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一個人的路就一個人走

才上初二的女孩問我:“是等,還是不等?”我大吃一驚,以為她芳心可可,說的是路過她窗下的小男生,或者一個遙遠模糊的承諾。結果她問的是:“到底要不要等室友一起吃早飯、上自習、去衛生間……”
寢室四個人,從初一起就同起同出。但到了初二之后,每個人的時間表開始變得不同。永遠有人晚起,有人在臨出門前想起還忘了件事,她說要早起才能吃到喜歡的飯菜,她催促說再不去圖書館就沒有空位子,她等得不耐煩了,跺著腳對姍姍來遲的室友們沒有好臉色,又自責:真是急性子,還有什么比室友間的情誼更重要?但是等待的時間越來越久,

忍不住和室友們提過,她們嘴上答應了,但絲毫沒有改變拖延癥。她想直接一個人走又怕室友不開心,最后來問我。
她的問題讓我輕輕笑了起來,仿佛又回到了中學時光。初三,班主任反復地跟我們吐槽:“有些女同學,廁所也要一起上,10分鐘的課間,你等我我等你,就要等掉8分鐘,浪不浪費時間呀?現在一起上廁所有什么用,好好學習,將來一起上重點高中才是正理。”
到了現在,女孩與室友同進同出同去食堂,上廁所也是要結伴同行的吧?我從小獨來獨往,對呼朋結伴這件事很不耐煩,平生最討厭無意義的等,當然也不愿意讓人等我。但看到室友在校園里三三兩兩,像一簇簇小鳥在枝頭,
又不免自覺是孤雁。所以,我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是和她們在一起,去哪里都唧唧喳喳,還是繼續保持自己的節奏,去圖書館,一個人去跑步,一個人穿過成長的樹林?答案很快就揭曉了:隨著我與同學們上了不同的高中、大學,進入社會的不同崗位,每個人都是洪流里的圓木或者飛鳧,各有浮沉,一別兩寬。關系好一點兒的,三年五載會在同學會上見一次兩次,大部分人連名字與長相都想不起。
抱團,是天性,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最怕的是寂寞。但另一個角度,適度的寂寞是有好處的:寂而后定,定而后慧,獨處令人能反觀內心,不至于把思緒淹沒在滔滔不絕的聽與說上。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規劃表,一生的,一年的,
一天的,清靜專注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規劃。在大小事務上都強求步調一致,只是碎片社交。而把完整的時間打碎成片,像把珍貴的錦緞撕成布頭,不覺得可惜嗎?何必等再過十年八年,不得不悲嘆:不被打擾的大塊時間,好難找。
諾貝爾獎得主石黑一雄有一本書叫《被掩埋的巨人》。有一天,我女兒看到我在讀這本書,很感興趣,問我是講什么的。她望文生義,以為與王爾德《巨人的花園》相仿。我對她說:“一對相愛的老夫妻,跋山涉水去找兒子,經過一個渡口,擺渡人告訴他們,對岸是一個島,島上有無窮無盡的人,但對于每個人來說,他都是自己孤身一人在島上。”女兒說:“那就是死呀。”我說:“有個古老傳說,如果夫妻非常相愛,就可以一起上島。
但他們到了渡口后,擺渡人說不能的,就算你們一起上島,其實也是自己上的。”我是否說得太拗口,相愛之人但愿同生共死。即便如此,黃泉路上也再不會相見了。我含糊地繼續說:“總之,擺渡人不讓他們一起上島,非要先送走一個再送走一個。”女兒理直氣壯地說:“對啊,再相愛,也得一個人去死呀。就像我們同學約著上廁所,還不是你上你的她上她的。”或者,女兒的話完美地回答了這初二女生的困惑。
在世一場,生,自己生;死,自己死。而來去之間的漫漫人生路,也是自己一個人在走啊。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rsganwu/34448.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