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劇團在經理加洛·羅希的帶領下,來到巴西進行巡回演出。
為了吸引觀眾,羅希聘請了巴西著名的音樂家萊奧波爾多·米蓋爾做樂隊的指揮。不過,除了指揮外,樂隊的其他成員都是意大利人。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劇團在首場演出之后就被當地媒體批得一無是處。于是,樂隊成員便抱怨巴西指揮態度傲慢,才能平庸,導致了演出的失敗。但米蓋爾一點兒也不示弱,第二天就在報紙上發表公開信說:“那些意大利樂手自滿而懶惰,還對我出言不遜。”同時,這位巴西指揮聲明從即日起退出該巡回演出。
當天下午是巡演第二場,劇目是《阿依達》,節目單是早已印發了的,大多數巴西人在幾天前就買好了票。當巴西的聽眾聽到自己喜愛的指揮米蓋爾憤然辭職,就都把矛頭指向了那些“外國人”:意大利人對米蓋爾不敬,就是對巴西的蔑視。結果,在第二場巡演的幕布還沒有拉開前,劇場內就已經是一片混亂。在場內,跺腳聲、叫罵聲、口哨聲不絕于耳,許多觀眾都嚷著要退票。
在米蓋爾辭去了樂隊的指揮后,該位置由指揮助理代替。但是,助理剛剛來到舞臺前的樂隊邊,觀眾席上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哨聲。原來,觀眾在節目單上找到了這位指揮助理的簡介,發現他也是一名意大利人。
此起彼伏的跺腳聲、口哨聲和叫罵聲,
經理知道,目前惟有找來一個巴西籍的指揮,才能讓憤怒得快要失控的巴西聽眾們的情緒平息下來。可是,要想立刻找來一個熟悉整場歌劇曲子的巴西指揮是根本不可能的。
突然,有人對經理說:“讓他試試看,雖然節目單上沒有印他的名字,但整場歌劇的曲子他都記得!”
這個人要推薦的人,是坐在樂隊后排的年僅19歲的大提琴手。這個年輕的男孩坐的位置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于有人對他說:“反正你在最后一排,而且只需合奏時拉幾下琴,你就是趁機去逛逛這異國風情的夜景也沒人會知道少了一個人的。”當然,這個男孩從來沒有溜走過。現在,這位默默無聞的大提琴手就要被推上指揮臺了。當他站在指揮臺上時,觀眾們把節目單翻得沙沙作響,但卻根本找不到這個清瘦的男孩的名字和簡介。大家想,也許他是一名巴西人吧。于是,臺下的謾罵聲減弱了一些。
在觀眾的注視下,男孩突然把面前的樂譜合上了。他告訴臺下的觀眾,自己要憑著記憶去指揮。他的做法馬上震住了臺下的觀眾,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只有《阿依達》的前奏在劇場中低沉、緩慢地響起。
演出結束后,巴西觀眾才發現這個年輕的指揮其實也是個意大利人,但這時,大家已被他的才華深深打動了。
這場1886年6月2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上演的歌劇在整個音樂界引起了轟動。這個男孩的國籍早已不再重要,因為為了看他的指揮,很多人甚至從其他國家趕到巴西。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提琴手一炮而紅,一個音樂史上的傳奇從此誕生。
這個男孩叫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當時所有人都感覺托斯卡尼尼太幸運了,
但是,托斯卡尼尼一點也沒有記者那樣的興奮。他只是微笑著說:“哦,我不認為我的成功僅僅是因為幸運,要知道,我9歲時就進入了帕爾馬皇家音樂學院,跟隨卡里尼學大提琴,還私下里偷偷地學鋼琴。我還私自組建了一支學生小樂隊,自己擔任指揮。在18歲的時候,我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帕爾馬皇家音樂學院大提琴班與作曲班。我的指揮功底主要是靠自學來的。一直以來,為了能在有一天成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家,我一直都在努力!而這種努力,我已經堅持了十年,每天都在訓練!”
成功靠什么?有人說靠機遇,有人說靠天分,還有人說靠運氣。而托斯卡尼尼這位用一支指揮棒征服了整個音樂世界的現代指揮藝術的鼻祖,則向我們詮釋了成功的另一種真諦:我一直在努力!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gushi/riji/33008.html每天都在訓練!”
成功靠什么?有人說靠機遇,有人說靠天分,還有人說靠運氣。而托斯卡尼尼這位用一支指揮棒征服了整個音樂世界的現代指揮藝術的鼻祖,則向我們詮釋了成功的另一種真諦:我一直在努力!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gushi/riji/3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