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論語勵志語錄

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為政》。知道承認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便是智慧。

2.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陽貨》。君子勇武無義便會去作亂。小人勇武無義就會做偷盜的事情。

3. 君子貞而不諒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信,這里指小信。 君子堅守正道,但不拘泥于小的信義。

4. 我欲仁,斯仁至矣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來!

5. 吾日三省吾身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學而》。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為人家做事情是否盡心竭力,

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守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熟練掌握。

6. 克己復禮以為仁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顏淵》。約束自己,使得自己的行為符合禮儀的要求,這樣便可以達到仁的境界。

7.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雍也》。質樸強于文采,便會顯得粗野,反之文采強于質樸便會顯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與質樸同時具備,才稱得上是君子。

8.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憲問》。看到利益就想到義,遇到危險的事情,就要勇于獻身。

9. 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學而》:“泛愛眾而親仁。”尊重教師并且重視他的思想學說;要廣泛地愛護眾人,還要親近眾人中有仁德的人。

10.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述而》。君子心胸坦蕩,小人則是時常憂慮不安。

11.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錯誤了。

12.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我曾經整天吃不下飯菜,整完都睡不著覺去思考問題,這樣做是沒有好處的,還不如去學習。

13.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子罕》。等到了冬天,然后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后凋亡的。

14.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出自《論語·顏淵》。內心中沒有愧疚,那還有什么好擔憂與害怕的呢?

15.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必察焉。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大家厭惡他,必須仔細考察;大家都喜歡他,也要認真考察。

16.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為政》。先把事情做出來,然后再去說。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隨后再說出來。

17.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為政》。知識讀書卻不去思考,這樣就會迷茫;只是去苦思,而不去讀書,這樣就會心生疑惑。

18.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為政》。作為人,而不講信用,實在是不知道他會怎樣處世。

19.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有智慧的人,既不會丟失人格,也不會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20.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語出春秋·孔丘《論語·泰伯》。鳥將要死時,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時,他說的話是善意的。人有善的一面,也有不善的一面;大凡人在將死之時,

其心地都顯現了善的一面。故云:“其言也善。”

2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不要擔憂別人不知道自己,要擔憂的應該是自己還不了解別人。

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自《論語·里仁》。齊:看齊,趕上。看到賢明的人,應該思考如何向他看齊;看不夠賢明的人,要做到自我反省,引以為戒。

2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出自《論語·顏淵》。自古以來,人都會死亡,人民要是沒有信譽,便會沒有立足之地。國家要是不講信用,那么就會走向滅亡。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信賴與支持,必須要以誠待人。

2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出自《論語·里仁》。躬:指身體,引申為親身。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他們害怕把話講出去,

而又做不到,這樣他們會很羞恥。

2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慍:惱怒。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加以怨恨,這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這句話說出了君子的高度修養。

2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出自《論語·學而》。省:反省,檢查。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做到了忠誠?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講信用?老師教授的知識是否都學會了。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juzi/lizhi/35157.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