影響美觀。超級便宜的量販店里,商品都是見縫插針似的一樣挨著一樣擠在一起放著的,
雖然同樣屬于看得見的收納,但書架和CD架上要裝的東西的量會在很大程度上被職業和興趣所左右,因此并不一定按照這種限制。不過我覺得,如果真的篩選到只剩下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的話,也是可以空出大概五成的空間的。
再接下來就是一些裝飾性的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了,這種收納空間只能放一成東西,也就是說要最低限度地放東西。比如我們去美術館看畫展,那些醒目地印在畫展宣傳單上的極具代表性的名畫多半都是單獨掛在一面很寬的墻上,
限制了物品的數量之后,“掃、擦、刷”的工作也就變得輕松和快樂了,甚至就連平時最討厭的洗碗,也能變得快樂起來。要洗的東西減少了,而且洗的都是自己非常喜歡的餐具,這必然會讓你心情舒暢吧?越是不擅長打掃或洗漆等家務的人,
https://www.201980.com/gushi/new/3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