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你擁有的空間,反映著你的人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工作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看到亂糟糟的屋子,心情更加糟糕了?

總是忍不住買東西,或者感到家里東西不夠,拿回家卻發現根本無處安放?

有很多舊物不舍得扔,總覺得以后還會有用,其實卻再也沒再用過?

或者你有沒有試過,當你特別想擺脫一種狀態的時候,收拾一下屋子,換一種顏色的床單或沙發套,曬曬太陽,心情頓時就好多了?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和空間會對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外在空間和我們內在空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外在空間如何反映了我們的內在空間?

以及我們能夠做出哪些改變來提升我們內外在空間的品質呢?

你的內在空虛,就會外在堆積

很多女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失戀了,買買買。生氣了,買買買。不自信,買買買。不高興,吃吃吃。好空虛,吃吃吃。好煩悶,吃吃吃。

下訂單或者將食物送進口中的那一刻,總能體驗到一種莫名的快感,但是食物進肚之后又往往感到更加難受和沉重,再看一看自己的賬單,以及堆積成山的快遞盒,心情頓時十分復雜。

我們過度購物和飲食,試圖把我們的身體和所處的空間都填滿,往往是因為內心感到空虛和匱乏。匱乏的是什么?不過是愛罷了。

所以我們買東西,買的是一份對自己的愛。

我們吃東西,

吃進去的也是對愛的渴望。

我們將所處的空間堆積得特別滿,往往是在試圖找尋和聚積更多的愛。

脂肪與物品的囤積一樣,都是源于匱乏

我有一個朋友叫M,小的時候家里孩子多,又在農村,總餓肚子。現在她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去超市買菜,買回來的量,必須要能把冰箱塞滿。冰箱一旦不滿了,她就會覺得難受,總想再去買點什么。

她也不愛收拾屋子,十年前的舊物還都留著。家里堆滿了健身器材,但是從來不用,讓她送人,她又覺得自己有可能以后會用到。她每次見到我,都說羨慕我瘦,想減下肥來。

我說:“那你就從多扔舊東西、少買新東西開始。你要清理你的內在空間,才有可能瘦下來。

她卻說:“那不行啊,我寧可看著東西在冰箱里壞掉也受不了少買,不把地方填滿我心里就難受。”

那時她剛面臨前夫出軌離婚,一個人帶著孩子,壓力很大。于是我就幫她制定計劃,先從與前夫留下的東西“告別”開始,因為只有清理了前夫遺留下來的舊物,才能騰出空間歡迎新的男人。

我們接下來又清理了她和孩子的陳年舊物——孩子已經長大,母親可以放手讓他去飛了,抓著過去的東西不放,其實也是不想讓孩子長大,生活里自然壓力和沖突不斷。過去母子黏在一起的時光固然可以懷念,但是留一些照片和一兩件物品就夠了,因為,有什么比迎接未來更重要的呢?

在這些房間的清理工作都做完之后,她有一天對我說,

忽然覺得自己沒有以前能吃了,吃著飯更容易體會到飽了,買菜的頻率也竟然下降了。

我有不少女性來訪者,她們無論怎樣努力減重,卻仍然脂肪囤積。我在帶領她們和身體對話的過程當中,經常發現,這些肥肉來自于一種“匱乏感”。

她們總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感到必須要囤積,要占有得越多越好。只有“超量”,才證明安全。

我有一個從小超重的發小,他媽媽有一句至理名言:“寧可撐死也不能被餓死!”就是這樣的感覺導致了我們脂肪的堆積,以及空間中雜物的堆積。

很多超重的人,在清理了他們的空間之后,體重也自然地減輕了。

封閉的外在空間=封閉的內在空間

S是一個從小受虐待的女孩,她長得很美,但是頭發稀少,面色蒼白。

她前來咨詢的時候只有18歲,剛剛受到親戚的,而在13歲之前父母一直對她家暴,直到他們離婚,她跟著父親。她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長長的睫毛,但是很不喜歡光。她說她從不曬太陽,盡量躲在角落,就連前來咨詢的時候,也要把書包抱在胸前。咨詢室的窗戶開著,都會讓她感到不安全。

在與S進行更加深入的交談之后,我們發現待在封閉的空間中,保持門窗緊閉,窗簾拉上,能讓她找到一種仿佛在子宮中或者在樹洞里的安全感,這是她的生活中極度缺乏的。她感到外面滿是危險與傷害,不愿意再敞開。

但是長期處在封閉陰暗的空間中,又會導致S的身體極度陰柔虛弱,缺乏空氣流通和陽光,空間中的細菌也會更容易侵害她。

長此以往,只能是一個死循環。

所以我們選擇了從空間上一步一步緩慢進行改變。

我首先在仍然保持窗簾拉上和門窗緊閉的情況下,讓她想象自己有一個安全島,島上有松軟而細膩的沙灘,她躺在沙灘上,享受溫暖陽光的沐浴和海風的吹拂,這個島只有她一個人能夠進入。在她可以通過想象接受陽光之后,我們便嘗試拉開窗簾,讓真正的陽光照在她的身上,幫助她提升力量。再下一步,是打開窗戶讓真正的風吹進來,取代想象中的海風,讓空間的敞開幫助她內心的敞開。

做過幾次這樣的嘗試之后,S告訴我,她感到自己在生活當中的力量增強了很多,也更愛笑了。

封閉的房間,也映射出一個人封閉的內在空間。

當我們能夠敞開房間,允許新鮮的空氣和陽光進來,也就意味著,我們給內心打開了一扇門。

空間越干凈越好?NO

C女士是我見過的極少數能一直讓家中一塵不染且無雜物的人。與她交集不深的人,都對她佩服不已,認為她把家打掃得這么愛干凈,一定是人生贏家。直到近距離接觸了C女士,才讓人明白,其實并不是空間越干凈,就意味著這個人越好。

很多極度追求空間干凈整潔的人其實是控制狂。連地板上的塵埃和床上的頭發都容不下,又能寬容誰、愛誰呢?

C女士就是這樣,其實她非但不是人生贏家,反而過得一塌糊涂,丈夫在外一直有情人,兒子一年也不回家看她一次,她也沒什么朋友,每天能做的就是不斷地抱怨、抱怨、抱怨,打掃、打掃、打掃。

C女士從小就感到命運不公,妹妹比自己聰明得寵,考上了大學,她考不上,只能在父母以前工作的學校做一個政治老師,還差點下崗。她覺得自己之所以不成功,都怪命運不公,父母偏心,自己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

后來她主動和妹妹說愿意幫忙看管女兒。妹妹把女兒送過去和她住,才知道這個姨媽完全是借機報復。她一個禮拜不讓孩子洗澡換衣服,理由是:“你媽當年就臭美,惡心死了,你現在有什么資本臭美?!”然后又去和周圍的人說:“她特別不愛干凈,怎么讓她換衣服她都不換。”

在家里,她讓女孩梳頭必須把頭伸到窗外,頭發不能掉到地上。床單不能有一點褶皺,地上臟東西必須用手一點一點撿干凈。給她多少飯,必須吃多少,一粒米都不許剩。

對于C女士而言,打掃衛生是一種對生活和他人最有效的控制。

除了這一點之外,她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讓她找到掌控感的事物,因此她逐漸地開始為干凈瘋狂。當她感到自己的人生中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事情時,至少她還能把房間打掃干凈,讓不熟悉的人夸贊她,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她的極致行為。

打掃衛生對她而言,已經不是清理內在空間,而是試圖掌控一直以來失控的局面和發泄情緒。

所以并不能說我們的空間越干凈就越好,當這種行為太極致,反而是一種疾病,甚至可以稱為是瘟疫,害人害己。

如何讓空間變得更加滋養我們的生命呢?

首先,適當收拾,減少囤積。

在這里,其實最重要的步驟是和過去告別,和舊的關系、舊的模式、舊的自己告別。只有一個人對未來沒有足夠的信心,才會將很多精力留在過去,無法割舍來自過去的物品。

我們可以在整理舊物的時候做一個儀式,某一個時間段的舊物,可以代表某一時間段的自己,我們把它們都整理出來,然后以現在的角度,給那時的自己寫一封信,告訴她你對她的欣賞,以及通過她你所學會的東西。然后可以把這些東西燒掉或者捐贈給有需要的人。

我們往往不愿意整理和清理的,并不是物品,而是某一段時間的自己。

其次,可以更改一下空間中的顏色布置。

由于每一種色彩都有其振動頻率,他們也都能夠通過人眼、皮膚和頭骨被人吸收。色彩的能量通過細胞吸收后會從身體、情感和精神多個層面全面影響人的健康。我們對情緒會有“顏色記憶”,比如回憶起一些傷心的事情會感到灰蒙蒙的,想起憤怒的事情會覺得是紅黑色的。我們也會將記憶與空間聯系在一起,比如你曾在某處發生過不愉快,下次經過同一個地方,這些不快就又會浮現出腦海。

負面的體驗經過長時間累積,會儲存在空間當中,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穩定的負面行為模式,轉成疾病,危害我們的健康。

所以如果你感到在家中總是壓抑、空虛或者不快,那么是時候更換一下家居配色了。可以簡單地換一個明亮顏色的沙發套,或者買一塊撞色的地毯,再或者換一套橘紅色/紅色的床品。越是你之前不會使用的顏色,就越是值得嘗試。因為我們平常所習慣的顏色,也存儲著舊的能量。當我們大膽嘗試在家中增加新的顏色,也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三,讓空間盡可能多地接受陽光的照射。

意大利的醫務工作者發現,對于那些患有抑郁癥的病人來說,如果每天早晨能夠保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陽光下散步,抑郁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好轉。曬太陽會在人們的大腦中產生 “多巴胺”和“內啡肽”,這兩種物質是人類快樂的源泉。

陽光也能抑制使人情緒低落的褪黑素的分泌,讓人感到精神飽滿,且更愿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害怕自己在太陽下被曬黑,住在有陽光的房間里,每天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屋子,都可以殺死細菌,讓空間更加健康。

第四,在空間中增加大自然的元素。

比如,試著調整床頭的位置,讓自己睜開眼睛,就能看見窗外的天空或樹木。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多在空間里養一些綠植。

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提出人類具有“親生命性(Biophilia)”,即人類有種親近自然世界的本能。我們與其他生命型式相接觸的欲望,是一種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感受。

比如,在大樓里呆得太久的上班族,不見太陽光,也不見植物,就很容易生病。而在醫院里,躺在能照到陽光且能從窗戶看到植物的病房的患者,康復速度比躺在病床上看不到植物的病人要快很多。大自然任何時候都是治愈人的良藥。

我們所在的空間,反映著我們的人生。

我們也可以通過改善我們所在的空間,實現更加幸福與美好的人生。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80hou/36002.html

當我們能夠敞開房間,允許新鮮的空氣和陽光進來,也就意味著,我們給內心打開了一扇門。

空間越干凈越好?NO

C女士是我見過的極少數能一直讓家中一塵不染且無雜物的人。與她交集不深的人,都對她佩服不已,認為她把家打掃得這么愛干凈,一定是人生贏家。直到近距離接觸了C女士,才讓人明白,其實并不是空間越干凈,就意味著這個人越好。

很多極度追求空間干凈整潔的人其實是控制狂。連地板上的塵埃和床上的頭發都容不下,又能寬容誰、愛誰呢?

C女士就是這樣,其實她非但不是人生贏家,反而過得一塌糊涂,丈夫在外一直有情人,兒子一年也不回家看她一次,她也沒什么朋友,每天能做的就是不斷地抱怨、抱怨、抱怨,打掃、打掃、打掃。

C女士從小就感到命運不公,妹妹比自己聰明得寵,考上了大學,她考不上,只能在父母以前工作的學校做一個政治老師,還差點下崗。她覺得自己之所以不成功,都怪命運不公,父母偏心,自己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

后來她主動和妹妹說愿意幫忙看管女兒。妹妹把女兒送過去和她住,才知道這個姨媽完全是借機報復。她一個禮拜不讓孩子洗澡換衣服,理由是:“你媽當年就臭美,惡心死了,你現在有什么資本臭美?!”然后又去和周圍的人說:“她特別不愛干凈,怎么讓她換衣服她都不換。”

在家里,她讓女孩梳頭必須把頭伸到窗外,頭發不能掉到地上。床單不能有一點褶皺,地上臟東西必須用手一點一點撿干凈。給她多少飯,必須吃多少,一粒米都不許剩。

對于C女士而言,打掃衛生是一種對生活和他人最有效的控制。

除了這一點之外,她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讓她找到掌控感的事物,因此她逐漸地開始為干凈瘋狂。當她感到自己的人生中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事情時,至少她還能把房間打掃干凈,讓不熟悉的人夸贊她,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她的極致行為。

打掃衛生對她而言,已經不是清理內在空間,而是試圖掌控一直以來失控的局面和發泄情緒。

所以并不能說我們的空間越干凈就越好,當這種行為太極致,反而是一種疾病,甚至可以稱為是瘟疫,害人害己。

如何讓空間變得更加滋養我們的生命呢?

首先,適當收拾,減少囤積。

在這里,其實最重要的步驟是和過去告別,和舊的關系、舊的模式、舊的自己告別。只有一個人對未來沒有足夠的信心,才會將很多精力留在過去,無法割舍來自過去的物品。

我們可以在整理舊物的時候做一個儀式,某一個時間段的舊物,可以代表某一時間段的自己,我們把它們都整理出來,然后以現在的角度,給那時的自己寫一封信,告訴她你對她的欣賞,以及通過她你所學會的東西。然后可以把這些東西燒掉或者捐贈給有需要的人。

我們往往不愿意整理和清理的,并不是物品,而是某一段時間的自己。

其次,可以更改一下空間中的顏色布置。

由于每一種色彩都有其振動頻率,他們也都能夠通過人眼、皮膚和頭骨被人吸收。色彩的能量通過細胞吸收后會從身體、情感和精神多個層面全面影響人的健康。我們對情緒會有“顏色記憶”,比如回憶起一些傷心的事情會感到灰蒙蒙的,想起憤怒的事情會覺得是紅黑色的。我們也會將記憶與空間聯系在一起,比如你曾在某處發生過不愉快,下次經過同一個地方,這些不快就又會浮現出腦海。

負面的體驗經過長時間累積,會儲存在空間當中,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穩定的負面行為模式,轉成疾病,危害我們的健康。

所以如果你感到在家中總是壓抑、空虛或者不快,那么是時候更換一下家居配色了。可以簡單地換一個明亮顏色的沙發套,或者買一塊撞色的地毯,再或者換一套橘紅色/紅色的床品。越是你之前不會使用的顏色,就越是值得嘗試。因為我們平常所習慣的顏色,也存儲著舊的能量。當我們大膽嘗試在家中增加新的顏色,也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三,讓空間盡可能多地接受陽光的照射。

意大利的醫務工作者發現,對于那些患有抑郁癥的病人來說,如果每天早晨能夠保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陽光下散步,抑郁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好轉。曬太陽會在人們的大腦中產生 “多巴胺”和“內啡肽”,這兩種物質是人類快樂的源泉。

陽光也能抑制使人情緒低落的褪黑素的分泌,讓人感到精神飽滿,且更愿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害怕自己在太陽下被曬黑,住在有陽光的房間里,每天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屋子,都可以殺死細菌,讓空間更加健康。

第四,在空間中增加大自然的元素。

比如,試著調整床頭的位置,讓自己睜開眼睛,就能看見窗外的天空或樹木。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多在空間里養一些綠植。

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提出人類具有“親生命性(Biophilia)”,即人類有種親近自然世界的本能。我們與其他生命型式相接觸的欲望,是一種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感受。

比如,在大樓里呆得太久的上班族,不見太陽光,也不見植物,就很容易生病。而在醫院里,躺在能照到陽光且能從窗戶看到植物的病房的患者,康復速度比躺在病床上看不到植物的病人要快很多。大自然任何時候都是治愈人的良藥。

我們所在的空間,反映著我們的人生。

我們也可以通過改善我們所在的空間,實現更加幸福與美好的人生。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80hou/36002.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