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不是因為目標的實現,不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是一種人格模式在背后決定,是一種心靈的狀態。
對自我合理期待,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人,會訂立小目標,小目標實現了也允許自己好好享受這個時刻。
不會立刻給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也不會總給自己潑冷水,他會肯定自己的小小優秀,為小小的成功慶賀。
人格里總是對自己過度期待的人,訂立的目標一個接著一個,一個高于一個,取得成績,有個聲音會對他說“別嘚瑟!”
說白了,他根本就不會給自己體驗快樂的機會。
過去,很多父母都不會正面表揚自己的孩子,
考試考得好高興了一下,父母就會訓斥說“得意忘形,驕傲使人落后!”
其實,這種話語,也在傳遞著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期待。
——潛臺詞就是:這次考得好不算什么,這個目標實現不算什么,你不應該高興,你應該實現一個更高的目標。
這種教育方式,父母或許是為了激勵孩子。
但是當孩子認同了這種教育:每當目標實現,他都無法為這個實現去慶祝勝利去表揚自己去享受成功。
而是馬上進入了下一個目標準備的狀態。
童年和父母無法選擇,但是如果想活成一個快樂的人,你就需要把允許自己快樂的那個點調低,把對自己的期待值調低,
當你完成了一個目標,做到了一件小事情,你就告訴自己,我有理由為了這個成功而快樂,而不是無意識地進入籌備下一個目標的狀態。
這就是為了快樂做出的自己的覺察和選擇。
覺察對自己的過度期待,才更容易活得健康快樂。
你才能更自信,也更容易成功。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s://www.201980.com/gushi/new/3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