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涵義】隔山觀虎斗;坐收漁利
【策略核心】禿鷹行動
袖手旁觀,按兵不動,于最佳時機出擊。
借機點火,制造亂局,以利進取。
“赤壁之戰”時,諸葛亮與周瑜共同謀劃,用火攻曹操水軍,一切計議已畢,就等一戰。諸葛亮對蜀主劉備說:“主公可于樊口屯兵,憑高而望,坐看周郎今夜成大功也。”這便是標準的隔岸觀火。
《戰國策》上說,趙國將伐燕國,蘇代扮演說客,替燕國向趙惠王游說,他說:“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在失控、脫序的局勢中,作壁上觀往往是最佳的策略。
原典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逐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詮釋】
敵人已明顯地呈現出內部傾軋、失控的狀態時,我應靜觀其變,等待它生亂。因為對手暴戾不仁、倒行逆施,勢必自取滅亡。根據《易經·豫卦》的原理,順時而動,便可以順利行事。
當敵人內部背離的氣氛浮現時,尚不是我軍出手的時候,
三國時,袁紹之子袁尚、袁熙被曹操打敗,奔往遼東,手下尚有數千騎兵。遼東太守公孫康自恃天高皇帝遠,不服曹操;曹操破烏丸>郭嘉遺計定遼東
后,有人勸曹操征討公孫康,則袁氏兄弟可以順手擒來。曹操胸有成竹地說:“我正在等公孫康斬袁尚、袁熙的首級來降,不必勞師動眾。”到了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師回來,公孫康果然斬了袁氏兄弟,傳其首級來獻。諸將問曹操何以能先知先覺?曹操說:“公孫康一向畏忌袁尚,我若逼急了他,他會與袁氏兄弟沆瀣一氣,聯手抗拒;我若不施加壓力,
有人認為,此乃兵書中的“火攻”的道理。按《孫子·火攻篇》前段講火攻方法,后段談審慎用兵之理,與“隔岸觀火”的精神,可以相互印證。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zgushi/lishi/3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