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雜志上讀到一句話:“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真是妙極!
正常孩子一歲左右開始喊“爸爸”“媽媽”,到了兩三歲,基本什么話都會說了。
我們一生最難學會的,其實是閉嘴。人的本質是偏愛自我表現的,希望以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正因如此,“高談闊論”的人總顯得比“默不作聲”的人多。公交車上,周圍一片嘰嘰喳喳;飛機上,耳朵里一片嘈嘈切切。或許是因為有些人“話太多”吧,自古就有“言多必失”“沉默是金”之類的成語,進行告誡。
仔細想來,人在兩種情況下最喜歡說話:人微言輕和位高權重。人微言輕者,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只是,智慧與思想從來不以話多話少作為判斷標準。有的人一輩子話很多,但說話不過腦;有的人一生慎言,但說出的話都是經深思熟慮的,讓人聽了深受啟發,萌生敬意。
學會閉嘴可以一步步壯大自己。人的經歷、智慧是有限的,在自己缺乏真知灼見的時候,少說,多聽、多看、多做,默默地學習,才能培養自己出類拔萃的才干。
孔子說:“無過無不及,過猶不及”。說話、做事要把握分寸。一件事,未做足夠了解就隨意發言是不負責任的,
學會閉嘴,自然不是要變得有城府,更不是主張陰險狡詐,而是希望我們的話語最大限度地與思想、意義結伴。當一個人明白了何時該說話、何時該閉嘴,再沉重的生活也會變得云淡風輕了吧。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rsganwu/3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