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說:“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罷;四五個小時伏案獨坐,默默地寫文章也罷。我都不覺得難熬,也不感到無聊。”
獨處如飲佳釀,其中妙處只有自己懂。獨處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審視生活、反省自己和享受孤獨的能力。獨處的時候,直面自己,直面內心,可以用最舒服的狀態來面對自己,所以最放松、最自由。有的人在這種放松和自由中,思想得以豐滿,靈性得以釋放,因而會有非同尋常的收獲。
而有的人缺乏獨處的能力,他們害怕獨處。
人是需要有獨處能力的,既能欣賞繁花滿枝,又能欣賞落紅滿地,能承受繁華也能享受孤獨。
詩人濟慈說:“一個人,看著一朵花慢慢地開放,是一生最大的幸福。”獨處之妙,需要一個人細細體會。美國作家、哲學家梭羅,為了自己的信仰,28歲時來到瓦爾登湖畔,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一住就是兩年。隱居瓦爾登湖期間,梭羅在湖水、森林、月光、鳥鳴的世界里,靜靜地思索著人類應該有的生存狀態。梭羅說:“人在孤身一人的時候是最不孤獨的,因為只有在這時候他才獲得一種大自在。”梭羅在獨處的歲月里,創作了《瓦爾登湖》等具有藝術性和思想性的作品。
我以為,其實獨處也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人群、融入世界。
作家在獨處中默默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然后用作品與讀者交流,這也是分享的一種方式。思想的火花閃爍出來,靈動的思維跳躍出來,一定有與他人分享的欲望。如果無人分享,再好的作品也形同枯木,無法煥發生機。
凡俗生活也是如此,沒有人可以絕對獨處。獨處只是為了短暫停歇,以便更好地重新融入人群。獨處是一種能力,分享也是一種能力。當你品嘗一道美味的菜肴時,當你聽到一首堪稱天籟之音的曲子時,都會有與人分享的欲望。有人分享,一份快樂就會變成幾份,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既有獨處的能力,又善于與人分享,如此,人生才算得上完滿。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izhi/rsganwu/3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