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我曾經為一些處于底層的人提供過福利性質的咨詢服務,但這些人反而坐立不安,找不到想談的主題。某種意義上,真正不幸的人感知不到自己是“不幸”的。生活不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嗎?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抱怨,說明他清楚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樣。
面對苦難,承認苦難,是走出苦難的第一步。就像孩子被打了,是一個悲劇。被打了之后能夠向父母哭訴,是不幸中的萬幸。憑這一點,說明孩子心中清楚自己不應該受氣,而且相信父母可以為自己撐腰。
有的父母一聽說孩子被欺負,第一反應就是:“你怎么這么懦弱?”久而久之,
哭訴的聲音,聽起來很弱勢,人人都心疼。但弱不是絕對的。老子就提出過,柔弱勝剛強。一旦呈現出弱勢,
這是一個以弱勝強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弱是另一種強。
委屈,就說明他相信人世間還可以更美好,自己有權抗爭。今天你打敗了我,明天我就以另一種方式找回場子。孩子間的沖突多數屬于這種,你打了我,我去告訴老師,求助家長。這種沖突是正常的沖突,雖然也會傷人,但不足以稱為“霸凌”。真正被霸凌的孩子,已經相信被損害是常態。不哭,也不怨,默默地把它作為生命的底色承接下來。這才是更大的麻煩。
想明白這一點之后,再聽到哭聲,
哭是一種奇妙的本領,它代表對痛苦的正面認識。既有對美好事物的緬懷,也隱含著對未來的期待。
一個人在痛哭的時候,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爭取一次喘息,固然痛苦,但他消化完痛苦的味道,就可以繼續上路。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izhi/rsganwu/3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