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晚清兩代帝師翁同教導弟子時所言,他認為:自古以來賢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險事,越能心靜如水,處變不驚。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何謂靜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麇鹿興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講,靜氣就是“能沉得住氣”。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東晉不足十萬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萬虎狼之師,形勢不可謂不兇險。但是,主帥謝安此時卻在后方指揮所里不慌不忙下著圍棋。等到前線軍報傳來,他只隨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繼續下棋。旁邊的人實在忍不住了,
一個人的靜氣從哪里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去歷練和積累。航天英雄楊利偉,在航天飛行的整個過程中心率始終在每分鐘70次左右,絕對稱得上心如止水。在飛船里戴著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電腦鍵盤,難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萬眾矚目、全球媒體關注的情況下,要保證200多次各種各樣的操作實現零失誤,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驚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為心里沒底,也就是沒有駕馭大事的能力和本領。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書籍就是精神食糧,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長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學的人,視野越開闊,頭腦越冷靜。還要善養正氣。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
https://www.201980.com/lizhi/shenghuo/3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